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分泌過量,屬氣虛體質徵兆

唾液分泌過量,屬氣虛體質徵兆

2009/12/21(2022/3/15 20:2更新)

氣的生成來源可分三方面:一是承接自父母的遺傳,叫「先天之氣」,這與中醫管生殖的腎作用有關;二為飲食所轉化生成的營養物質,叫「水穀精氣」,這與中醫管食物消化吸收的脾作用有關;三是由肺吸入自然界的新鮮空氣,叫「自然清氣」。以上三氣通過肺、脾、胃、腎的綜合作用,結合起來就生成了中醫所講的人體之「氣」。

氣的運動稱為「氣機」,以保持流暢為首要。氣的運動形式包括升、降、出、入四個方面;升就是氣向上的運動,降就是氣向下的運動,出是氣向外的運動,入是氣向內的運動。當氣的升降出入協調平衡時,中醫叫「氣機調暢」,也就是俗話的「氣順」,只有運行流暢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反之,當氣的運動不協調,或氣不順,就叫「氣機失調」。

氣與體質的關係(1)氣虛體質與氣虛病證,氣虛是指氣的能量不足,也表現為氣在各種功能的不足。推動功能不足,就會使血液或津液的運行遲緩,而成瘀血或痰濕;亦可影響到人體的生長發育,或使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減弱。溫煦功能減弱,就會出現體溫偏低、畏寒、四肢不溫,進而致使血液和津液流動不暢,而成瘀血或痰濕。防禦功能減弱,則身體抵抗力下降,易感外邪而發病;或在發病後正氣不敵邪氣,致使病情由輕轉重。固攝功能不足,使氣不攝血,可導致多種出血症;氣不攝津,可導致多汗、多尿、口水多等症;氣不攝精,可出現遺精、滑精、早洩等。氣化功能減弱,物質和能量轉化作用就減弱。

不過,氣虛體質與氣虛病證尚有程度之別,治療有難易之別。氣虛的調理當然以補氣為主,常用的補氣食物有:粳米、糯米、番薯、胡蘿蔔、香菇、大棗、蓮子、雞肉、鴿、牛肉、帶魚等;常用的補氣中藥有:人參、黨參、西洋參、黃芪、白朮、山藥、黃精、大棗、炙甘草等。

(2)氣鬱體質與氣鬱病證,鬱即阻礙,氣鬱即氣的流動產生障礙,不能順暢運行,若嚴重到阻礙不通時,在中醫常稱作「氣滯」。我們不妨試想,當氣停留於某處不走了,久了自然會發脹,就像輪胎充氣便會發脹的道理一樣,於是氣鬱的特徵就是身體局部有脹悶或脹痛感,而且鬱滯的表現尚指心情上的鬱悶。

氣鬱體質是生理上的偏差,氣鬱病證則是病理的狀態,質輕而證重,治有難易之分。氣鬱的調理當以行氣開鬱為主,常用的行氣食物有:大頭菜、洋蔥、橘等;常用的行氣中藥有;陳皮、青皮、佛手、香附、木香、砂仁、厚朴等。另外,以經絡調治來行氣也是個簡單易行的方法。(本文摘自:求醫不如求己,體質調理自己來,由臉譜出版社發行)

※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3/4/252.html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