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無力

補鈣喝大骨湯?小魚乾、芝麻才有效

補鈣喝大骨湯?小魚乾、芝麻才有效#下肢無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越來越覺得自己的體力不好,即使輕微的外傷也會讓你感到腰痠背痛、全身不對勁嗎?下肢若偶爾會出現無力、下背痛等症狀,有可能是骨質正在流失的徵兆!南投醫院副院長、骨科專科醫師鄭明德表示,長期骨質疏鬆的患者可能會因為輕微外傷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不僅平日的保養非常重要,治療方式也是一大重點,究竟骨鬆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治療方式又有哪些治療方式呢?老化時被吸收掉的骨質超過骨質形成的速度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指老化的過程中被吸收掉的骨質超越了骨質形成的速度,以致骨質密度逐漸減少。就好像一座牆,當支撐這座牆的磚塊數目減少時,牆倒塌的機會越來越大。在人體老化的過程中,骨質疏鬆症很難預防的疾病。由於醫學的進步,社會中的高齡人口逐漸增加,根據統計,在65歲以上的婦女50%以上在X光可看出骨質疏鬆的變化,到了75歲以後就會上升到90%。住院治療通常需要4至6週才能緩解「脊椎壓迫性骨折」在65歲左右,每4個人中就會有一位發生,到了85歲以後,會上升到每2個人中就有1位。台灣1年約有60,000名因骨質疏鬆症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患者。一般而言,脊椎壓迫性骨折病患,急性期會感到背部劇烈疼痛,甚至會臥床不起,需要住院接受治療,通常需4至6週,症狀才能獲得緩解,常造成患者身心問題,嚴重的長期靜脈血栓、褥瘡等症狀。鄭明德醫師表示,人在30-35歲時,骨質達到巔峰,一旦步入中年後,骨質就會開始慢慢流失,停經後的女性每年骨質流失最多可達6%,至於老年男性則會每年流失1-2%,若有抽菸喝酒的話會流失得更快。大骨湯不能補充骨質 可改吃小魚乾、芝麻鄭明德醫師表示,某些民眾在被診斷出骨質流失後,會突發奇想希望藉由多攝取大骨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事實上,喝大骨湯並不能補充骨質,反而會增加多餘的油脂。若想藉由飲食增加鈣質,小魚乾、芝麻、深色蔬菜、豆奶類食品也都是很好的選擇。事實上,預防骨鬆的正確觀念與預防其他疾病類似,主要由運動、飲食下手,老年骨質流失很正常,唯停經後的女性骨質流失速度驚人,因此更需要小心留意,最好要從年輕時就對於建立良好飲食習慣,避免骨本被不良習慣一次消耗殆盡。

突發性胸痛?50%恐致死!

突發性胸痛?50%恐致死!#下肢無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季節轉換,天氣變化溫差大,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跟著增加,40多歲的范先生,某天晚上因突發性的胸痛並伴隨右下肢無力,被緊急送醫,檢查發現,患者為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醫師與病人詳細解釋討論後,立即安排緊急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手術,術後病人恢復順利而平安出院。主動脈剝離 死亡率不亞於心肌梗塞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斗六院區心臟外科主任游聖彬表示,提到胸痛,一般大眾最熟悉也最害怕被診斷的疾病是急性心肌梗塞,但同樣會有急性胸痛症狀的主動脈剝離,雖較不為人知,但它的死亡率並不亞於心肌梗塞。好發年紀為40~70歲 男性比例比女性高所謂主動脈剝離,指的是因主動脈血管壁內層的破裂,使得血液流入血管壁中造成血管壁的分離,好發年紀為40至70歲,男性比例比女性高,若血管壁剝離的範圍有到升主動脈,稱為A型,反之則為B型,A型的主動脈剝離若不緊急手術,病人在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0%以上,因此快速且正確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典型症狀為突發性胸痛、背痛或腹痛典型主動脈剝離的症狀為突發性胸痛、背痛或腹痛,但有些病人會以非典型的症狀如昏倒、中風、四肢麻、無力或疼痛等等不同方式表現,對於上述病人,診斷不容易,因此急診醫師的經驗和判斷就非常重要,對於有懷疑的病人,建議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確診。A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以手術為主,雖然醫學日益進步,A型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的死亡率仍高達20%,B型主動脈剝離則以藥物治療觀察為主,除非有其他併發症才考慮手術,現今有覆蓋型主動脈支架,使得手術風險降低許多。                

