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頭和乳暈整形
乳房大家都覺得很重要,因為會影響穿衣服的玲瓏曲線,但是乳頭與乳暈則影響赤裸後乳房唯一的裝飾與功能性外表。連佛像都毫不避諱乳房的整體美, 妳還有什麼顧忌和猶豫的??
和乳房相關的字眼很多, 如pap、bosom、orb, 至於乳頭更有teat,、nipple、dug等,英國人喜歡用花朵,水果來比喻乳頭,如花蕊、草莓、 蘋果、櫻桃。哥倫布於1498年發現南美洲時,還興奮的像小孩子,形容這個新大陸為大地乳房的[伊甸園乳頭]。佛洛依德學派因為對乳房的觀察,而有所體悟,認為:[女人經常是三角形頂端那一角,男人透過她產生聯繫] 晚期學者Klein(1882)將乳房對精神分析的重要第一次凌駕於陽具,Isakower還創建了[伊沙克瓦現象],意指成年人在半夢狀態下,會幻想出一個柔軟, 團狀的物體趨近他的臉, 也就是幼兒期乳房印象的重現。也因此開始了人類對好壞乳房的深層意識,這未嘗不是女體追求完美,對男女的基本欲求展現。
至於什麼是漂亮,青春的乳頭與乳暈呢? 其實簡單的說,也就是妳想像年老或是懷孕後情況的相反,因為母性和荷爾蒙,使得妳的乳頭和乳暈顏色加深,形狀變得突兀和加長加大, 長的像[奶嘴]也就算了,甚至有的還倒得歪七扭八。如果妳的乳頭先天就是如此,那麼就像臉變老一般,乳頭和乳暈直接被與懷孕和年紀大畫上等號,很不公平。乳房是前突的構造,所以乳腺與乳管蘊含在內,自然會有點往前,略為鼓起,將乳頭與乳暈往前頂,這是常見的年輕女性的乳房外觀, 絕非平板的外觀。
乳 頭 與 乳 暈 的 解 剖 (anatomy) 構 造
乳頭和乳暈是NAC(nipple-areolar complex) 也就是一體的,密不可分,神經(第三至第五 肋間神經的前側分支,以第四支最為重要;第四和第五以及偶爾第三肋間神經的外側分支),血液(內乳、外胸、肋間血管, 但是十二點鐘和六點鐘方向比較沒有血液供應)的供應一起來。乳腺和乳管的開口也位於此處,因此哺乳的功能是主要的目的。
乳汁於乳腺內形成之後, 通過乳管流向乳竇(lactiferous sinuses, 乳房自我檢查時,可以摸到乳暈後方的稍硬腫塊),且位於乳暈的正後方, 再經由15至20條管子,通往乳頭的終點站。處女或未懷孕的婦女, 乳暈呈粉紅色,一旦懷孕後兩個月,乳房漲大,乳暈開始變大,顏色加深,分泌乳汁時,更轉為暗褐色,即使嬰兒斷奶後也不會恢復。 哺乳期間,乳暈上的一些分泌特殊氣味的腺體(sebaceous glands)變大,變成一堆一粒粒的小疙瘩在乳暈上,稱做蒙哥馬利式結節(Montgomery’s tubercle)。乳房裡頭有很多韌帶(Cooper's ligaments),可以維繫可以維繫皮膚和胸大肌筋膜間的支持與聯繫。
成熟女性月經中的黃體期(luteal phase), 因為黃體激素(progesterone)的作用, 導致乳房容積變大,同時覺得沉重,飽滿,甚至輕微疼痛, 觸摸時會有粒狀感,這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在月經開始一至三天後,會逐漸消失;因此乳房自我檢查(CBE),在月經後三天至十天最佳。
乳頭的形狀在所有靈長類而言,猿類比人類要狹長,因此比較方便小猿 baby吸奶, 但是人類的乳房與乳頭構造在進化過程中, 只利於性,嬰兒通常只吸小乳頭很難吸到乳汁,所以孕婦常被教育哺乳時要同時把乳房塞進去,還得小心嬰兒的呼吸,以免悶到。
美 麗 的 乳 暈 和 乳 頭 標 準
乳暈大小則見仁見智, 也不是越小越好,通常介於五十塊銅板大小,直徑約3至5公分,乳頭的直徑則以比例為佳,約是乳暈的1/3,長度與直徑各約1公分, 位置在乳暈中心點。
Hauben et al. (2003)建議: NIPPLE 乳頭/ AREOLA乳暈 RATIO比例= 1:3
顏色當然以粉紅色為佳,尤其乳房通常為衣物所遮蔽,顏色本來就較白,倘若乳頭顏色過深,自然會給人突兀的感覺,這是色調落差過大的差別。 形狀則以規則的圓形與圓柱型為佳,而不會有乳腺開口過多的不規則突起。
乳 暈 縮 小 術 for 乳 暈 肥 大 Areola Hypertrophy
乳暈是個外科,尤其是整形外科最喜歡的手術切口(peri-areolar incision)位置,因為可以隱藏疤痕於色素之中, 特別是女明星隆乳(Peri-areolar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Jones, F. R., 1973),如果八卦記者要求抬手照相(因為普遍隆乳都由腋下切口進入),隆乳”改道而行”是必要的,因為通常不會有人要求在公開場合”露點”吧! 從1960年代以降, 可以想到的乳房手術(Breast contouring procedures)都已一窩蜂發展由乳暈進入的方式,其他如提乳(Mastopexy; Bartels, R. J., 1976),縮乳(Reduction mammaplasty; Strombeck, J. O., 1961), 男性女乳症(Gynecomastia; Davidson, B. A., 1979),甚至早期乳癌都是可以選擇這個地方當作手術切口呢!
