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治療

降低乳癌威脅 只要忍痛5分鐘

降低乳癌威脅 只要忍痛5分鐘#個人化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藝人溫翠蘋的妹妹104年罹患乳癌,但因為中途接受其他非正規療法,病情惡化於近日病逝。事實上,乳癌的早期治癒率逾9成,乳房完全切除手術對大多數女性生理及心理造成巨大壓力,只要早期發現,患者與醫師可一同討論最佳治療方式,一樣可以保留乳房。術前治療可將腫瘤縮小 保留大部分乳房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翁益強表示,乳癌已朝個人化治療發展,除了考慮腫瘤狀況,也會依病患個人情況,施以手術或手術前化療結合其他療法等選擇,病友可以更安心接受正規抗癌治療,女性不必擔心手術就一定會失去乳房,選擇術前治療可以將腫瘤縮小,保留大部分乳房。乳癌年輕化 女人要珍愛自己衛生福利部社區健康部副護理長劉美玲表示,最近在乳房門診發現患者年齡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而醫學證實,乳房攝影是目前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是一種低劑量X光透視的影像檢查,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除可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經治療後可降低死亡率外,還可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檢查過程中,女性放射師會以壓迫板緊壓乳房,以獲得清晰的影像,會依個人耐受度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疼痛感。許多婦女常因害怕疼痛而拒絕受檢,因此錯失第一時間能夠早期發現癌前病變的時機,進而延誤了治療,失去寶貴生命。只要疼痛5分鐘 就能降低生命的威脅婦女朋友若能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積極治療,只要疼痛5分鐘就可以得知有無癌變,國健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透過補助計畫與宣導,鼓勵婦女朋友關心自己的健康,定期接受檢查,以降低乳癌對生命的威脅。 

肺癌患者有福 新標靶藥療效佳!

肺癌患者有福 新標靶藥療效佳!#個人化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身為高階主管的林小姐,生活常日夜顛倒壓力大,民國99月3月從大陸回台時一直發燒,到醫療院所檢查,發現胸腔有陰影,確診為晚期肺腺癌,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腦部。使用標靶藥物10-13個月 會產生抗藥性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晚期肺癌患者治療方式為化療、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標靶治療可透過基因檢測為個人量身訂製精準治療方法,但是,晚期肺腺癌患者,如果使用第一線標靶藥物,約莫為7成有效率,無惡化存活期大約是10-13個月,和化療相比,平均存活期可延長至24-30個月。令醫界束手無策的是,10-13個月之後,患者體內的T790M基因會突變並對第一線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使治療失敗,也讓醫界思考能否找出接手的標靶藥物,讓治療的戰線更加延長。快速核准 使更多病患能提早受益研究發現,針對基因突變患者,使用第三代TKI標靶藥物無惡化存活期(PFS)中位數為11個月,客觀緩解率為(ORR) 66%,治療反應時間為12.5個月,陳育民理事長指出,以第三代TKI標靶藥物實驗為例,臺灣繼歐洲、日本、韓國後,也快速核准,僅231天就取得許可函,使更多病患能提早受益。ct-DNA血液檢測 7天找出抗藥基因陳育民解釋,要如何能簡單找到T790M基因,以利精準對症下藥,使用第三代TKI標靶藥物治療,在精準醫療的概念下,醫界發現腫瘤細胞在死亡破裂後,會釋出小片段DNA進入血液循環,換言之,腫瘤內的基因,會飄散在血液中並隨之流動,稱作ct-DNA。因此,透過抽血驗ct-DNA,大約7-10天即可判斷腫瘤類型及基因有無突變,比起傳統的切片篩檢,抽血檢驗對病患來說可以減少疼痛,也能避免病患因為體力不佳,導致無法開刀等問題,不過,ct-DNA的缺點是檢測成本較高3。

乳癌治療個人化 治癒率可達9成!

