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研究雞皮疙瘩現象 發現生髮密碼
2020/8/7(2022/3/15 3:54更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掉髮是很許人的困擾,如何生髮一直是熱門話題。台大醫學工程系特聘教授林頌然領導的團隊,從「雞皮疙瘩現象」獲得啟發,發現刺激豎毛肌收縮,可提升毛囊幹細胞活性,進而加速毛髮再生,今天登上國際頂尖期刊《Cell》「細胞」。
研究團隊發現,寒冷時交感神經會高度活化,除可刺激豎毛肌收縮產生「雞皮疙瘩」外,毛囊幹細胞活性也會同時提升,具有加速毛髮再生以增進保溫的功能,這也解釋為何寒帶動物如北極熊,總是擁有著豐厚的皮毛。
交感神經可提升毛囊幹細胞活性 加速毛髮再生
林頌然教授表示,毛囊是身體中少數有「周期性再生」現象,可感受環境變化,進行季節性再生,究竟毛囊幹細胞如何感知,讓科學界好奇。貓在遇到敵人時,毛髮會豎起來讓身型變得更大。人類演化過程中,毛髮逐漸消失,豎毛對人類已經沒有驚嚇敵人的功能了,但卻仍保留了機制,也就是「雞皮疙瘩現象」。
林頌然教授解釋,冷風刺激交感神經使豎毛肌收縮及毛髮直立,可留住體表更厚的一層空氣,形成更好的冷空氣絕緣體。研究其中機制,發現交感神經也與毛髮生長息息相關,可提升毛囊幹細胞的活性,加速毛髮再生。
研究團隊進一步探索,發現在胚胎皮膚內,毛囊最早發育,並在毛囊內形成幹細胞,隨後幹細胞產生的衍生細胞,會分泌一種音速刺蝟因子,打造適合的微環境,以誘導「豎毛肌」在毛囊周邊發育。
豎毛肌發育完成後,交感神經會伸出神經纖維來支配毛囊幹細胞,形成「交感神經-豎毛肌-毛囊幹細胞」的三源結構。實驗證實,一旦毛囊失去豎毛肌,交感神經也會自毛囊附近退離。
交感神經可能與雄性禿病理機轉有關
林頌然教授指出,雄性禿患者的禿髮處,也可看到豎毛肌消失,因此交感神經可能也與雄性禿的病理機轉相關。他們同時發現,交感神經在接近毛囊幹細胞處,會形成類似神經突觸的結構,使交感神經有效率地透過釋出腎上腺素,精準刺激毛囊幹細胞的活性。而毛囊幹細胞是透過ADRB2受體接受訊號,進而啟動毛囊再生。此研究有助於藥物研發,實驗證實透過小分子藥物活化ADRB2受體,可活化小鼠毛囊,因此調控其下游分子途徑,將有潛力做為開發生髮藥物新標的。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