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蟲病

恙蟲叮咬潛伏期達12天 務必適當治療

恙蟲叮咬潛伏期達12天 務必適當治療#恙蟲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清明節將至,民眾掃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可能接觸到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將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民眾應做好自我保護措施,以降低感染恙蟲病的機會。依據疾病管制局歷年的疫情資料分析顯示,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的病例發生,於4至5月間病例數開始呈現急遽上升,7月時到達最高峰;恙蟲病為經由帶有立克次體之恙蟲叮咬而感染,動物宿主以囓齒類(鼠類)為主,恙蟲幼蟲喜歡爬行於土面或停留於草叢中,伺機落入經過之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走於草叢中遭恙蟲叮咬而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通常被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蟲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特有的洞穿式皮膚潰瘍型焦痂,且在9至12 天的潛伏期之後,會有突然發高燒,伴隨有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基隆市衛生局長吳澤誠提醒民眾一定要做好「自我保護」措施,到山區或野外活動時,儘量不要進入草叢地帶,如需進入草叢,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等保護性衣物、皮膚暴露部位塗抹經衛生署核可之驅蟲劑,以有效防止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則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以減少感染的機會;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的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之參考。

恙蟲病症狀似感冒 嚴重恐多重器官衰竭致死

恙蟲病症狀似感冒 嚴重恐多重器官衰竭致死#恙蟲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統計,今年截至三月已有42例恙蟲病確定病例,每年三月五日或六日,春雷響起,所有冬眠的蟲都甦醒而開始活動之後,恙蟲病例逐漸增加,至七、八、九月時達到高峰,一個月約有300人染病,成年人易受感染,尤其以20歲至30歲者居多,因為青壯年活動力強,常在戶外活動之故。感染恙蟲病,若未經治療,進而侵犯多重器官,死亡率可達60%,但如果投以適當抗生素治療,死亡率可以降到5%以下,所以民眾如果發現身體不適,務必盡快就醫。大林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賴重彰表示,恙蟲病是好發於季節交換的流行疾病,病原菌為立克次體,傳播疾病的方式為病媒恙蟲叮咬人體。由於恙蟲病症狀和一般感冒類似,容易誤診,提醒持續發燒超過一周未癒者,若最近曾到山區走動,應主動告知醫師,以利診斷。一旦延誤診斷,未能及早治療,可能進展至多重器官衰竭,導致死亡。春天百花齊開,正是出遊時節,尤其下個月的清明節,也是外出旺季。賴重彰提醒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尤其在野外儘量勿進入草叢地帶,同時注意不要將皮膚暴露在外,最好穿著長袖衣褲及靴子。居家附近,也應該剷除雜草、改善地面的潮濕狀況。還有老鼠也是恙蟲幼蟲的主要寄主,要預防恙蟲病,也應該杜絕鼠患。

恙蟲病常伴隨發燒 未治療死亡率可達六成

恙蟲病常伴隨發燒 未治療死亡率可達六成#恙蟲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管局指出,我國今年截至3月18日為止,有42例恙蟲病確定病例,清明掃墓時節將至,提醒民眾掃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部位塗抹經衛生署核可之防蚊液(蚊蟲忌避劑),以防止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作好保護措施即可減少感染的機會。疾管局資料顯示,101年有460例恙蟲病確定病例,99至101年的疫情資料分析顯示,各縣市均有病例分布,每十萬人口平均發生率以連江縣、金門縣、澎湖縣、臺東縣、花蓮縣等縣市較高。恙蟲病病例於4至5月間病例數開始上升,7月時到達高峰。該局提醒民眾,如因戶外活動需進出或接觸草叢環境,應落實自我保護措施,避免感染恙蟲病。 恙蟲病是經由帶有病原體之恙蟎叮咬而感染,恙蟎之動物宿主以鼠類為主,且恙蟎幼蟲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叮咬經過之動物或人類。通常在被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eschar),潛伏期通常為9至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會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疾管局呼籲民眾落實自我保護措施,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之參考。