乳癌治療個人化 治癒率可達9成!#個人化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乳癌人數快速增加,根據民國100年癌症資料指出,乳癌個案較前一年相比增加401人,且位居女性癌症十大發生率第一名、死亡率第四名,顯示乳癌已嚴重威脅國人女性健康。所幸現今針對乳癌的治療藥物不斷進步,「個人化」治療使患者的存活率、治癒率大幅提升到9成以上,醫師提醒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只要積極面對,對抗乳癌其實並不難!乳癌患者依致癌基因分為4大亞型林口長庚血液腫瘤科醫師沈雯琪說明,乳癌患者根據致癌基因可分為4大亞型,分別為管腔A型(Luminal A)、管腔B型(Luminal B)、HER-2陽性型以及三陰性型,而不同的乳癌亞型其相對應的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像是管腔A型使用荷爾蒙治療癒後表現較好,而HER-2陽性的類型,則建議使用標靶治療搭配化療為主。依腫瘤特性、期別給予「個人化治療」沈雯琪醫師解釋,為提升患者的治療成效,會根據腫瘤特性、期別及病人身體狀況給予患者適當的治療,就是所謂的「個人化治療」。根據臨床經驗觀察,大致可區分為以下2種:1) 有些病人就診時腫瘤已經很大,此時,無法使用手術進行切除,建議先給予化學治療加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此種治療方式可使腫瘤縮小比率達70%,而腫瘤完全消失的比率可達10%至20%,之後再以手術及搭配輔助性治療,更可幫助減少復發機率。2) 由於HER-2陽性型、三陰性型乳癌患者的癌細胞惡化較快速,若腫瘤大於2公分或有淋巴轉移之患者,會建議於手術前先進行化學治療,將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切除。化療搭配標靶治療 存活率提高至8成日前一名30多歲、育有一個小孩的女性,在洗澡時意外摸到右側乳房疑似有腫塊,更發現自己腋下淋巴異常有腫大的情況,到醫院檢查後,確診為HER-2陽性型第二期乳癌,當時腫瘤已有6公分大,當下病人內心難以接受,所幸在先生以及醫護人員的鼓勵和支持下,開始積極進行治療。起初,先接受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搭配標靶藥物,當進行到第二個療程時,腫瘤已有明顯縮小;而到第三個療程結束後,腫瘤已經完全消失,讓病人與家屬更有信心可以戰勝癌症。沈雯琪醫師也給患者打氣,以臨床經驗而言,若第二期乳癌患者先接受化療搭配標靶的治療方式,平均五年存活率可提高至8成,因此,千萬不要輕易放棄對抗癌症的機會。事實上,現今乳癌藥物發展持續進步,患者存活率與治癒率皆已大幅提升,而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藥物副作用多屬於暫時性,過程中適時與醫師反映治療狀況,讓醫師可以協助緩解副作用症狀,病患也無須太過害怕與擔心;若被確診罹患乳癌,應先確認自己的乳癌亞型,再進一步與醫師討論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同時也提醒,癌症治療並不孤單,建議患者可加入病友會、癌症資源中心,從中得到更多支持和協助,讓治療過程更順利。

癌症死亡率第一 肺癌治療「個人化」趨勢

癌症死亡率第一 肺癌治療「個人化」趨勢#個人化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肺癌一直是國人癌症死亡的第一位,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的資料顯示,雲林地區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更均高於全國平均值。初期時肺癌常無症狀,約一半的病人發現肺癌時已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因患者年紀較長、生活行動功能不良、肺功能不佳、身體已有其他重大疾患、腫瘤的位置貼近重要器官或大血管等等因素,使患者無法接受手術性的根除治療。肺癌治療的選擇主要是根據肺癌的期別。若是屬於第一、第二期,大多數會採用開刀手術切除的方式來治療,以期達到能完全清除腫瘤而根治肺癌。而癌症「個人化」的治療是現行肺癌治療的趨勢,其目的在於利用各種生物學上的預測標記,藉以選擇合適,或排除不適合治療的病人。透過有效藥物的選擇,希望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病人生活品質與延長存活時間。

