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國工作,要做哪些準備?過來人列「心理清單」第一步先做這件事

想出國工作,要做哪些準備?過來人列「心理清單」第一步先做這件事

2024/2/23
出社會一陣子之後,很多人想要嘗試「出國工作」讓自己的職涯擴展,到底出國工作是好是壞?台灣未來協會(NEX Foundation, TW)前理事長、台灣工程師在英國(TEiUK)社群共同創辦人謝宗廷於《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一書中,結合超過5年的社群分享和職涯輔導經驗,歸納出原創的LIST原則,即使你身在台灣,也能使用這套方法不斷迭代嘗試,拉近與世界的「職」線距離。以下為原書摘文:

出國工作的第一步是取捨

出國工作就像離家獨立。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長期離家時的回憶嗎?有的人是到外縣市讀大學、有的人是當兵到了很遠的營區、有的人則是出國當交換學生。那是一種混雜著自由、探險和一點刺激感的悸動,有時候「離開」就是目的本身。

出社會一陣子之後,很多人心中又會再次漾起這種離開的渴望,只是這時候的限制條件更多了,你可能有了穩定的工作,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脫離現在的舒適圈;你可能有了生活的責任,不確定家人能不能承擔失去來自你的經濟來源;你可能已經有了明確的升遷道路,不太確定離開之後是不是真的更好。

嘉玲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年輕的時候就有出國工作的夢,除了薪水,她更在意的是國際經驗。畢業之後加入一間台商公司,說不羨慕同期直接加入外商的朋友是騙人的,她想像的畫面裡,朋友們已經比她早一步擁有這些國際經驗,可以說是半隻腳站在海外工作了。

三五年之後,她也出國旅行和出差過幾趟,這才開始感覺到自己所追求的國際經驗更多的是關於職涯發展:她希望自己能領導一個跨國團隊,並且和多元背景的人有共事經驗,在職涯上取得更大的舞台。

某一次同學聚會的場合,她才知道在外商工作的同學一直很羨慕嘉玲已經能夠主導專案、在東南亞社群建立起業界的聲譽,而同學除了偶爾和國外上司用英文匯報,大部分工作上的同事和對口的廠商,其實都還是相似背景的本國人。若純論薪水,嘉玲的稅後薪資已經足夠在台北過上相當有餘裕的生活,雖然嘉玲仍留在台灣,可是她的視野從不只局限於台灣。

延伸閱讀:
出國托運行李前「先拿手機做這件事」!旅遊達人曝「1招」成功索賠

士豪則是另一個例子。在美國工作了5年之後,他在2021年選擇回到台灣。美國的薪水仍然比台灣新工作高,但是在疫情之際,他不能再像之前一樣定期返台與家人相聚,長期獨自一人在異鄉遠距辦公1年,他重新問自己:在這個人生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第二波疫情再起之後,答案變得越來越明確—他是個需要常常和家人相處、和朋友閒聊的人。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某一場對話,他接受朋友的建議,開始進行心理諮商,才知道自己心理已經開始出現狀況了,問題在於從一開始他對海外工作的嚮往其實也是能夠交到不同背景的朋友,但是這5年來,他發現自己的朋友圈因為語言和文化背景的緣故,仍然非常局限,朋友都是華人不說,實際上認識的人,連職業和產業都一模一樣。於是士豪決定返台,而他在台灣工作的這一年,幾乎是他開始工作以來最快樂的一年。

出國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取捨。你得思考的不只是離開的優點,還有更多離開的缺點,當你能夠堅定地回答「為什麼想要出國工作」這個問題時,才真正開始走上「出國工作」這條路。這條路有時充滿歡笑,有時異常孤獨,你不必頭也不回地離開,但不管選擇闖蕩還是回頭,都要能夠先把心態和目標確定下來。

事實上,在全球疫情肆虐的這兩年間,越來越多人選擇「留在台灣」或者「返回台灣」工作。根據主計處的資料,2020 年台灣人赴海外工作的人數為 50.1 萬人,較 2019 年的 73.9 萬人,大減 23.8 萬人,不只是 2009 年開辦調查以來的最低點,也是近5年來首次人數下降。回想上述的2個故事,不妨再問自己一次:你為什麼想要出國工作?

延伸閱讀:
想去日本工作生活?吉田社長推「5地區」適合居住:這地方CP值超高

出國工作到底哪裡好?

