未成年生育壓力 社會支持配套很重要
未成年媽媽
非裔、拉丁裔與美洲原住民的青少年不僅比白人青少年更有可能發生性行為,生育率也比較高(見圖6.6)。部分原因在於種族歧視與貧窮的結合,限縮了有色人種年輕人的選擇(生活在窮困中的白人青少年也一樣有著不成比例的高生育率)。但非裔和拉丁裔青少年的懷孕與生育率之所以偏高,背後還有其他因素。
首先,比起白人社群,非裔社區對未婚生子的接受度高出許多。三代同堂的家庭也更常見於拉丁裔與非裔族群,因此祖父母通常在教養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有色人種的年輕男性(特別是社經地位較低的社區)通常有很大的壓力,必須透過性活動來證明自己的男子氣概。
未成年媽媽有其特殊的需求,其中最迫切、社區能提供的就是醫療照顧與教育。改善孕前健康和規律產前照護,都是確保胎兒成長與母親健康(包括飲食、性感染疾病的可能性,以及是否使用酒精與藥物)所必須。比起年紀較大的女性所產下的嬰兒,未成年媽媽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現兒童健康問題與需要住院的情形。母子在產後都需要持續接受照料,母親可能需要避孕的諮商與服務,孩子則需要定期健檢與接種疫苗。
高中畢業在未成年媽媽的教育計畫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她們的就業能力,與獨力(或共同)撫養自己和孩子的能力。某些未成年媽媽會需要經濟援助,至少直到完成她們的學業。政府政策如:食物券、貧困者醫療補助保險(Medicaid)與婦幼營養補助計畫(縮寫為WIC,提供必要食品的兌換券),通常是年輕母子的一線生機。但即便有這些政府的援助,多數家庭仍需要額外的所得才得以維生。
醫療、教育與社會資源的整合是當務之急,對於因意外懷孕而有極高的風險陷入憂鬱與家庭風暴中的年輕父母而言,這樣的做法有助於降低開銷,且獲得最全面的扶助。 雖然這個計畫可能需要投入龐大經費,但不提供協助則會讓我們付出更昂貴的代價。
未成年爸爸
未成年爸爸的發生率低於未成年媽媽。超過半數(52%)的未成年爸爸生育屬於意外懷孕,而20到24歲的男性生育則有49%屬於意外懷孕。未成年爸爸並非任何單一危險因子造成的結果,住在貧民區、對提早生育抱持特定的期望與價值觀、學業成就不佳以及有偏差行為等,似乎都是造成未成年爸爸的原因。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少數族群的背景與社經地位上的弱勢,這些情形都可能促使某些男性逃避婚姻或拒絕承擔身為父親的責任。
在懷孕期間和至少孩子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未成年爸爸通常會實際參與照顧或提供心理支持。雖然多數的未成年爸爸在孕期會表示願意付出許多心力照顧小孩,但這對他們而言通常很困難,他們普遍收入較低、教育程度不高,而且有較多孩子要撫養(相較於20歲以上才當父親的男性)。他們可能會覺得被責任給壓垮,也會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供養家庭。
雖然許多年輕爸爸的成長過程中都缺少父親的陪伴,但多數還是想要學習當個父親。未成年爸爸是個被嚴重忽略的族群,他們通常會面臨許多艱苦。針對降低未成年爸爸比率的政策與介入,必須考量造成這種現象的多重因素,並留意人生各個階段的不同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