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大腸鏡麻醉 隨時監測、確保受檢者安全
近來一些名人罹患大腸癌,各大醫院也順勢呼籲民眾要定期做大腸鏡檢,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存活率。儘管民眾知道定期篩檢的重要性,但是想到大腸鏡檢查時,肛門要插入一根粗粗的管子,肚子內因空氣而產生的脹痛就會心生恐懼而打退堂鼓,不僅喪失早期發現之機會,也有可能延誤治療的時間。因此降低檢查時的痛苦,才有可能提高篩檢率,無痛大腸鏡也就因應而生。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麻醉科馮仕端醫師指出,無痛大腸鏡的麻醉是由專業的麻醉科專科醫師施作,正確的名字叫「監視性麻醉照護」,是一種靜脈注射式的全身麻醉,是利用麻醉藥物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可控制下的暫時喪失意識,同時也會造成暫時性的感覺反射和運動喪失,使個體處於暫時性的全身痛覺、知覺喪失,這與一般外科或內科醫師注射的鎮靜劑效果是不同的。整個無痛大腸鏡的過程就是經由靜脈給予適量的麻醉藥物,受檢者在3分鐘內就會失去知覺,而後由腸胃科或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執行大腸內視鏡檢查,由於受檢者是睡著的狀況沒有知覺,當然也就沒有痛覺,而達到無痛的效果。
由於是全身麻醉就必須有完備的儀器來監測受檢者的生命徵象,以確保安全,包括有心電圖監測、呼吸次數、心跳、血壓及血中氧氣飽和度的監測,這些監測的數值必須由麻醉科醫師和麻醉護理同仁在旁隨時的判讀,以確保受檢者的安全,這是整個檢查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此外,麻醉劑量的增減也是麻醉醫師依據受檢者年紀、體重、有無心血管疾病等因素而予以適當的調整,以免發生麻醉深度不足受檢者會痛,或者麻醉深度太強影響血壓、心跳的情況發生;整個過程約歷時15-20分鐘結束,受檢者很快就會由全身麻醉中甦醒過來,而後在觀察室休息約30分鐘即可下床活動。
馮仕端醫師表示,雖然受檢者意識已經清醒了,但是體內還有殘留的麻醉藥物,仍需要一些時間才可完全代謝完畢,所以大部份受檢者仍有些頭暈的感覺,以致會影響大腦的反應速度,因此不建議自行一人開車或騎乘機車離院,最好是由家或人陪同,搭車離院,以免途中發生事故。
馮仕端醫師指出,在整個無痛大腸鏡檢的施作過程中,操作鏡檢的專科醫師和麻醉專科醫師需要良好的配合默契才可使檢查順利完成。有麻醉專科醫師照顧下的無痛大腸鏡檢,不僅可減少痛苦,降低併發症,也大大提升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