工作不是人生唯一的意義,如果單純為了找到工作而削足適履,強迫自己處在沒有目標的痛苦漩渦之中,反而失去出國工作的意義了。你的目標不一定是要和工作有直接相關,但一定要能清楚地告訴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究竟是什麼。如果問起一般人想要前往海外工作的動機,大概可以歸類為以下四項:

  • 追求更高的收入:每個工作的薪資常常取決於兩個要素:這個公司賺不賺錢、公司所在地的人才供需是否平衡。台灣產業的強項目前還是在科技製造業,這些上市公司都有賺錢,也持續對人才有大量需求,這也是為什麼新竹市家戶平均收入比台北市還要高的原因。但對於其他產業,比方說純軟體業和顧問業,國外的產業聚落常常能提供更高的薪資,這也是很多人決定出國工作的主要原因。
  • 追求更好的成長機會:企業總部或核心市場所在地常常能提供人才更大的舞台,因為有機會接觸到核心或規模更大的專案,這些是小型區域市場比較難望其項背的。而大的舞台就會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一流人才聚集,激盪出創新的產業知識和方法論,進一步為前來挑戰的人才職涯加值。台灣在市場規模和產業類型的先天限制,常常會讓職涯中段的專業人士或基層主管「卡住了」,缺乏晉升機會,進而失去承接挑戰和成長的機會,這是另一個讓人決定出國工作的重大推力。
  • 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住過國外就會發現台灣其實是個方便又安全的宜居之地,做為退休的選擇,生活品質相對來說是很好的。但如果同步考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就多了很多讓人決定出國的理由。許多人是為了更合理的工時和更完善的休假制度而出國的,也有人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品質而出國,有的人則是嚮往綠地和較方便的旅行機會。
  • 對於特定文化的愛:有的人把出國當成是拓展文化體驗的途徑,不管是想要認識更多元種族文化的朋友,或是嚮往動漫、K-pop、NBA等特定流行文化,又或者單純對於法式情懷、戶外活動等特定生活型態的喜愛,這些都是族群組成和生活同質性較高的台灣無法提供的。決定因為另一半而為愛走天涯的也算在這一類。

留在台灣絕對不好?

然而隨著全球疫情的發展,許多人也重新開始檢核這4個維度,實際上留在台灣未嘗不是個好的選擇。舉例來說:

  • 稅後薪資:疫情期間除了內需產業的擴大,和出口相關的產業也有爆炸性的營收成長。從分紅到本俸,非常多科技業相關的職務都陸續開始調薪計畫,跨國大公司加碼進駐台灣,也漸漸開始拉高了人才的薪資水準,如果考慮稅後所得和實質購買力,台灣部分產業的薪資已經超越日本和歐洲能夠提供的水準。
  • 成長機會:隨著海外市場的擴大,科技業和傳統產業也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職涯機會提供給願意外派或領導跨國專案的人才。這類工作的合作對口分布在東南亞、東歐和中南美洲地區,能夠提供的舞台比起直接出國工作的人並不遜色。對於足夠資深的高階人員,台資企業因為總部就在台灣,加上同樣文化背景的優勢,有時也有機會爭取到總監以上的職務,避免國際職場上隱形的竹子天花板。
  • 生活品質:承平時期普通人比較意識不到的生活品質,包含治安、醫療效率、公共價值觀差異等等,在疫情期間被大幅度地凸顯出來。留在台灣工作仍有一些生活上的壓力,但它更像是一種生活型態的取捨,而不再只是單方面的劣勢。

檢視自己理想生活的目標

那麼對你來說呢?你為什麼想要出國工作?你最重視的又是哪個部分?套用知名作家賽門.西奈克在《先問,為什麼?》提到的黃金圈理論,你必須先從為什麼開始,再去思考怎麼做和如何做。因為「人們會跟隨的不是你做的事情,而是你做這件事背後的理由。」

你的夢想也是一樣,長期而言,你很難說服自己為做而做,一定要有一個理由,才能說服自己在困境之中持續做下去。如果單純是為了薪水,可能就比較願意妥協於不喜歡的文化;如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品質,可能就願意接受比較平緩的職涯成長曲線和薪資。

這點對於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對於同一個人的不同職涯階段也不一樣。最好的選項也許可以同時達成一開始說的那四個動機,但如果無法同時滿足,把目標拆分成兩到三個階段逐步實踐也未嘗不可。

你必須要不斷傾聽內心的聲音,究竟自己想要出國工作的初衷為何,又願意為了這件事犧牲什麼。要做到這件事沒有捷徑,需要定期花一段時間和自己對話,聲音才會隱隱浮現。不妨從下面這3個簡單的問題開始,每半年問自己一次:

  • 你想要透過出國工作得到什麼?
  • 這些東西只有透過出國工作才能得到嗎?
  • 如果沒有了這些,你還想出國工作嗎?

當聲音開始萌芽之後,就把握機會手寫下來吧,這將會成為每次你想要放棄的時候的專屬符咒。寫下來不只是一個儀式,也是一個你對自己的承諾。很多自我成長的書籍和勵志故事的主角,都曾分享過這種目標設定的小技巧。你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一個起點,現在就寫下自己的理由,困惑的時候再回頭來尋找自己的初衷。

(本文摘自/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不必留學,也能讓國際工作主動找上你/圓神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