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接近尾聲 小心登革熱病毒正悄悄入侵
夏天已經慢慢接近尾聲,臺灣地區卻陸續傳出登革熱疫情。根據衛生署疾管局的通報,登革熱疫情今年在南部地區更是出現群聚感染現象,而日前臺北市也傳出了首例本土性病例,民眾切莫輕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王善民提醒,夏天被蚊蟲叮咬是很常見的問題,但民眾往往輕忽叮咬後可能的身體變化,小心登革熱病毒正悄悄地潛伏入侵。
王善民說,登革熱又叫典型登革熱(classic dengue)是一種由蚊子(在臺灣常見的是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傳播的急性病毒熱疾,臨床上以突發高燒、頭痛、肌肉或骨關節痛、後眼窩痛等特殊部位疼痛與發疹為主要症狀。此病多半是成年人受感染,症狀雖然劇烈,但是臨床上預後良好且致死率甚低,而兒童與老人的感染率較低且症狀輕微不甚典型。
但是由於登革熱病毒可分為四種亞型,若不幸重複感染不同亞型的病毒株,則容易發生登革出血熱,是一種主要侵襲易重複被叮咬的3~10歲兒童族群,以嚴重而可能致命的出血性徵候甚至休克的症狀為特徵,因為其感染對象、症狀及預後與原來的登革熱顯著不同,臺灣歷年致死病例總計約有6%,稱為登革出血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或登革休克症候群(Dengue Shock Syndrome,DSS)。
王善民表示,人類是經由帶有病毒的病蚊叮咬後而感染,潛伏期約3-7天後開始有臨床症狀,而症狀前1天至症狀出現後5天,患者血中都可出現病毒活動,這段時間稱為可傳染期,病毒會經由病蚊叮咬後於病蚊體內繁殖8-12日,再次叮咬下一個人的途徑來傳染散播,所以登革熱病毒並不會經由人傳人來感染。因為病蚊可以終其生帶有病毒存在,因此撲滅蚊蟲與避免叮咬就是大家防範此病的重要方法。
因此,王善民特別提醒民眾,預防登革熱應積極配合自行檢視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主動清除積水容器等斑蚊的孳生源,而且要加強個人保護措施,以避免蚊蟲叮咬(包括住屋加裝紗窗、紗門、出入高感染地區宜穿著長袖衣服與長褲、以及在身體裸露部位噴防蚊液),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他提醒說,更重要的是,民眾如有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骨關節痠痛或是出現出血傾向,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另外,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郭力豪以中醫觀點表示,中醫常見陰虛或血熱體質所表現出來的特色,正好符合蚊子嗜酸及嗜高溫的習性。他解釋,陰虛或血熱者多半身體會表現出微微發熱的現象;經常性熬夜、情緒焦慮易緊張或嗜食甜、烤、辣、炸飲食者,很容易出現陰虛或血熱體質,這正好是蚊子喜歡的目標,因此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可以減少成為蚊子叮咬候選人的機會。
郭力豪建議,民眾可選用一些中藥材作防蚊液,例如蒼朮、艾葉、金銀花、陳皮等各10g,薄荷、冰片各5g,先將前四味藥以冷水煮沸後關火,再加入薄菏及冰片攪拌,放涼後即可塗抹外露的手腳跟身體。此外,民眾若會做DIY手工肥皂,不妨將藥材放入肥皂中做成藥皂,亦可預防蚊子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