下肢無力易跌倒 防跌操運動可改善

下肢無力易跌倒 防跌操運動可改善#下肢無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面對高齡社會,醫院「預防跌倒」對象的年齡層越來越老,身體機能老化,外加上疾病衰弱,更加重跌倒的危險性,臨床上,往往怕病人發生跌倒意外,而要求盡量臥床勿下床活動,其實人只要活著,就有至少每30分鐘活動一下的需求,讓病人在床上固定不動,除違反人類正常的需求,因此讓醫院反思到底還有什麼更積極正向的方法來防範跌倒。台北榮總護理部主任陳玉枝表示,跌倒病人共通特性都是下肢無力,因此與高齡醫學、復健科醫師設計一套「防跌操」,著重於增進下肢肌力的簡單復健體操,對於病情較穩定的老年病人,則於住院期間恢復期開始學習,期望帶回家中繼續做運動成習慣,更甚至推展到社區中期照護,以降低所有老人家的跌倒發生機會,此外在住院的老人家都很喜歡「防跌操」,認為住院時可以做運動感覺很健康,也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懷及愛心。另外還有一種較為新穎的工具─「離床報知機」,文獻指出可明顯改善病人跌倒情形。且醫院目前使用壓力型警報器,已使用一年多;在使用上,確認工具正常運作及放置位置正確,的確可感應許多病人離床的問題,配合行動護師鈴使用下,更可提醒護理人員在最短的時間抵達病人單位。相同的病人在想下床的情況下,發現護理人員都會捷足至眼前,竟也漸漸減少下床的動機,此壓力型警報器帶給我們的便利性與貢獻很多。

突發性下肢無力 竟是脊椎長東西!

突發性下肢無力 竟是脊椎長東西!#下肢無力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邱奕賓醫師表示,一位20多歲的年輕女性因為下肢無力一個多月至該院門診就診。醫師發現,這位女性下肢逐漸無力已經一個多月,而最近這幾個月都有咳嗽的情形,判斷可能是腰椎出了問題。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後,發現腰椎有異常顯影的現象,診斷是腰椎腫瘤,已安排進一步手術治療。邱奕賓醫師表示,脊椎(俗稱龍骨)是支撐人體軀幹的大樑。脊椎內原發性腫瘤依生長的部位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生長於脊髓硬膜外的腫瘤,最常見的是脊椎轉移癌,除了可能直接壓迫脊髓之外,也可能破壞脊椎體而造成病理性骨折。第二類是生長在於硬膜內但是在脊髓軟膜外的腫瘤,多半是良性瘤,最常見的是神經鞘瘤及硬膜瘤,一般而言,可經手術安全切除而不對神經功能造成任何影響。第三類是生長於脊髓內的腫瘤,最常見的是室膜瘤、星狀細胞瘤,也可經由手術徹底的切除。 脊椎內腫瘤會造成的症狀大致可以分為脊髓病變、神經根病變及脊椎損傷。影響到脊椎骨的腫瘤大多是轉移性腫瘤,如果破壞脊椎這條大樑的構造,身體將如危樓,軀幹不但再也沒有辦法承受體重及運動,脊椎內的脊髓也可能引發病變而導致手腳的癱瘓以及劇烈的神經痛。手術重建這條大樑是當務之急。 邱奕賓醫師表示,不論是原發性或是轉移性腫瘤,如果不妥善處理,終將傷及脊髓及椎神經而導致疼痛、癱瘓、甚至危及生命。故如遇無法改善的坐骨神經痛或下肢無力應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