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非打針不可?醫病討論很重要
RA病人高達7成3未與醫師討論治療方案
類風濕性關節炎(RA)為慢性發炎的全身性疾病,罹病初期常有晨僵、關節紅腫熱痛等症狀,嚴重恐造成關節變形。病人需要透過長期治療以緩解疼痛、維持關節功能;醫療的進步也提升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成效,只要病人願意積極治療,病情可獲得不錯的改善。
跨國調查發現,9成3病人對疾病控制有目標,其中卻高達7成3病人未進一步與醫生討論治療方案。未討論的原因包括談論病情、疼痛感不自在,或擔心會被認為是在抱怨。為更了解台灣病人,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發起「RA病友最想問」票選,包括:
1) 一直長期用藥,會有副作用嗎?
2) 哪些生活習慣或飲食會讓我的病惡化?
3) 我要怎麼知道我的疾病控制得好不好?檢驗數值的高低有什麼意義?
4) 我要怎麼讓病情穩定下來、好得更快?
5) RA可能會痊癒嗎?
6) 得了RA,我的行動會受到影響嗎?有些活動我該避免嗎?
7) 我為什麼會得RA,跟遺傳有關嗎?我如果結婚生子,孩子會不會也得病?
8) 治療選擇多,請問哪種才適合我?
9) 我的關節不痛了,還需要一直用藥嗎?
10) 一發作就痛到受不了了,都沒有辦法正常上班,有藥可以改善這個情況嗎?
11) 我是不是活不久了?我的情況很嚴重嗎?
12) 我怕打針,還有別的治療選擇嗎?
Ready to Ask2步驟 主動討論治療方案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執行長張玲瑗表示,結果發現前5名問題多圍繞如何長期穩定控制疾病,顯現病友與疾病和平共存、提高生活品質的期待;但與治療方案相關的問題卻是排行榜後段班。很多病友會覺得治療方案已經被決定、所以沒有什麼好討論,其實醫師是病友在治療路上的最佳夥伴,掌握以下Ready to Ask2步驟,呼籲病友更主動開口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方案:
1) 問自己,勇敢說出口/
正視自己治療過程中的感受,例如疼痛未獲得緩解,或是其他副作用,不要隱忍。
2) 問醫師,醫定就幸福/
反映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感受,訂定治療目標、討論合適治療選擇。
RA治療在於穩定控制 持續用藥成關鍵
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暨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董事長說明,RA治療目標包括控制體內的發炎反應及緩解疼痛;積極、持續穩定的達標治療相當重要,提高生活品質,不少病人都能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選擇十分多元,約15年前台灣RA治療已邁入生物製劑時代,治療水準大進步,且近年加入小分子口服藥,通過健保給付4年來在台灣累積臨床使用經驗多,治療效果佳。給藥方式也一再進步,從針劑至口服藥,口服藥也新推出一天一錠的新劑型,助病人治療達標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