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健康竟與「呼吸」息息相關?名醫教你「護心呼吸法」7步驟見效

心臟健康竟與「呼吸」息息相關?名醫教你「護心呼吸法」7步驟見效

2023/12/21
呼吸不僅是為大腦和身體提供氧氣,正確呼吸還能改變心率、並能降血壓、減壓、抗焦慮,甚至還能讓心臟保持健康?英國心臟科名醫林文醫師(Dr. Boon Lim)於《讓你的心臟保持健康》一書中,分享簡單易懂的心血管知識,幫助讀者保持心臟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

上到下過程(Top-down processes)包含從大腦傳到身體的訊號——大腦有意識或潛意識轉移注意力和意圖。你可以透過注意自己的想法或情緒來調節這部分,或主動將你的注意力和意圖導回到你希望它所在之處並。

下到上過程(Bottom-up processes)包含從身體傳到大腦的訊號——也就是你用來控制呼吸速率、姿勢和動作的方式,是瑜珈和類瑜珈訓練的基礎——用來調節你的心跳,並改善自律神經系統兩端的平衡。

自律神經系統掌控身體功能的關鍵,是維持我們生命的重要基礎,但這不代表你無法稍微控制這個自動化過程。而且在我來看,針對自律神經系統培養影響能力,對於改善心臟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一個你能做的方法,是學習如何呼吸。

延伸閱讀:
培養「感恩習慣」能變超快樂?專家教你「感恩呼吸法」10步驟秒放鬆

呼吸的古老藝術

大部分時間,你不需多想就能呼吸。不過,當你在做高強度間歇(HIIT)訓練中做一組重複動作等施力動作時,你或許會注意到呼吸速率會增加,甚至感到喘不過氣。當你害怕或有壓力時,呼吸速率也會上升。而當你正在休息和消化時,呼吸會慢下來。

呼吸可以調節身體的「戰或逃」模式和「休息和消化」模式之間的平衡,且這件事以科學觀點理解得愈來愈深入。改變你呼吸的方式會傳送「下到上」的回饋到自律神經系統,將它從「戰或逃」切換到「休息和消化」模式。

同時也更容易進入情緒的自我調節和平靜的狀態,並繼續維持——我稱之為「心模式」(heartset)。以緩慢、有意識的呼吸找到這心模式,能使你身體開啟一連串的變化,包含釋放能恢復全身健康的有益荷爾蒙。

這不是全新的概念。1935 年,有一位法國心臟科醫師瑟雷斯.布羅斯(Thérèse Brosse),啟程去印度研究傳統靜坐訓練。在邁索爾(編按:Mysore,印度南部一邦,特色是科技業發達的古都)的皇宮,她與奎師那阿闍梨(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見面,後者常被稱為「現代瑜珈之父」。

奎師那阿闍梨宣稱,他的呼吸運動讓他能掌控他的身體,使他能暫時停止他的心跳。布羅斯為大師固定一組心電圖,並驚奇地看著他的脈搏慢下來,直到紀錄指針似乎完全靜止了幾秒鐘。

就算你可能無法做得跟邁索爾大師一樣好,你可以透過呼吸和生物回饋(biofeedback)來調節你的心跳——後者是一種利用觸覺、視覺或聽覺回饋來調節自律神經系統的技巧,並以此獲得心跳速率和血壓等身體功能的控制權。這是容易使用的壓力管理技巧中最好用的其中之一,而且只需3分鐘即可。

延伸閱讀:
別把「突然昏倒」當小事!心臟名醫揭4症狀是「紅色警戒」速送醫

學習調節你的心跳

  1. 用你滿滿的專注力感受心跳30秒。這代表不能傳電子郵件、不能講話、不能傳訊息、不能看電視或YouTube。閉著眼睛或許能幫助你集中精神。
  2. 仔細注意著心跳的規律。不用真的算心跳速率。注意你可以如何改變自己的心跳速率。
  3. 30秒後,從腹部開始深呼吸,直到肺部完全擴張。接著,慢慢呼出全部的空氣。
  4. 接下來,降低你的呼吸速率,慢慢吸氣5秒,然後吐氣5秒。如果你沒辦法持續5秒,試看看3秒,逐漸增加你每次呼吸的時間。
  5. 重新注意你心跳的規律,注意你心跳速率隨每次呼吸起伏的微小改變。
  6. 加碼步驟1:開始想像以下畫面:我正在透過呼吸來自我調節身體,而且我利用這些呼吸的力量,將我的心臟、身體和意識沉浸在最理想的健康裡。你可以在腦中想像這些話語(或類似的語彙),或大聲說出來,使你更容易做到。
  7. 加碼步驟2:你的呼吸不只能讓你的脈搏變慢;它還能降低你的血壓。如果你有家用血壓計就能觀察到這點。測一次你的血壓值,然後用穩定的速度呼吸3分鐘,接著測另一次。你的血壓計會在脈搏慢下來後持續測出較低的血壓值。

調節呼吸是個增進健康和安適感的安穩生理方式,但時常有待發覺。它能改善呼吸性竇性心律不整(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白話來說就是心率變異(HRV)。若有人罹患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心衰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訓練呼吸和生物回饋的心跳調節技巧已經不斷顯示能降低壓力,並增進健康成果。

(本文摘自/讓你的心臟保持健康:心血管疾病的你簡單改變就能快樂生活/晨星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