乳暈太大怎麼辦呢? 切掉很簡單, 但是怎麼切比較好,又不致於因為張力(tension)太大而越撐越開呢?
對於乳暈的減少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也就是將切口隱藏在原本乳暈中,而非再乳暈邊緣,提高了疤痕的滿意度。這就好像甜甜圈(Doughnut)的做法,將乳暈適當大小測量好,把多餘的部分在乳暈內切除掉,再利用環狀袋子縫合法把切口緊縮在一起(purse-string suture),即可減少環狀的張力。
不過乳暈並非先天總是圓形,應該是不規則邊緣,所以醫師必須有能力將形狀經由手術修成圓形,因此事情變得稍微複雜,就像牛頓的地心引力理論是沒錯,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會更能解釋宇宙的道理一樣, 修乳暈原則上像漂亮的甜甜圈,只不過事情沒那麼簡單,故事結束!
乳 頭 縮 小 術 for 乳 頭 巨 大 Nipple Hypertrophy
[激突]是什麼? 這真是個好問題,因為美麗的胸部就在那畫龍點睛, 若隱若現的部分,乳頭。
看不見,得不到的部分,對於異性總是最富吸引力!! 這也是時尚的秘訣!!
英格蘭和蘇格蘭人於文藝復興時期篤信女巫身上有第三個乳頭, 通常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也許只是乳房上的痣、疣、斑,或者不過是額外乳頭(supernumerary nipple),這樣就被無緣無故地火刑處死或當眾割乳。其實額外乳或乳頭的發生率約百分之十,屬於遺傳模式autosomal dominant,並非完全少見,同時幾乎無害。
現在,女性無疑是幸福的,暇疵?! 別大驚小怪, 交給整形外科醫師拿掉就好!!
西元1530年代,法國詩人馬羅(Clement Marot)掀起了描繪女體的風潮,稱之為炫描派(blazon)。
對付太長太大的乳頭,其實手術很簡單,重要的是醫生的美感經驗,因為說穿了,就是依樣畫葫蘆,多餘的切除。但是小心乳頭的血液循環靠根部供應,不要切過頭,完全分開(amputation)就糟了!
Pitanguy (1971) 最早發表切除一部分垂直高度的乳頭,再將之縫合到底部, 只能改善高度的問題。Vecchione (1979) 將乳頭切除植入在乳房的底部, 像植皮一樣,但是恢復期較久。Sperli (1974) 描述使用切除三塊垂直和底部的乳頭,來同時改善高度和直徑大小。
乳 頭 外 拉 術 for 乳 頭 內 縮 Inverted Nipple
更一定要整的問題就是乳頭凹了進去,乳房像沒灌飽氣的氣球,除了留下小辮子的問題, 更會影響衛生照顧。 90%是發生於雙側。Schwager研究發現發生率為17.7/1000。
通常乳頭內縮是
(1) 乳管生長受阻的現象,尤其脂肪過多時會導致內縮加重。德國學者Basch, K.(1893)發現它的原因是基於。
(2) 缺乏平滑肌纖維. 因為正常的乳頭和乳暈是會收縮的,在正常性興奮, 溫度改變等情況下, 會因為交錯的纖維而卡住,導致硬挺(hard & erect)起來,然而乳頭內縮患者沒辦法有這種”好處”。
治療前得先了解嚴重程度,並非一招搞定。那什麼是嚴重的乳頭內縮(Grade III)呢? 也就是拉乳頭還不容易出頭天, 即使加上用力擠也不行,通常是乳管太短,加上大量長期的纖維收縮拉住(Fibrosis)所導致, 組織構造如圖醫師如果分得清楚,就會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 也可以減少復發率(Recurrence rate)。
手術自西元1850年Axford, W. L.就已經發展, 祇是技術一直改進而已。
(1) 第1種Kehrer(1879)技術: 也是台灣較普遍的簡單做法. Deaver, McFarland, Basch等學者也是將乳頭的皮膚環狀修掉, 再將皮下肌肉纖維放鬆(subcutaneous myotomy),不過這通常適用於凹而不內縮的乳頭(depressed nipple)或是不嚴重(Grade I)的乳頭內縮。
另外第2和3種手術是基於乳腺管(lactiferous duct)要不要切斷:
(2) 第2種 Namba(1966)技術: 也就是不切斷乳腺管,而將附著過緊的纖維帶切斷,使乳頭出來透氣,不會被拉住,再將它的頸部(NECK)縫合緊一點,防止下滑。至於要不要用z-plasty則見仁見智。 適合Grade II的乳頭內縮。 這個佔大多數族群!!!
(3) 第3種 Teimourian(1980)技術: 也就是切斷乳腺管,再利用皮瓣撐起乳頭。適合Grade III的乳頭內縮。
(4) 第4種 Tal 技術: 適合前衛女性,可以在乳頭穿過乳環或乳(piercing),像穿耳洞, 只不過接受這種簡單快速的穿乳頭洞方法,就必須接受大約一年才會定型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