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耳機聽歌都開到最大聲?解剖專家:超過「●●分貝」恐害鼓膜破裂
耳朵怎麼聽到聲音的?
耳朵最開始的任務是收集聲音,而負責這個功用的,是向外側伸出的「耳殼」。耳殼等同於收集聲音的天線,凹凹凸凸的形狀能幫助耳殼正確聽取聲音。聽覺的原理為空氣振動產生的聲波。耳殼收集到的聲波通過外耳道後,接著到達「鼓膜」,讓鼓膜產生振動,振動再往前傳送到人類體內最小的骨頭「聽小骨」。
聽小骨再下去是呈現漩渦狀的「耳蝸」,當振動傳到耳蝸後,讓耳蝸內的淋巴液產生波動,接著由毛細胞接收波動。這些毛細胞就像鋼琴琴鍵一樣按照音程的順序排列,能將感知到的波動內容轉換為電子訊號。電子訊號再通過神經傳遞到大腦,就形成了我們聽到的聲音。
延伸閱讀:
耳朵悶悶、講話有回音⋯竟是「耳咽管開放症」?醫教1招自我檢測
聽力變差是因為毛細胞退化
隨著年齡增長,從耳朵聽到聲音到抵達大腦之間的過程,會逐漸發生各式各樣的問題。其中聽力變差最大的原因,就是耳蝸內的毛細胞退化。
愈靠近耳蝸入口的毛細胞愈會對高音產生反應,而愈靠近深處的毛細胞則是對低音產生反應,而不論什麼聲音都是從相同的入口進入耳朵內,因此負責聽取高音的細胞就比較容易受到傷害,導致人類在隨著年齡增長之後會愈來愈不容易聽清楚高音。
聲波轉換成聽覺的機制
- 聲波傳到鼓膜,鼓膜振動
- 聽小骨放大鼓膜的振動力量
- 振動在耳蝸內遊走,轉變成電子訊號
- 電子訊號藉由內耳神經傳遞到大腦
延伸閱讀:
耳朵出現「蟬鳴聲」小心聽力受損!醫揭耳鳴「分2類」恐是身體警訊
人類能忍受多大音量的聲音?
就像自己喜歡的音樂在某些人的耳裡很可能只是噪音一樣,對人類來說,並不是所有的聲音聽起來都會很舒服。我們的耳朵會把空氣振動產生的波動以聲音的型態聽在耳裡,而音波的振動(振幅)愈大,聽到的聲音也就愈大。
若是以聲音的大小再加進人體感覺的分貝(dB)為單位,可以用來表示各種事物發出的音量(聲音強度)。舉例來說,喃喃細語聲為30分貝,拚命大喊的聲音則大概為80~90分貝。
日常生活中會讓人感到「安靜」的為45分貝以下,一般來說適合住家環境的音量大概為40~60分貝。超過這個標準會開始讓人覺得吵雜,若是持續聽到80分貝的聲音,會有喪失食慾的現象,並會有造成聽力障礙的高危險性。鋼琴或地下鐵車廂內打開窗戶時聽到的聲音大概就是這種音量。
超過150分貝會讓鼓膜破裂?
當音量到達100分貝時,例如汽車喇叭聲或電車通過高架橋下的聲音,因為是突然發出的巨大聲響,常常會讓人嚇一跳。而在飛機附近聽到的飛機引擎聲或打雷聲這種會讓耳朵發痛的聲音,則大概有120分貝,這種音量已接近人類能忍受的極限。
一旦超過這種音量,會讓鼓膜的功能發生異常,若是超過150分貝還可能讓鼓膜破裂。此外,用耳機聽音樂時如果音量大到音樂外漏的話,可能會有造成聽力障礙的危險。
(本文摘自/解剖學:適合一般人閱讀的解剖學,最切身的知識,徹底解開人類身體之謎!/晨星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