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機能

失眠胸悶情緒病 憂鬱指數翻2倍!

失眠胸悶情緒病 憂鬱指數翻2倍!#身體機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年紀越來越老,所要面對的不單是身體機能的退化,心理層面也可能會出現化學變化。一名剛退休62歲陳先生,理應是準備享受退休生活、含飴弄孫享天倫樂,卻因抽離了忙碌的工作而頓時失去生活重心,反而出現一些負面的憂鬱想法,長期情緒低落、沒有胃口、也不願和家人說話,整天臥躺在床上,這些症狀困擾了陳先生半年以上,家人相當擔心,因此決定前往醫院診斷治療。國人憂鬱翻倍:老年、青少年族群憂鬱症比例高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治醫師謝明翰說明,根據一份國人憂鬱指標調查顯示,15歲以上國人有8.9% 呈現憂鬱症狀,重鬱症達5.2% ,其中65歲以上老人及15-17歲青少年,是兩大憂鬱症的年齡層,而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另外,中研院鄭泰安教授團隊刊登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發現台灣自1990到2010年這20年間,「常見精神疾病」如憂鬱症和焦慮症的盛行率從11.5%上升至23.8%,可見憂鬱症早已是國人心理健康重要的問題。不適當治療方式 恐延誤就醫時間有些罹患憂鬱症的患者,初期不自覺自己情緒已經出問題了,反而常因憂鬱症引起身體上的不適,例如失眠、頭暈、疼痛、胸悶或腸胃道等症狀而到處求醫,或是認為自己運勢低落、卡到陰而去廟裡收驚或喝符水。直到後來症狀未緩解、惡化時,或醫療專科檢查不出毛病,才輾轉來到心身科或精神科就醫。對此,謝明翰醫師說明,憂鬱症其實就是情緒上的感冒,任何人都可能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或時期遭遇,更不是一種懦弱、無能的表現,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被貼標籤或擔心他人眼光,而忽略了這些症狀,反而耽誤治療的黃金時間,加劇病情惡化。搭配輔助藥物治療KO憂鬱前述患者,初起使用第一線抗憂鬱症藥物,但治療兩、三個禮拜後,症狀並未獲得緩解,醫師希望能夠讓症狀盡快獲得改善,建議患者搭配「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輔助使用,使用一個多禮拜後,精神狀態好轉許多,願意開口講話,也會主動打招呼。臨床上有些患者可能對於常用的抗憂鬱劑(血清素相關製劑)治療反應較慢或效果不佳,目前已經有些藥物可以用來輔助抗憂鬱劑,加速憂鬱症狀的緩解,甚至達到痊癒。謝明翰醫師叮嚀,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後,要遵從醫囑服藥,最好不要挑藥服用或是自行停藥。若出現副作用也要與醫師討論,找出解決的方法或是調整藥物。否則,不但症狀無法獲得改善,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另外,當幾乎整天都出現憂鬱情緒,對平日嗜好失去興趣,且情況持續超過兩星期,就要特別注意了。只要盡早就醫,早期治療,透過專業醫師的協助,一定可以戰勝憂鬱,恢復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4問題 快按這些穴位緩解!

4問題 快按這些穴位緩解!#身體機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人越來越長壽!但是,要長壽也要活得健康,才能活得快樂。有很多銀髮族因為身體機能退化,以致常會這裡痠、那裡痛,而且都不想動,整天待在家裡,好不快樂。中醫師建議,可以多按摩經絡穴位來保健,氣血通暢,就能改善痠痛。 太飽、太餓、太累及喝酒後不宜按摩高雄長庚醫院中醫科系主治醫師吳思穎表示,老人家常會有視力退化、膝關節退化以及腸胃功能退化導致消化不好等問題,甚至會經常失眠;而在進行穴位按摩之前,按摩者應將指甲剪短,手上不要有戴首飾,被按摩者不要在太飽、太餓、太累時按摩,喝酒後也不宜按摩,以免因為血液循環不佳而出現頭暈症狀。常見健康問題 按這些穴位可改善對於老人家常會有視力退化、關節退化、腸胃功能退化以及失眠,吳思穎醫師建議按摩的穴位如下:1) 視力退化/眼睛模糊可以經常按摩眼周穴位如攢竹穴(眉毛内側邊緣凹陷處)與四白穴(眼眶下緣正中直下一橫指處),並且可在眼眶周圍由內到外用指頭關節按摩。2) 膝關節退化/膝關節痛可請家人幫忙按摩委中穴(膕窩正中),幫助下肢循環,也可按摩下肢穴位陽陵泉(小腿外側腓骨小頭稍凹陷處),以及用薑片泡熱水來泡腳15分鐘,增加血液循環,也可改善。3) 腸胃功能退化/消化不好常會出現脹氣和腹痛,可以延著肚子中腕穴(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順時鐘方向,用摩擦法按摩肚子,也可以消脹氣。4) 失眠/年紀大的老人家常會有失眠問題,平常可以按摩合谷穴(手背拇指、食指兩骨相合之處)與太衝穴(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中間兩根骨頭交會凹陷處),可以幫助降血壓、降低焦慮以及幫助睡眠。

養好胃氣 全身不爽都趕跑!

