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二生學艋舺混幫派 原來患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
國二男童小傑(化名)個性衝動,是學校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總是反抗權威,時常與同學產生肢體衝突,不愛唸書,喜歡結交標新立異的朋友,最後甚至逃學加入幫派,像電影「艋舺」劇中的學生一樣逞兇鬥狠,父母若阻止勸說,親子間隨即爆發強烈衝突,對此男童父母感到頭疼不已,於是帶小傑前往就醫診治,在專業醫師多方評估之下,原來小傑患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又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亞東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育如分析,通常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細分為三大亞型,分別為注意力不足為主(過動/衝動症狀不明顯),過動/衝動為主(注意力不足症狀不明顯)以及合併注意力不足與過動/衝動。類似小傑表現叛逆,且有衝動、注意力不足及靜不下心等行為,就屬於合併型,通常合併型約佔所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患者中的五成左右,是目前症狀比例最高的類型。
林育如醫師說明,青少年階段的孩童正值叛逆期,若是伴隨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衝動下容易產生偏差行為,可能會有加入幫派或逞兇鬥狠的行為出現,林育如醫師呼籲,若家中孩童在不只一個場合出現有疑似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症狀,且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家長應帶孩童前往就醫評估診治。
林育如醫師表示,目前治療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以藥物合併行為治療成效最佳,藥物主要分為中樞神經興奮劑(利他能、專思達,Methylphenidate)與非中樞神經興奮劑(思銳,Atomoxetine)。利他能屬於短效藥,藥效揮發速度較快,藥效約僅有4小時;專思達與利他能的藥物內容物相同,其藥效較長,約可持續8至12小時;思銳(Atomoxetine)則有長達24小時全天候藥效,孩童一天只需服用一次。根據研究指出,合併有過動及焦慮症狀的孩童,在服用Atomoxetine後,症狀可獲得緩解,並較少有睡眠障礙及食慾不佳等副作用,適合長時間在外或需課後補習的孩童,雖然需持續服用數週才能發揮最佳治療效果,但穩定溫和的藥物特性,能使孩童的疾病症狀較不會隨著藥物濃度出現或下降而產生落差。在藥物選擇上,若孩童有心血管疾病,服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有極低可能猝死的風險,藥物劑量過高也會影響心臟的節律,此時家長可與醫師討論,考慮以非中樞神經興奮劑做為藥物選擇。
林育如醫師進一步說明,部分家長對於藥物仍存有疑慮,擔心孩童服藥後導致肝臟受到損害,事實上,根據台大醫院高淑芬教授之臨床研究,顯少患者在服藥後產生傷肝的情況,家長對此不需存有疑慮。林育如醫師指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孩童若同時進行藥物及行為合併治療,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是案例中的小傑,經由行為及藥物合併治療後,症狀已有減輕,不僅在人際互動方面的耐受性增加,也減少脾氣爆發及暴力偏差的行為。
如果症狀不嚴重,而且父母及學校能夠提供適當的行為治療與教育,也不一定要服藥,但症狀明顯且有生活及課業困擾的孩童除外。林育如醫師提醒,雖然藥物治療能幫助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孩童緩解衝動及注意力不足的症狀,行為本質與價值觀仍需藉由行為治療、教育及關心督導加以改善,可由親子雙方共同制定生活及獎懲規範,在孩童可接受的範圍內施行,並以同理心做為出發點,才能讓孩童勇於傾訴內心想法,幫助孩童改善疾病症狀。
林育如醫師建議,治療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家長需藉由恆心、毅力及創造力陪伴孩童共同治療,在行為及藥物雙重的治療方式下,維持穩定且規律的生活、將生活及學習環境單純化、多加安排戶外活動,持續關注孩童日常行為及治療狀況,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孩童也能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