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嬤一個月暴瘦15公斤 原是胰臟癌

七旬嬤一個月暴瘦15公斤 原是胰臟癌

2011/3/10(2022/3/15 19:54更新)

腹痛?消瘦?小心胰臟癌來報到!署立基隆醫院近來有一名73歲女性,長期因糖尿病於院方追蹤,近一個月來消瘦15公斤,且不斷腹痛,檢查後,發現為胰臟頭部腺性癌,經手術後,目前預後情形良好。

署立基隆醫院外科吳澤誠醫師說,胰臟是我們身體中主掌消化和內分泌相關的主要器官。胰臟癌的發病率大概是惡性腫瘤的2%,在消化性腫瘤中約佔8%~10%。但近年來胰臟癌的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多好發於40~50歲間的男性,早期不具有典型的臨床症狀,病程進展相當快速,存活率相較短。

吳澤誠醫師也提到,因胰臟位於腹膜後,不易診斷,腫瘤一般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腹痛,甚至背痛。所以約80%的病人確診時,已經是中期甚至是晚期了。因此,吳澤誠說:若病人有長期腹痛、背痛、不明原因消瘦、或是黃疸等症狀,就有可能是胰臟癌。另外曾接受過胃部切除手術及糖尿病患者或也是罹患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應多加注意。

當然,有上述的症狀也並不代表一定是胰臟癌,吳澤誠表示,有時急、慢性胰臟炎也有可能會有上述部份症狀,所以當身體有任何的不舒服,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求醫師找出病源,以求最佳的治療時機。

吳澤誠解釋,胰臟是一個狹長型的器官,頭部、體部及尾部腫瘤的手術方法也不同。且裡面含有許多外分泌細胞,在手術後容易會有胰液(消化酵素)的外洩,活化後會腐蝕附近的組織形成假性動脈瘤出血,因此,胰液的處理在手術的過程中相當重要。一般來說,胰臟頭部腺性癌手術之處理包含十二指腸、胰臟頭部、胃、膽等附近淋巴腺清除,還要做胰管、膽管重建及胃腸繞道手術等,範圍大且相當的繁複。且胰臟癌的病人經過治療後,仍須持續的追蹤檢查,如果再度出現疼痛加劇、黃疸、腹水等,通常表示癌症又復發了。

胰臟癌確診不易,手術切除範圍大,器官重建多且精細,甚至術後併發症比其他腹部手術機會大且複雜,預後也較差,署立基隆醫院吳澤誠醫師提醒,惟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提高存活率。

延伸閱讀「胰臟癌醫藥小常識」: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3&id=389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