養好胃氣 全身不爽都趕跑!#身體機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讀《傷寒雜病論》,看到的一個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調理身體的觀念就是:「胃氣」很重要。我發現,在拆解藥方之後,有幾味常見的藥材:甘草、生薑、大棗等,主要的功能都在調理「胃氣」。局部的功能失調 都要關照相關的身體機能胃氣不只是處理腸胃問題而已,就連治感冒,甚至婦科問題,也都緊緊扣住這個環節。人體的機能多樣而複雜,一個局部的功能失調或是改善,都要觀照身體更多相關聯的機能,做整體的考量。就像我在前面所舉例的:扳動一個生理機能的開關,就會觸發幾種身體機能或亢進、或壓抑的變動。膽結石的處理,其實也是透過對於胃氣的調理來著手。若是把膽結石的問題局限在肝、膽的機能裡頭來設想,見樹不見林,就難免會出現「只能把膽割掉」的結論,甚至會被認為是「別無他法了」。在胃氣機能下 可以達到全身性的調整胃氣的調理對於全身性的問題都有很好的處理效果,就像前面提到過的「分形連續體混沌波動論」的理論一樣,我認為的中醫理論裡頭,人體在肉體上的各種機能調節,都可以把胃氣視為是能夠產生「宏觀調控」的主要關鍵,像是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波動,能夠在胃氣這個機能之下做到綜合的調理。好比說,我太太在懷孕的時候,她曾對我提過:「吃到一些好吃的東西,像是喝了雞湯、吃了肉,食物一下到胃裡,我感覺到胎兒的胎動就會特別明顯。」如果我們的體內真的是要靠什麼「血液成分濃度」、「藥物代謝動力」來達到所謂的「有效治療濃度」,或是刺激身體特定的內分泌、分子的增加或減少,才能改變生理功能或結構,像這種一下肚就有反應,間隔只有幾秒鐘的變化,是要作何解釋?食材與藥材應該視為同體透過我自己進一步的將對於藥材的理解,擴大至對於食材的認識,不看「營養成分」、「分子結構」,只看材料本身在陰陽五行的原則下所分析出來的「物性」是什麼,我甚至可以這麼形容:若是我們可以確知,我們所需要產生的身體的一連串的反應是什麼,那麼,透過藥材可以組合達成,透過食材的組合,也同樣可以達成。就好比一種應用光影的藝術創作,我們看到塑像創作的本體,可能是錯雜且沒有條理的一堆零件,但是當透過固定光源的照射,卻能夠在牆上投影出我們熟悉的花、鳥等有意義的形體輪廓。「藥食同源」是我們傳統文化之中原本就具有的重要觀念,食材與藥材的分界其實是如此的模糊,甚至根本應該視為一體。(本文摘自/太極米漿粥:來自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靠白米就能重拾健康的本源療法/時報出版)

年過30就初老!身體機能恐年衰退1%

年過30就初老!身體機能恐年衰退1%#身體機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研究顯示,人體過了30歲後,因賀爾蒙分泌的降低,將使身體機能每年衰退1%,顯示「初老症」是人們必須正面迎戰的事實,關渡醫院新陳代謝科黃維人醫師指出,現代人過於忙碌,常容易忽略身體所發出的訊息,因此,錯過保養的時機。對於這類型無法勤奮養生的「懶人族」而言,一旦到了開始衰老的年紀,就會加速病症的發生,建議透過改變生活作息、建立均衡的飲食習慣來改善老化症狀,亦可也能藉由攝取植化素、維生素與益生菌等營養成份,來延緩老化對身體帶來的各種威脅。黃維人醫師整理人體老化常見症狀1)視力退化:3C產品的普及,使視力長期遭受光線傷害比起以前更加嚴重,多數植化素能幫助減緩自由基對視力的影響,並維護身體的健康,如葉黃素、玉米黃素、茄紅素等。2)腸道老化:鮮少運動及時常久坐的上班族更為常見,消化道蠕動緩慢,體內菌叢的失衡,使消化系統不易維持健康,因此,可藉由益生菌促進腸胃道健康,提升免疫力,如芽孢乳酸菌、比菲徳氏龍根菌、腸球菌等。3)骨質疏鬆:現代女性上班族長期久坐、太少運動、飲食不正常、缺乏鈣質與維生素D的攝取,而出現骨質疏鬆的症狀,因此,如能適時補充維生素D及鈣能避免骨鬆的發生;而維生素A、C、E則能提升人體新陳代謝。改善初老症狀  從日常生活做起黃維人醫師提醒,民眾30歲後,若自覺體力變差、看電視容易睡著、容易疲倦、男性性慾降低、常腰酸背痛,就必須注意可能已邁入初老階段,應加以正視,從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的改變,才能延緩老化現象。因此,日常生活中應攝取足量的蔬果,多項研究指出,蔬果能有效消除身體自由基,延緩老化,並且每周盡量維持運動3次,每次30分鐘,運動項目以「健走」最佳。對於無法做到持續運動、養生的「懶人族」,亦可藉由坊間結合維他命、植化素、益生菌的綜合營養補給品,來均衡身體營養所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