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避孕器」與「子宮內投藥系統」傻傻分不清楚?
26歲人妻孟小姐去年意外懷了雙胞胎後,於今年二月順利剖腹產出二名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小壯丁。儘管家中長輩們爭相幫忙照顧,並要這對夫妻再拼一個女娃兒,但兩人幾經思考後還是決定這段時間先進行「結育計畫」,並採取人工避孕方式以避免意外懷孕。經由上網搜尋各種避孕資料並參酌網友意見後,兩人認為結紮手術風險太大,而且未來可能還有再懷孕的打算,因此排除了結紮手術;但又因「子宮避孕器」與「子宮內投藥系統」二種方式,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因此決定進一步請教婦產科醫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吳榮良醫師表示,根據調查台灣有86%婦女在生產完後,希望尋求長效的避孕方式以取代保險套或口服避孕藥等方式避孕。其中除1/4配偶選擇結紮手術外,另有1/4配偶選擇裝置「子宮內避孕器」,不過近年來新型的「子宮內投藥系統」進入市場,這兩種避孕方式在名字上容易讓人混淆,但其實兩者的避孕原理卻大不相同。
「子宮內避孕器」從80年代開始就被廣泛使用,雖然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類型,但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是一種「含銅金屬」的避孕器,其原理主要是透過裝置上的銅金屬釋放銅離子,在子宮腔中透過發炎反應來防止受精卵著床;並且可加速輸卵管蠕動,縮短卵子排出的時間,減少受精機會。它的裝置費用便宜,每次僅約一千元左右,避孕率約可達97%。但缺點是裝置後容易產生經血量增加、經痛等問題,臨床上亦有不少因裝置後併發骨盆腔感染等狀況。
「子宮內投藥系統」是一種最新型避孕方法,其形狀與子宮內避孕器差不多,主要以特殊儲藥囊裝置穩定等量釋放黃體素藥物,讓藥物直接作用在子宮內,透過降低子宮內膜增生,達到避孕的效果,但其劑量卻只有口服藥的1/10劑量,不會有一般口服避孕藥的副作用。此外,「子宮內投藥系統」在臨床上也有治療月經痛、經血過多的新運用。「子宮內投藥系統」裝置時間可長達五年,避孕率約可達99%,但是初期裝置前三個月可能出現不適的點狀出血症狀。目前裝置時間與子宮內避孕器一樣約5分鐘即可。
吳醫師解釋,雖然消費者可能會因為費用考慮裝置傳統避孕器,但子宮內投藥系統除避孕效果表現更好外,也有臨床研究證實子宮在穩定黃體素濃度下,可降低子宮內膜病變,以及改善經血過多與經痛問題;目前約有130個國家,一千五百萬個婦女已在使用。吳醫師強調,不管裝置哪一種避孕工具;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終止避孕,以方便夫妻間再次進行懷孕計劃。雖然網路上相關避孕的資訊充足且取得便利,但消費者還是應進一步諮詢婦產科醫師,並就不同的避孕方式與自我的需求做詳細的比較才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