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女性卻重男輕女?剖析長輩心理
女人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為什麼她的母親明明是重男輕女的「受害者」,但在當了媽媽之後,卻反倒複製原本痛恨的那一些,成為新一代的「加害者」?是因為,人本來就善忘?還是,換了位置,就會換腦袋?其實,以現代倡導男女平權的角度來看往事,多少會覺得古人很荒謬,但當我們把故事的主角放回他們所屬的時空裡,或許就能理解那些荒謬有其無奈。
就像「女人何苦為難女人」,但在「利益」衝突下,誰能不凡事先為自己著想?長出私心?尤其當女性身處無權又無資產的時代,自我的需求與安全保障還岌岌可危,還能期望誰發揮高尚的情操?顧及其他的女性?
女人為什麼也「重男輕女」?
男人為了獨享權力與資源,主導了「重男輕女」的風氣,打壓女性時,便可輕易地合理化性別不公。但是,女人為何也「重男輕女」?這當然要配合長期的剝奪,例如教育、繼承、權力……讓女人一無所有,覺悟到自己的價值,端看所依附男人。
當整個社會沒人理會你是誰、聽你的話,除非你是哪個重要男性的誰,像是妻子、母親、女兒……之類,亦即「掌握男人,才能掌握資源」。於是女人為了自身利益,只好跟著重男輕女。在女性無繼承權的過往,女孩都清楚知曉娘家只是生養自己,並不會給她額外的資源。
結婚之後,在丈夫允許的範圍內,她才能分享些許資產,但還得看婆婆的臉色,更常被當成外人在提防。為了避免有人鳩佔鵲巢,她還得防範丈夫討小老婆,得搶先生出長子,作為繼承人,她的地位才算穩固。要是淨生女兒,丈夫又在外生得兒子,不僅家產會被人整碗捧去,她還可能被休棄,孤苦以終。
傳統上,女人唯有熬到公婆都過世了,丈夫也辭世了,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到自己兒子手上時,她才能以母親的身分,憑藉孝道,完全掌控全局。這是她作為女人的顛峰,也是最舒心的時刻。
例如宮廷劇裡,從宮女到嬪妃都爭著想當皇后,為的是「皇帝」正妻的名分,握有對整個後宮的生殺大權。接著,就是要生出兒子,讓他當上「太子」,皇后的地位才算穩固。但,歷史上被廢的太子、被打入冷宮的皇后一大堆,最好是皇帝老公早早駕崩,換自己的兒子掌權。親娘換不了人,太后是唯一的。女人此時才能高枕無憂,享受夕陽無限好。
女性何以弱弱相殘?
以她的母親為例,先前供養弟弟是為了自己的保障,自然跟她外婆是利益共同體。但當自己的兒子出生後,「母親的」兒子瞬間變成在掠奪應該屬於「自己的」兒子的一切。遠近親疏,不言而喻。如果已有自家兒子當養老保險,自然不再需要娘家的弟弟,何況根本是不成材的蛀蟲。此時轉移投資標的,絕對是再明智也不過的決定了。
或許在讀這案例時,有人會說:「女人就是現實、心眼小。」直接歸咎於女人自己不長進,弱弱相殘。但指責弱勢族群不長進,無視於整個社會結構的不公,其實是只是想卸責,而且對人造成二度傷害。
誰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包括性別,但眾人只因為你無法選擇與改變的條件,就剝奪你的權力/權利,限制你的人身自由,甚至不讓你受教育,而難以獲取知識,也沒有財產的擁有權與繼承權。所有的一切只能靠關係、名份……才能確認自己存在的地位,若此,誰又能不勾心鬥角、用心算計呢?
只有「男女平權」,女人才不會為難女人
至於,為何連母親都能對女兒的苦難視若無睹?所謂的親情呢?或許,那也不是刻意殘忍的。當人處在匱乏的時候,自己的基本需求都不足時,心會比較硬,也無暇同情他人的苦難,那是很可悲的狀態。她的外婆當年經歷過什麼,以至於心狠至此,可能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要破除這種人倫悲劇,不再讓女人為難女人,需要徹底實踐「男女平權」,讓孩子不再因性別,而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當能獲得同等的資源,將來自然也能公平對待下一代,讓整個社會逐漸文明化,而非投錯胎就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