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早」讓遲緩家庭減輕負擔

「三早」讓遲緩家庭減輕負擔

2010/4/29(2022/3/15 18:20更新)

13歲的川廷(化名) ,在3歲多上幼稚園時發現常答非所問、不看人、少與同儕互動,動作笨拙。在媽媽陪伴下,到市立聯合醫院早療評估中心就醫,被診斷為自閉症,並接受後續職能、語言、社會情緒治療等早療服務。川廷上小學後接受資源教育,在適應與學習方面逐漸進步,也和同學有良好的互動,並在運動、書法與打擊樂方面表現出色,上國中後還參加校隊。這一切進步都要歸功於早期發現與診斷治療,以及川廷媽媽身體力行早療評估中心所教導的療育技巧。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約6~8 %,若以臺北市98年底0~6歲總人口數推估,本市疑似發展遲緩兒童約有1萬3,000人,但依據臺北市政府社會局98年初次通報人數卻僅10,132人,也就是說還有近3成潛在的遲緩兒未被發現。「早期發現早期評估早期療育」對發展遲緩兒童而言相當重要,如能越早接受評估、療育與機能訓練,則兒童的潛能就較能充份發揮,同時亦可減輕家庭負擔與社會成本。

發展遲緩兒童常表現在認知、語言、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及社會情緒領域較同年齡落後或異常。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8年早期療育服務資料顯示:有高達9,634人次接受行為情緒與親職教育的療育服務,較97年增加15%,顯示行為情緒與親職教育在療育治療的重要。而伴有情緒遲緩障礙的孩子,則常容易造成家庭成員照顧上的心理負擔,致使家庭功能日益低落,也亦產生不良的親子關係,及人際困擾。例如自閉症兒童,常伴隨情緒障礙。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起的發展障礙,通常在幼兒三歲之前就會被發現。自閉症患者從小開始就會出現語言理解及表達的困難、人際互動障礙、固著性的行為模式等臨床症狀,常有以下的表現:無與人互動的意願,不會模仿、大人逗弄時,常無反應、不跟別人玩、玩團體遊戲時,無法遵守規則、缺乏社會互動及情緒交流、刻板並重複使用語句或使用特別的字句..等,因此,此類發展遲緩兒童的父母,其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將孩子交給醫療人員外,更重要是配合專業人員的治療,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以有情緒行為障礙的川廷媽媽為例,除配合居家療育需注意的六大原則,更反覆練習老師所教導的技巧,並將每次練習發生的問題確實記錄下來,在下次上課時與老師討論並修正練習的方向。

北市衛生局提供發展遲緩兒居家療育需注意的六大原則,讓父母依循,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安排兒童覺得好玩、有趣的遊戲。
  2. 瞭解兒童的能力,安排符合發展年齡的活動以引起興趣,讓他有成就感。
  3. 逐漸加入有挑戰性的遊戲,以誘發他的潛能,同時可增加挫折忍受度。
  4. 活動要多樣化,同類型的活動可以重複2至3次,或者將活動做一些小變化。
  5. 儘量安排戶外活動,除空氣新鮮外,更可藉由不同的事物,引起學習的興趣。
  6. 儘量讓孩子生活自理,過多的協助,會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

發展遲緩兒家屬除可依循上述六大居家療育原則外,亦可參與衛生局開辦之親職成長課程,以學習更多療育技巧與對遲緩兒有更多的認知。相關活動訊息可上衛生局網站/活動訊息(http://www.health.gov.tw)查詢或電洽衛生局。
查詢電話:1999轉(外縣市請撥02-2728-8889)7085。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