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患者難題:如何預防血液凝結 又要緊急恢復凝血功能?
2019-12-04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73歲的林先生在家不慎摔倒,失去意識被送往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硬腦膜下出現血腫,必須要緊急處置!然而,急診醫療團隊根據過去病史發現,他因心房顫動正在服用口服抗凝血劑,若無法於短時間恢復凝血功能,手術中可能因失血過多死亡,因此急診不敢貿然開刀。但是,若無法及時進行緊急治療,恐怕也會因為出血壓迫而導致死亡或傷殘的危機,面對這兩道難題,是否有緊急救援的助力呢?
「快速恢復凝血功能」 心房顫動患者救命關鍵
收治該名案例的台中慈濟醫院心臟內科林茂仁主任表示,對於長期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而言,一旦遭遇危急出血狀況時,關鍵就是必須先恢復凝血功能,此時反轉劑就是非常重要的助力,可以短時內快速恢復並接續治療;過去患者的凝血功能若是異常,外科團隊無法貿然進行手術,若貿然執刀,恐怕會引發更大量的出血,手術中出血過多,將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林先生所服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有專一反轉劑可以使用,施打約15分鐘後確認腦內停止出血,甚至不需要開刀,進行觀察後當日晚間便轉入普通病房觀察,兩天後出院,目前仍持續使用口服抗凝血劑預防血栓形成。
抗凝血劑之必須 預防高出人常五倍的中風風險!
林茂仁主任解釋,林先生之所以需要服用抗凝血劑,是為了預防因心房顫動所造成的中風,這些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發生率高出常人的五倍,不得不謹慎。而心房顫動是指心律不整,當心房因快速且不規律的跳動,無法有效收縮時,心房內的血液流動不佳,便容易凝結形成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流流到腦部,就可能阻塞腦部血管造成缺血性腦中風。
因此,林茂仁主任呼籲,心房顫動患者應聽從醫囑用藥,才能避免中風的發生。目前,全台推估約有超過23萬名的患者,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其中,65歲以上的發生率為5%,80歲以上就提升至10%,除了高齡族群外,甲狀腺亢進、高血壓、糖尿病或曾有心臟疾病相關的患者,這些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每年應定期至心臟內科進行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用藥,預防中風的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