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頸椎骨折、腳無力中西醫合併治療,竟恢復可行走
2021/11/4(2022/3/15 3:5更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60歲男姓,因車禍導致頸椎與小腿骨折,經過手術雖然腳已經恢復,但是頸椎傷到神經的情形持續存在。該名男子的女兒表示,雖然有復健,但爸爸的手腳常常無力,感覺與運動神經都尚未恢復,大小便也受到影響,神經外科醫師建議可以找中醫一起搭配治療。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個案已可以在家人陪伴下,自行使用助行器慢慢走進來看診,大小便的控制也越來越好。
脊椎損傷影響大 甚至影響大小便功能
大多數的脊髓損傷是由脊柱損傷引起的,脊椎神經從脊柱延伸出來以後,延伸至末梢的皮節。脊椎神經屬於一種複合式神經,同時包含感覺與運動神經纖維。當脊柱損傷後,會影響脊髓傳送和接收從大腦向人體控制感覺、運動、自主功能的系統發出的指令,出現該神經以下所支配的身體部位會出現運動、感覺及大小便功能失常的異常。
臨床症狀的表現依損傷部位高低及損傷嚴重度,輕則局部疼痛,重則癱瘓、痙攣、感覺障礙、膀胱排尿功能紊亂,關節攣縮、褥瘡、心理障礙、甚至呼吸障礙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根據統計,台灣脊隨損傷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占了將近6成,其他像是高處摔落、工安意外、運動傷害等,這些外傷性脊髓損傷,又以頸椎損傷發生率較高,易受創傷部位為活動性與延展度較大的第5至7頸椎。目前,對於脊髓損傷還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通常是以手術治療為主,例如減壓手術、神經細胞移植、神經再生等,之後就是搭配復健來治療。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說明,外傷性脊髓損傷,依照不同程度及部位,多分類為四肢癱、截癱、單肢癱甚至指癱,在中醫方面是在分散在各篇當中。如依照後遺症而言常,本病屬於中醫「體惰」、「痿證、「痺證」等範疇,但又容易混雜其他疾病引起的問題,較容易理解的是屬於「癱瘓風」,首見於唐朝刺史王燾的《外台秘要》,提出手足不隨、腰腳無力等肢體痿弱不用的病證,到了明朝醫家趙獻可的《醫貫‧中風論》做出了更詳細的解說:「癱者坦也,筋脈弛縱,坦然而不舉也;瘓者渙也,血氣渙散而無用也。」也指出了中醫治療的根本,就是氣血。
中醫發展「治癱首取督脈」治療
隨著時代演進,中醫發展出「治癱首取督脈」的觀念,外傷性脊椎損傷相當於中醫的督脈損傷,外力損傷督脈,致使氣亂血逆,瘀阻經絡,氣血不能溫煦濡養肢體所致。督脈貫脊、絡腎,入絡於腦而督諸陽,故督脈受損必致傷腎,腎傷則不能司二陰而見二便功能障礙,不能總督諸陽而致血瘀絡阻,經脈不通出現肢體麻木,感覺、運動功能障礙。
其病因為瘀血,病機為督脈樞機不利。治療上必須以祛瘀通督為要點,慢性期則需佐以滋養肝腎、強筋健骨,調動全身十二經絡、奇經八脈以及所屬的臟腑的機能,才有可能促進神經修復,增強肢體機能。
針灸,具有打通經絡、疏經活血、調理氣血的功效,是治療脊椎損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以督脈為重點,搭配受損經絡的重要穴道,佐以滋養肝腎的特定穴道,達到治療的基本。另外,配合中藥內服,依照臨床不同體質分型加以調理,例如血疲絡阻型、脾腎陽虛型、肝腎陰虛型、氣血兩虛型,以達到培補肝腎,強筋健骨,健脾益氣,散瘀通絡的目的,加速神經修復,恢復身體機能,針灸及內服中藥互相搭配,相輔相成而事半功倍。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脊椎損傷影響大 甚至影響大小便功能
大多數的脊髓損傷是由脊柱損傷引起的,脊椎神經從脊柱延伸出來以後,延伸至末梢的皮節。脊椎神經屬於一種複合式神經,同時包含感覺與運動神經纖維。當脊柱損傷後,會影響脊髓傳送和接收從大腦向人體控制感覺、運動、自主功能的系統發出的指令,出現該神經以下所支配的身體部位會出現運動、感覺及大小便功能失常的異常。
臨床症狀的表現依損傷部位高低及損傷嚴重度,輕則局部疼痛,重則癱瘓、痙攣、感覺障礙、膀胱排尿功能紊亂,關節攣縮、褥瘡、心理障礙、甚至呼吸障礙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根據統計,台灣脊隨損傷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占了將近6成,其他像是高處摔落、工安意外、運動傷害等,這些外傷性脊髓損傷,又以頸椎損傷發生率較高,易受創傷部位為活動性與延展度較大的第5至7頸椎。目前,對於脊髓損傷還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通常是以手術治療為主,例如減壓手術、神經細胞移植、神經再生等,之後就是搭配復健來治療。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說明,外傷性脊髓損傷,依照不同程度及部位,多分類為四肢癱、截癱、單肢癱甚至指癱,在中醫方面是在分散在各篇當中。如依照後遺症而言常,本病屬於中醫「體惰」、「痿證、「痺證」等範疇,但又容易混雜其他疾病引起的問題,較容易理解的是屬於「癱瘓風」,首見於唐朝刺史王燾的《外台秘要》,提出手足不隨、腰腳無力等肢體痿弱不用的病證,到了明朝醫家趙獻可的《醫貫‧中風論》做出了更詳細的解說:「癱者坦也,筋脈弛縱,坦然而不舉也;瘓者渙也,血氣渙散而無用也。」也指出了中醫治療的根本,就是氣血。
中醫發展「治癱首取督脈」治療
隨著時代演進,中醫發展出「治癱首取督脈」的觀念,外傷性脊椎損傷相當於中醫的督脈損傷,外力損傷督脈,致使氣亂血逆,瘀阻經絡,氣血不能溫煦濡養肢體所致。督脈貫脊、絡腎,入絡於腦而督諸陽,故督脈受損必致傷腎,腎傷則不能司二陰而見二便功能障礙,不能總督諸陽而致血瘀絡阻,經脈不通出現肢體麻木,感覺、運動功能障礙。
其病因為瘀血,病機為督脈樞機不利。治療上必須以祛瘀通督為要點,慢性期則需佐以滋養肝腎、強筋健骨,調動全身十二經絡、奇經八脈以及所屬的臟腑的機能,才有可能促進神經修復,增強肢體機能。
針灸,具有打通經絡、疏經活血、調理氣血的功效,是治療脊椎損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以督脈為重點,搭配受損經絡的重要穴道,佐以滋養肝腎的特定穴道,達到治療的基本。另外,配合中藥內服,依照臨床不同體質分型加以調理,例如血疲絡阻型、脾腎陽虛型、肝腎陰虛型、氣血兩虛型,以達到培補肝腎,強筋健骨,健脾益氣,散瘀通絡的目的,加速神經修復,恢復身體機能,針灸及內服中藥互相搭配,相輔相成而事半功倍。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