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傅爾電針,第一時間選對藥物
傅爾電針具有「測」的功能,可測得身體器官變化的情形,同時還具有「療」的效用,由各檢查點「導出」或「導入」能量電位,藉以平衡人體單點電位,達到治療效果。
劉大元醫師指出傅爾電針屬於「另類醫學」中「能量醫學」(Energy Medicine)的範疇,由西元一九○九年在德國出生的傅爾醫師(Reinhold Voll)所創。傅爾醫師將人視為一坨大的電子雲,而將各個器官視為一坨坨小的電子雲,且均由不同的原子排列所構成,它的電阻是可被檢測出來的。由於器官是由原子排列所構成,因此器官本身會形成一個磁場,也可視為一個波;所以我們可用物理學的方式影響原子排列,改變磁場或波形,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傅爾醫師同時還發現,人體皮膚上有兩百五十多個「器官診斷測量點」,於是設計出最初始的傅爾電針儀器原型,來觀察器官電阻的變化,藉此判斷疾病的方向;而這些測量點,竟與傳統中醫的針灸穴位大致吻合。相異之處唯在於傳統針灸是「只療不測」,完全憑藉醫師的專業經驗為病人插針治療;而傅爾電針具有「測」的功能,可測得身體器官變化的情形,同時還具有「療」的效用,可藉由電針以低頻「正波」或「負波」,由各檢查點「導出」或「導入」能量電位,藉以平衡人體單點電位,達到治療效果。
被檢測者一手握住儀器所連接出來、沾濕的銅管,一手交給醫師以探測棒輕點手指的檢測點,便可從身體器官組織的電阻變化,來得知身心的現狀或疾病,並篩選適合的藥物種類及劑量。這個原理在於,當微電流流經人體時,會將身體所需的藥物訊息傳遞出來,如果該藥物不被身體所需要,儀器數值會無法平衡;反之,若該藥物被身體所需要,則儀器數值便回到平衡的刻度。
很多人會質疑,那不是只要學會傅爾電針,不必學醫也可以當醫師了嗎?當然不對!如果沒有醫師診斷與治療的專業知識,只靠傅爾電針的檢測就下診斷與治療,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個人測量技術的精準度,會造成檢測結果的誤差,而存在於患者的各種變數,例如:嚴重重金屬的汙染、常食用保麗龍便當盒的食品……等,也會造成檢測的誤差。我甚至看過有人為了要銷售產品,便以作弊方式控制檢測值。
所以,僅將檢測結果列為診治的參考。當然,醫療技術越精準,可信度越高。就好像一個有做超音波十年經驗的醫師,絕對比只做超音波一年的醫師,精準程度與可信度要來得高許多。此時,醫師再用醫學上的臨床診斷與治療專業知識,配合傅爾電針的檢測結果,當然就能讓誤差減少到最低。有了醫師的專業知識,再配合傅爾電針的檢測,就有雙重的保障。(本文摘自:不一樣的另類醫學,由書泉出版社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