C肝成頭號殺手!個人化療法治癒率高

C肝成頭號殺手!個人化療法治癒率高#個人化治療

肝病號稱台灣國病,坊間普遍認為B肝患者罹患肝癌風險較高,然而根據最新於台灣舉行的第22屆亞太肝病研究學術會議(APASL)研究論文顯示,台灣B肝引發肝癌致死率已開始逐年下降,反觀C肝引發肝癌致死率卻連年攀升,增幅逾1成,其中女性C肝引發之肝癌的致死率更是高於男性,C肝將超越B肝成為引發肝癌的頭號威脅!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余明隆院長表示,C肝患者如於發現時及早治療,治癒率可達7成以上,未來也將有新型口服藥物可合併標準治療使用,呼籲患者及早面對C肝,才有希望及早治癒。C肝引發肝癌的死亡率為B肝1.6倍!女性為男性2倍台灣的B型肝炎一度盛行,而自民國73年起全國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後,感染B型肝炎的機率已大幅降低,同時自民國92年起,全面對慢性B型肝炎執行抗病毒治療,引發肝癌的機率及致死率已逐年下降。反觀C型肝炎因無疫苗可預防,所引發的肝癌致死率不僅逐年攀升,更是B肝的1.6倍,顯示C肝即將超越B肝嚴重威脅台灣民眾的健康!其中,女性肝癌死亡患者54%為C肝所引起,較男性更高出2倍。台灣成人C型肝炎盛行率平均達4.4%,患者超過60萬人,但在不同地域呈現極大的差異。根據統計,西南沿海一帶之盛行率,遠高於全台之平均。余明隆院長表示,這些高流行地區的病因,可能與早年打針文化之盛行有關。然而,面對C肝的高度威脅,台灣C肝患者雖然疾病認知率高,但仍約有2成左右的病患選擇不治療,同時,有1成5的病患即便接受治療,也會在療程期間中斷治療,消極的治療意願已成為台灣C肝防治瓶頸。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簡榮南教授表示,「C肝患者若拖了10~20年才接受治療,病程可能已發展到肝硬化階段,不僅治癒率降低了2成以上,藥物副作用也相較明顯,甚至容易導致治療中斷,得不償失!但如果發現時就及早治療,治癒率平均可達7成以上,相較於B肝的難以治癒,C肝只要治療就有希望。」目前C肝治療方式,在治療搭配用藥的考量下,先依照病毒基因型選擇藥物,並依照體重、病毒反應來決定藥物劑量和治療時間長短,是國際上「C肝個人化治療」的最新共識:個人化療法第一步:檢測病毒基因型目前已知的C肝病毒基因型有6種,台灣患者以第1型、第2型病毒為多。研究顯示,台灣北部C肝感染者中,感染第1型者佔7成、第2型佔2成;南部病患則是第1型與第2型各佔5成,整體來說,台灣C肝第1型感染者佔了5~7成。而在亞洲國家研究中,在不治療的情況下,第1型病毒是比較強勢的病毒,其病毒複製能力為第2型病毒之100倍,因此第1型病毒引發肝硬化、肝癌的危險性比第2型高。個人化療法第二步—制定個人化治療時程由於治療肝炎需要較長的時間,依各病患的狀況不同,約需24週至48週療程。現行C肝的標準療法是以長效型干擾素搭配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進行治療。最新的觀念認為,第1型病患如果在治療前病毒濃度較低(4000000IU/ml以下),且在治療後第4週,如果病毒有被清除的跡象,也就是出現「快速病毒學反應」(rapid viral response,RVR),通常治療半年就足夠,反之,則代表治療效果較差,通常在治療後第12週,病毒才被清除,建議將療程延長至1年。若療程結束、停藥6個月後,血液內測不到病毒量,C型肝炎就算是根治,整體個人化治療在台灣的治癒率可高達7至8成。適量調整劑量 有效減緩治療副作用干擾素及Ribavirin會有類感冒症狀貧血的副作用,根據目前國際治療趨勢,會提供病人適量的藥物治療,並依照體重、病程來決定藥物劑量,進而避免過多的副作用,延長病患服藥順從性、增加治療效果。C肝無疫苗可預防,宜及早篩檢積極治療簡榮南教授表示,「C型肝炎經由血液與體液傳染,目前沒有疫苗預防。曾接受輸血、共用針頭,於身體上刺青、針灸、紋眉、穿孔,或是有洗腎者,都是C肝的高危險群,應積極接受C型肝炎抽血篩檢並及早治療,並定期追蹤,以提高治癒機會!若已是C型肝炎健康帶原者,建議應每3至6個月抽血檢查肝功能及胎兒蛋白,並依醫囑接受超音波檢查,以早期發現肝癌。」而衛生署也長期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加強慢性B型及C型肝炎治療試辦計畫」,並已訂定慢性肝炎患者的藥品給付規定,減輕治療上的經濟負擔,民眾可向各特約醫療院所醫師諮詢。此外,國立新加坡大學醫院林成義教授(Seng Gee Lim)指出,除了目前使用的長效型干擾素加上雷巴威林的標準用藥外,最近的研究發現一種C型肝炎的口服治療新藥物Boceprevir,與干擾素和雷巴威林的標準療法併用,可望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但是並不能單一使用,必須與干擾素與雷巴威林併用。目前此藥正在台灣進行臨床試驗,未來計畫在台上市,有機會提升患者整體治癒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