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分級觀念 讓患者得到更有效率的就醫服務
「等等等…」當身體不適、病痛難耐的時候,最怕就是到了醫院急診室要病患等待,進到醫學中心的急診,卻碰到須先等上2-3個小時的狀況,而疼痛卻是分秒難受,病患該如何是好呢?
囿於國人就醫習性,一旦生病即往大醫院跑的觀念,即便臺北市為全國醫療資源最豐沛的地區,亦已無法因應目前各大醫學中心急診室雍塞及急診一床難求之窘境,這樣的結果,導致近幾年來本市醫學中心急診部門空間、人力或處置能力負荷,並已影響急重症病患之醫療需求及品質;依據本局緊急及災難應變指揮中心(EOC)統計97年至98年,臺北市急救責任醫院通報急診暫時無法接收病患原因,其中以「急診滿床(Full, Overcrowding)」比率最高(佔69%)。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體諒病患在急診室就醫久候的心情,為能提供給其良好的就醫環境,積極與北市16家醫院結盟(如附件:臺北市16家結盟醫院名單),期能在較短時間內,提供病患另一個就醫選擇,並具醫學中心等級之醫療照護場所。
一般市民身體不適時第一時間多數尋求119協助,經由該救護技術員現場的評估,如非屬急重症之病況(例如:當發燒、腸胃道疾病及眩暈或不慎身體受傷、傷口撕裂傷及頭部外傷等),而其欲前往或送醫之場所(多數為醫學中心),又已通報急診滿床情況下,即建議送往就近、適當之結盟醫院,以縮短到醫學中心等大醫院等待就醫的時間。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從97年6月開始推行到院前急診分流計畫,至98年12月為止共計2,784件,其中同意接受急診分流共876件(佔31.4%),表示近3成的病患願意選擇在醫學中心急診室滿床時,不再前往而改至它院就醫,以迅速緩解身體不適,爭取黃金治療時間,透過本市結盟醫院的合作機制,接受醫院可取得病患原就醫之紀錄,必要時經雙方醫院醫師的溝通「醫師對醫師(Dr.To Dr.)」可共同討論病情,對病患的身體雙重把關,同享醫學中心等級的後續醫療服務。
衛生局呼籲,請民眾配合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廣之「小病看小醫院,大病看大醫院」的就醫分級觀念,以合理使用醫療資源及轉診機制,既可讓一般輕中度傷病患得到更有效率之醫療服務,又可達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讓真正又急又重的嚴重病患能於第一時間獲得最佳緊急醫療救護團隊之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