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他病毒症狀有哪些?可能會人傳人嗎?2大發病模式:嚴重恐腎衰竭
漢他病毒症候群是什麼?
「漢他病毒症候群」(Hantavirus syndrome)是由漢他病毒(Hantavirus)所引起的疾病,屬於人畜共通傳染性疾病,主要透過帶有漢他病毒齧齒類動物傳染給人類。
台灣的漢他病毒病例主要出現在西部地區,特別是鼠類活動頻繁的農村和郊區,但人口密集的城市也可能出現,例如台灣的台中市、彰化縣,甚至台北市文山區都曾現蹤。春夏季節感染風險較高,此時鼠類繁殖活躍,排泄物增多,導致病毒在環境中的濃度上升。至於秋季的收穫季節,由於擾動鼠類的棲息地,也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
延伸閱讀:
感染諾羅病毒嘔吐,吃不下怎麼辦?營養師揭「1水果」磨成泥能舒緩
漢他病毒症候群症狀
感染漢他病毒的症狀根據種類不同而有差異,人類感染漢他病毒後,依其臨床症狀及病程可區分為「漢他病毒出血熱」及「漢他病毒肺症候群」。
- 漢他病毒出血熱: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伴隨臉潮紅等,約第3~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
-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早期症狀為發燒、疲倦和嚴重的肌肉痛,並伴隨有頭痛、胃部不適等現象。通常在發病4~10天後才會開始出現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一旦心臟及肺部不適症狀出現後,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呼吸衰竭與休克。
延伸閱讀:
屈公病是什麼?會傳染嗎?「1症狀」與登革熱最不同:痛到身體彎起來
漢他病毒症候群會傳染嗎?
漢他病毒症候群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在台灣也被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主要由囓齒動物(如:老鼠)作為自然宿主。人類通常不是直接接觸到這些動物而感染病毒,而是透過吸入或接觸到受鼠類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塵土或物品,或者被帶有病毒的鼠類咬傷來感染。
至於漢他病毒能否在人與人之間互相傳播,目前只有在阿根廷發現有人傳給人的情形,但這是造成肺症候群的病毒,引起漢他病毒出血熱的病毒型別仍未有人傳給人的情形。
漢他病毒症候群如何治療?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沒有特殊療法,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若病人經懷疑為漢他病毒肺症候群時,醫師會先給予抗生素治療,一但確定為該症候群,即以積極性支持療法予以照護,同時輔以血壓計、體液及電解質監督器或呼吸器等工具。此外,抗病毒藥物例如利巴韋林(Ribavirin)可經由靜脈注射予以治療,但是效果並不是很好。
漢他病毒症候有疫苗嗎?沒有,目前無針對該症候群的專門疫苗,因此預防主要集中在控制和減少人類與鼠類的接觸,包括保持居住環境清潔、避免鼠類進入室內,及使用防鼠設備來減少鼠類的活動。總之,防範的關鍵在於減少與可能帶有病毒的鼠類的接觸。
漢他病毒症候群如何預防?
落實防鼠就是最好的預防方法。民眾平時應做好環境清理,尤其是倉庫、儲藏室等老鼠容易窩藏的空間都要仔細清掃,平常也要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3不措施,若有必要也可以運用老鼠藥滅鼠。
防治鼠類「3不政策」:
- 不讓鼠吃:斷絕老鼠食物來源,將食物與飲水收藏於適當的封閉容器內,以免引來老鼠覓食,務必做好廚餘回收,將廚餘從垃圾中分離出來。
- 不讓鼠來:封住居家周圍可能的老鼠洞及相關空隙,防止老鼠進入屋內。建議門窗裝上孔徑不超過1公分的金屬紗網。
- 不讓鼠住:住家盡量減少堆積雜物,屋內陳設力求簡單,天花板、夾壁等盡量避免,如有庭園應定期清除雜草,以免供給老鼠躲藏與築巢的處所。
老鼠藥應該要怎麼使用?建議將每包滅鼠餌劑(50公克)分成10小塊,放在老鼠出入處或有鼠尿(糞)處,每處置放1~2小塊。可以使用鞋盒挖洞,或將紙板或木板傾斜並靠牆放置,製作成老鼠容易接觸的環境。
要注意的是,老鼠喜歡吃新鮮食物,所以置放滅鼠餌劑時請將食物收好,並且將廚餘垃圾密封,增加老鼠食用餌劑之機會。此外,隔天還要檢查餌劑,如已吃完則視情況補充。
今年累計2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病例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以來,截至2025年3月26日,國內已經累計2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確定病例。病例數與過去4年(2021~2024年)同期1~2例相當,去年累計3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確診病例,分別為台中市、彰化縣及高雄市。
呼籲民眾,若有出現發燒、頭痛、暈眩、出血等等疑似感染漢他病毒的症狀,應盡速就醫治療,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動物的接觸史。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