恙蟲病狀似感冒 延誤就醫死亡率達60%

恙蟲病狀似感冒 延誤就醫死亡率達60%#恙蟲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清明掃墓季節將近,民眾在掃墓祭祖後,喜歡扶老攜幼,三五成群的郊遊,容易接觸到恙螨孳生的草叢環境,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副院長王立信提醒民眾,由於春夏之際正值野外恙蟲肆虐時期,一旦被恙蟲叮咬後,病狀大部分是發燒、肌肉痠痛、咳嗽,往往被民眾誤以為是感冒,忽略就醫,有可能造成死亡,民眾得多加留意。恙蟲病症狀「似」感冒,輕忽不得。王立信表示,恙蟎常在隱密處的柔軟皮膚叮咬,如鼠蹊部、陰部、會陰部、腋下、頭髮與肚臍附近,叮咬部位周圍泛紅,潛伏期約為九至十二天,仔細找尋可能超過90%患者都可以發現焦痂外,患者常伴隨有高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因為與一般感冒相似,因此常被民眾忽略。王立信指出,花東地區是恙蟲病盛行地區,平均每個月都有病例發生,尤其是在四、五月間病例數急遽上升,至七月時達到最高峰。由於墓地附近大都有草叢,是恙蟲最喜愛的地方,一旦被叮上,要是沒有及時就醫,死亡率可高達60%。清明到郊外掃墓,建議民眾穿著長袖衣褲、長靴及手套等保護性衣物避免皮膚暴露,塗抹經衛生署核可的驅蟲劑,避免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可減少感染的機會。如發現身上出現類似蚊子叮咬痕跡,但是沒有搔癢的感覺,而且有發燒跡象時,請立即就醫,並且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進入郊區、草叢等地方,幫助醫師做最正確的判斷。(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染恙蟲病未適當治療 致死率達6成!

染恙蟲病未適當治療 致死率達6成!#恙蟲病

清明節將到,民眾掃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可能接觸到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將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應做好自我保護措施,以降低感染恙蟲病的機會。依據疾管局歷年的疫情資料分析顯示,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的病例發生,於4~5月間病例數開始呈現急遽上升,7月時到達最高峰;尤其以金門縣、臺東縣、花蓮縣及澎湖縣等縣市病例數較多。恙蟲病為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恙蟲)叮咬而感染,動物宿主以囓齒類(鼠類)為主,恙蟎幼蟲喜歡爬行於土面,或喜歡停留於草叢中,伺機落入經過的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走於草叢中遭恙蟎叮咬而罹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通常被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eschar),潛伏期常為9~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疾管局呼籲民眾落實「自我保護」措施,至山區或野外活動時,儘量不要進入草叢地帶,如需進入草叢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等保護性衣物,皮膚暴露部位塗抹經衛生署核可的驅蟲劑,以防止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可減少感染的機會。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的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參考。

感冒還是恙蟲病?輕忽死亡率高

感冒還是恙蟲病?輕忽死亡率高#恙蟲病

71歲平時相當健康的老先生,斷續發燒兩個星期,合併皮疹、全身無力、食慾不佳、及髖關節疼痛,到院時意識清楚、生命徵象穩定,除以上症狀外,在臀部亦發現一痂皮病灶,抽血檢查白血球上升、肝指數異常、發炎指數升高。經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感染科李佳雯醫師診斷後,為感染恙蟲病。(圖:恙蟲病傳染後會出現的焦痂)李佳雯醫師表示,恙蟲病之病原為恙蟲立克次體(Orientia tsutusgamushi),為一細胞內寄生病原體,存在於自然界之齧齒動物類動物體內,例如老鼠,經由恙蟎叮咬帶菌的齧齒類,再叮咬宿主而使宿主感染疾病。因此恙蟲病是不會經過人與人之間傳染,民眾無須驚慌。恙蟎生長須高濕環境,蟲體肉眼幾乎看不見,幼蟲爬行於土面,或喜停留於雜草之尖端,伺機叮咬經過之動物或人類身上。被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為一到兩星期,病人主要表現發燒、皮疹、焦痂、淋巴結腫大、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痠痛等無特異性的臨床症狀,但若經抽血檢驗常可見白血球數目異常、及肝功能異常。感染發病後,可併發腦炎、肺炎、心肌炎、及肝腎功能異常等併發症,若無適當之治療,死亡率可達百分之六十,但若即時接受治療,死亡率即小於百分之五。

男染恙蟲病 高燒一周不退、全身紅疹

男染恙蟲病 高燒一周不退、全身紅疹#恙蟲病

40歲的陳先生因呼吸困難、全身紅疹、持續高燒一周不退,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急診就醫,診斷結果為恙蟲病併發急性呼吸衰竭。陽明院區感染科醫師顏永豐提醒民眾,登山旅遊若出現全身紅疹、持續高燒等症狀,小心感染恙蟲病。顏永豐醫師表示,該病患前往蘭嶼、台東旅遊後,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等症狀,於一般診所就診並服藥多日,但卻無改善。之後因呼吸困難至醫院急診就醫,檢查發現肝功能指數異常,胸部X光兩側浸潤併發呼吸衰竭,因懷疑恙蟲病感染,在加護病房治療期間,給予四環黴素類抗生素,三日後,症狀獲得大幅改善。顏永豐醫師指出,陳先生症狀為典型的恙蟲病例,在蘭嶼、台東地區為該傳染病流行區域,若至流行區旅遊後,出現發燒、頭痛、全身紅疹等症狀,需盡快至醫療院所檢查有無恙蟲病感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