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球心

喘、累是正常老化?別輕忽心衰竭警訊

喘、累是正常老化?別輕忽心衰竭警訊#疲球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成大醫院5日舉辦心衰竭病友座談會,講座除了衛教說明、復健運動,並設計專屬食譜,更請來藝人黃西田到場演唱,讓病友們留下深刻的病友會經驗。黃西田表示,參與講座前不知道心臟衰竭的嚴重性,經過醫師解說才曉得,一不小心心臟竟然有能像洩了氣的皮球,變成「疲球心」!心臟衰竭初期易喘、疲累、水腫 常不易察覺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許志新說明,人體心臟就像幫浦,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但若心臟缺乏彈力,就是心臟衰竭(心臟無力),也可以稱作「疲球心」。心臟衰竭病友初期時,常容易喘、疲累、水腫,甚至端坐呼吸等問題,但多數病友出現這些症狀時仍可正常活動,因此不易察覺;特別是年長者,常誤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病況惡化才緊急就醫,耽誤黃金就醫時間。低鹽食譜 解決病友日常飲食問題心臟衰竭為慢性病,不只病友長期受影響,也影響照護者的日常作息。成大醫院心臟衰竭團隊設立「強心網」,提供心臟衰竭病友及家屬可獲取疾病相關知識,並是與醫護人員、病友線上互動的平台,能協助得到問題解答與情緒支持。期待病友對心臟衰竭有正確認識,穩定控制疾病,也能享有與一般人同樣的生活品質。成大心臟衰竭團隊與病友介紹「心臟衰竭低鹽食譜」,此份食譜經過成大營養團隊研發、料理、試吃,歷時一年終完成,以心臟衰竭病友飲食限制客製化16道料理,內容以隨手可得食材為設計基礎,輔以簡單的烹調方式,希望能協助病友解決日常飲食問題,提升自我照護的品質。「心臟衰竭低鹽食譜」索取,請洽成大醫院汪佩儀個管師06-2353535分機3504。日常飲食避免過鹹食物、體重管理楊先生多年前確診為末期心臟衰竭,藥物治療後未見起色,一度想放棄治療,好不容易等到心臟移植,才開始嶄新的人生。楊先生的弟弟也是心臟衰竭病友,相當積極進行治療,除了定期服藥並追蹤也在團隊指導下調整生活作息,現在心臟功能進步到重返職場,過著正常生活。許志新醫師呼籲,心臟衰竭病友及家屬不必太過擔心,目前治療心臟衰竭的藥物選擇相當完整,病友只要積極與醫師配合,遵照醫囑服藥、配合定期追蹤積極治療,疾病可以穩定控制。建議病友日常飲食應避免吃太鹹的食物,才不會增加身體負荷;同時做好體重管理、適度減重,減輕身體負擔。

老翁易喘、水腫 糾出患「疲球心」

老翁易喘、水腫 糾出患「疲球心」#疲球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0歲的老翁,曾做過心導管手術,數月前運動時開始有氣喘吁吁的情況,起初不以為意,直到狀況遲未改善且愈發嚴重,並伴隨疲勞、水腫等問題,才緊急至急診就醫。檢查後發現,老翁心臟收縮功能不全,有擴張型心肌病變的問題,治療後又未注重日常保健,以致心臟衰竭,常因呼吸困難、肺水腫和下肢積水,反覆住院。所幸,最後在心臟衰竭藥物積極治療及日常飲食嚴密控制,加上家人細心照料下,狀況逐漸改善,現已恢復先前的活動量,爬山也不再氣喘如牛!心臟無力成疲球心 累、喘、腫是警訊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俊延表示,人體的心臟如幫浦,能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但若心臟缺乏彈力,就是心臟衰竭,也有人把它稱作「疲球心」。心臟衰竭患者在初期時,常會有呼吸困難、容易喘、疲累、水腫,甚至伴隨食慾下降等問題,但多數患者在出現這些症狀時,仍可正常活動,因此不易察覺;特別是年長者,常誤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以致病況惡化才緊急就醫,而耽誤黃金就醫時間。疲球心非單一因素 高危險族群應慎防陳俊延醫師說,心臟衰竭患者多半有跡可循,抽菸、肥胖、沒有運動習慣者,都是高危險群;其次,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者,皆容易導致冠狀動脈阻塞,當心臟無法供應器官所需血量時,就可能產生缺血性心臟病,若未及時治療,則進而變成心臟衰竭;另外,先天性心肌病變者,因心臟收縮功能異常,也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群,應特別當心。讓心臟更有力 水分、鹽分攝取量莫輕忽陳俊延醫師也提到,目前治療心臟衰竭的藥物選擇相當完整,患者應積極與心臟內科醫師配合,除了遵照醫囑、配合定期追蹤積極治療外,日常生活照護也相當重要。患者可用大拇指按壓小腿內側骨頭5秒鐘,觀察是否凹陷起不來。當皮膚呈凹陷狀態,可能就是有水腫問題,應限制水分及鹽分攝取;建議每天量體重、戒菸、戒酒,且避免感冒,以減低心臟衰竭風險。不管是患者或照護者,都可透過「心臟有力 心臟衰竭衛教資訊網」,了解更多關於心臟衰竭的資訊,創造健康「心」生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52%患者 不知自己有「心」病

52%患者 不知自己有「心」病#疲球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過度疲勞不只要小心肝,也要小心「疲球心」!心臟衰竭盛行率高,單在亞洲就有900萬人罹患心臟衰竭。國人對心臟衰竭的認知度太低,導致超過52%患者直到初次急診送醫才知道罹患心臟衰竭,事實上,操練過度的心臟最終會因缺乏彈性而疲軟。咳嗽加劇出現呼吸困難、肺積水74歲的武伯伯10年前因為急性心肌梗塞就醫,接受心導管手術挽回性命,沒想到去年4月開始因感冒出現咳嗽症狀,不以為意拖延3個月後咳嗽仍未好轉,甚至加劇轉變成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難,甚至出現肺積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蕭成儀表示,武伯伯的心臟擴大且左心射出分率只有20%,約為正常人的1/3,當下先施以心導管手術後穩定狀況,並施以心臟衰竭藥物治療後,目前武伯伯體力及體重已恢復到發病前狀況,還可固定進行每週3次、每次30分鐘內的跑步機、腳踏車等復健運動,也會監測血壓狀況,並配合醫師建議定期進行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檢查。國人不易發現容易錯過治療時間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暨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指出,台灣心臟衰竭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為8天,死亡率高於國人常見癌症,5年內逼近50%,但由於心臟衰竭沒有特異性的早期症狀,導致國人不易發現,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時間。新光醫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兼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心臟就像幫浦,推動血液到全身再流回心臟,當幫浦的馬力不夠,無法順利的推動血液時,就叫做心臟衰竭。呼吸困難、胸痛是病患主要2大症狀。其他常見症狀還有咳嗽、疲累、喘、水腫等,許多患者會輕忽咳嗽症狀,因為還能正常活動而不以為意;但當病情惡化時,甚至纂道無法呼吸,必須整晚坐著睡覺。 洪惠風醫師提醒,心肌梗塞、心臟疾病患者、三高或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人,都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尤其心肌梗塞患者因為心臟已經受到損傷,是心臟衰竭的潛在患者,更要有長期保養的觀念,不可不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