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太清楚?耳鼻喉科醫師授助聽器挑選重點

聽不太清楚?耳鼻喉科醫師授助聽器挑選重點

2021/3/10(2022/4/18 23:49更新)

2021-03-09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現在3C產品及無線耳機發達,讓人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娛樂的聲音效果,除了娛樂性聽損之外,許多先天性聽損卻在學習上遇到許多障礙,而科技的發達,也帶來許多新興電子耳、助聽器,到底該如何挑選?知名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表示,應先設定好預算,再就近購買,盡量不要為了折扣或知名品牌舟車勞頓至外縣市購買,日後維護會很不便。

聽力障礙定義複雜 單側聽損領不到手冊
聽力障礙的定義其實相當複雜,張益豪醫師說明,一般會進行測試後再以兩耳加權算出一個平均分數,若低於50分才符合政府定義的聽障資格,領到手冊。但因分數為兩耳平均,其實有許多單側聽損、或是於低頻、高頻等特定頻率聽不到者眾多,卻因分數未到無法領到手冊,事實上這樣的聽力損傷也會嚴重影響生活,包含學習以及人際關係。

台灣百萬人聽力失能 數字嚴重被低估
108年統計持有聽力障礙手冊者約有14萬人,張益豪醫師表示聽損通常嚴重被低估,他推測應有100萬人聽力失能。聽力損傷除了嚴重程度的區分之外,還可以分為傳導性及感覺神經性聽損,前者即為聽力傳導過程中受到阻礙,例如耳屎太多、耳膜穿孔、中耳炎等,其神經內耳無礙,因此排除傳導障礙後即可恢復聽力。

電子耳蝸刺激聽覺神經 18歲以下健保給付
若為先天性的感覺神經異常,如腦部接受聽力訊號的區域受損、聽神經異常或是其他內耳疾病、老化等,也都會出現聽力失能。張益豪醫師提到,目前治療方式有電子耳及助聽器,電子耳又稱電子耳蝸,植入後繞過受損部份,刺激聽覺神經。對於重度至極重度聽損的患者,有助於重新獲得聽覺,並可幫助先天聽損的兒童學習語言,目前18歲以下有健保給付。

助聽器功能多元 設定好預算再挑選
而助聽器其實就像是微型擴音器,將聲音放大後傳入耳中,為目前使用大宗。助聽器的價格根據功能相差極多,現今科技發達,功能也越來越多元,不過基本上就是針對正前方,也就是聲音來源放大,基本上語言溝通的頻率落在500至4000赫茲,會保留此波段頻率,其餘過濾或抵消,甚至是如耳機一般的抗噪功能。

再高價一點的助聽器,還能選擇加強某些音頻、切換接受器、音質更飽滿更漂亮,不過張益豪醫師提醒,選擇助聽器之前必須先設定好預算,也不必一昧追求多功能高價的產品,目前幾乎都可以試戴,但為基本公版型號,購買後才會根據個人需求調整參數。

心態需建設 助聽器僅能改善無法完全復原
針對配戴助聽器,張益豪醫師提醒,心態要先調整好,不可能一戴馬上恢復正常,僅能改善,切莫期望過高;安裝後會需要磨合,有1個月至1年的適應期,勿心急;成年人記得每年回診檢查,兒童每半年回診;感冒時注意有無中耳炎情形,顧好耳朵健康;不要將助聽器音量調太大聲;養成面對說話者的習慣,專心聆聽。另外,不要暴露在吵雜的環境,更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優惠、折扣跑去很遠的外縣市配,應就近,日後若有任何需要調整、維修才方便。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9289

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