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殺手肺腺癌 國際標靶治療新趨勢
肺癌高居台灣癌症死亡率之首達10年,其中85%為肺腺癌,因其早期發現不易,又容易轉移,超過半數患者,發現時已發展至無法開刀的晚期。針對肺腺癌治療,約6成肺腺癌患者適用EGFR-TKI標靶藥物,目前國際治療準則建議的第一線標靶藥物包含第一二三代,以延緩疾病進展療效較佳、能維持生活品質的標靶藥物為治療首選。
肺腺癌年輕化 別輕忽咳嗽病徵
台北慈濟醫院臨床研究中心黃俊耀主任表示,台灣肺腺癌好發族群近年有年輕化現象,臨床上已見30-40歲患者。肺腺癌的特性是腫瘤只要1公分,就有轉移風險,最常轉移至骨頭、大腦、肝臟等處。隨高解析度低輻射斷層掃描推廣,早期肺癌被診斷漸多,但許多病人常問「我沒有症狀,為什麼得肺癌」,其實只要詳細問病史,大部分患者都會咳嗽,不可輕忽。
肺腺癌治療以期別區分,一、二期開刀為主,二期建議術後化療;3A則要術前電療合併化療再開刀;一旦達晚期第四期,根據基因檢測結果,若有基因突變則以標靶治療為首選,最常見的基因突變包含EGFR及ALK,55-60%肺腺癌為EGFR基因突變,其中以exon19和exon21為最常見突變點,少數是exon20 T790M抗藥型突變,標靶治療策略不同。
EGFR標靶藥物 助肺腺癌患者續命
黃俊耀主任提到,EGFR標靶藥物由2005年從第一代發展至第三代,根據世界肺癌醫學會定義,「如果晚期肺癌可控制超過5年,等同控制住疾病。」他常告訴患者「不要以20年前觀念看肺癌,那太沮喪」,鼓勵患者一定要做基因檢測,選擇適合自己的標靶藥,大部分患者可存活超過2年,甚至有患者超過10年。
針對EGFR-TKI標靶藥物原理,黃俊耀主任解釋,正常細胞透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磷酸化,抑制自我毀壞的訊號 ,「但腫瘤DNA突變後,持續的磷酸化抑制了細胞自毀,進而演變遠端轉移、血管新生、浸潤等癌症特性。」標靶藥物EGFR-TKI即是抑制腫瘤細胞磷酸化訊號,讓腫瘤細胞「該凋零就凋零。」
第一線EGFR標靶藥物如何選 醫師這樣分析
第一二三代EGFR標靶藥物如何選擇?黃俊耀主任說明,整體而言,第一二代標靶藥物有效治療時間接近8-13月,整體存活期沒有差異,皮膚疹、痘痘、膿泡、腹瀉、甲溝炎和肝指數升高等副作用比率不太一樣。第三代標靶藥物有效治療時間較傳統標靶藥物久,雖然也有副作用,但嚴重的副作用發生率較低,且進入大腦的濃度高,這對控制肺癌腦轉移是個重要的選擇依據。
目前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有健保給付,第三代還沒有健保給付。黃俊耀主任建議,可依照自己的經濟考量選擇適合藥物。
精準治療選擇標靶藥物 上班、旅遊沒困擾
當一、二代標靶藥物失效,經基因檢測若是產生T790M突變陽性,可選擇第三代標靶藥物。黃主任目前有多位使用EGFR標靶藥物的患者,年齡在50-70幾歲,都歷經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惡化後,轉為化療。所幸基因檢測T790M突變陽性,再使用相對應的EGFR標靶藥物,服藥已近3年。病人回饋,日常生活不受副作用影響,上班、旅遊都沒問題。另外,大約有一半的病人在一二代標靶藥物失效後,未檢測到T790M突變,改以接受化療。
目前國際治療準則建議的肺腺癌第一線藥物有第一二三代標靶治療,建議可依照治療目標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標靶藥物。黃俊耀主任提醒,肺癌患者千萬別使用來路不明藥品,罹癌令人沮喪,但只要根據基因檢測結果,選擇最適合藥物,且醫師都有能力控制副作用,不用憂心。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