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藥

健保補助C肝口服藥,治癒率可達95%

健保補助C肝口服藥,治癒率可達95%#口服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肝炎若不治癒,拖久恐惡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調查顯示,宜蘭縣C型肝炎的盛行率約為5%,截至2019年2月底,宜蘭縣民罹患C型肝炎的人數預估約有2萬多人,排除過去已接受傳統治療的人口,仍約有1萬多人尚待治療。羅東博愛醫院提供3次掛號費優免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啟動C肝防治的相關配套措施,除了提供C肝病人就醫治療時的綠色快速通關服務外,也提供符合條件的病人『3次掛號費優免』的補助措施,並於5/14在羅東樹林社區活動中心舉辦`肝癌免費篩檢活動,實在揪甘心。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江明主任表示,過去針對C型肝炎的傳統治療,不僅每周需回醫院打針、強烈的不適感,如:發燒、肌肉痠痛、疲倦等副作用,也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經常讓病人想中斷治療,加上即便接受治療,也有失敗的風險,讓許多病人望之卻步。通常罹患C型肝炎的病人,多半因為沒有症狀而無察覺,因此容易在未知的情況下,讓C型肝炎的病情於多年後進展到肝硬化與肝癌。如果想治療,完整的療程非常昂貴,病人多半負擔不起。健保補助C肝口服新藥好消息是,2019年1月起,健保局開放補助C肝口服新藥,讓C肝病人即日起可輕鬆負擔、簡單治療,整個療程只需2~3個月就可達到95%以上的治癒率,同時也可免除副作用的痛苦,實屬C肝病人的一大福音。

膽固醇太高 鋼鐵人玻璃「心」

膽固醇太高 鋼鐵人玻璃「心」#口服藥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有8成冠心症、心肌梗塞病史患者,即便使用高強度降血脂藥物,壞膽固醇仍無法有效獲得控制。這群患者是縱橫職場和守護家庭的「鋼鐵人」,但他們有顆脆弱的心、隨時可能復發奪命!壞膽固醇偏高 二度心肌梗塞46歲的張先生為軍人出身,自認身強體壯,46歲時的某日因急性心肌梗塞,壞膽固醇當時飆高至140 mg/dL。張先生出院後,依醫師指示服用降血脂藥物、飲食節制及定期運動,但還是沒把壞膽固醇降到70mg/dL的標準。沒想到一年內心肌梗塞復發,二度進出鬼門關,才發現是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偏高未達標所致!受試者膽固醇明顯下降臺北榮民總醫院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暨國立陽明大學內科學科教授江晨恩教授表示,根據2014年台灣病患參與的《泛亞高膽固醇血症治療不足之集中調查報告》中,發現台灣壞膽固醇控制率僅有49.5%。醫學界近年的研究發現,人體內的PCSK9蛋白質是控制壞膽固醇的關鍵,若是抑制PCSK9,就能夠讓體內壞膽固醇降低!日前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2017年美國心臟學會年會中,發表了最新突破性的高血脂症治療研究(ODYSSEY KT Study) ,江晨恩教授說明,針對台灣、韓國兩地已服用最高耐受強度史他汀類藥物、壞膽固醇仍未有效控制的病人,在加上全新機轉的PCSK9抑制劑針劑4周後,受試者的壞膽固醇即有明顯下降。在24周後,相較於單純使用史他汀類藥物,可平均多再降低57.1%的壞膽固醇,達到史上新低(約41 mg/dL),且高達85.8%的受試者壞膽固醇成功達標(<70mg/dL)。壞膽固醇指數務必控制在70mg/dL以下台灣血脂衛教協會秘書長暨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吳造中教授提醒,根據美國的調查,心血管疾病患者終生醫療支出更是糖尿病2倍之多。 建議急性冠心症候群、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病患者等,務必使壞膽固醇指數控制在70mg/dL以下才算達標,就是希望提醒心血管患者要重視壞膽固醇控制,才不會時時活在心血管疾病復發的威脅中。  

腸癌化療莫慌張 口服劑型提升便利性

腸癌化療莫慌張 口服劑型提升便利性#口服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腸癌患者為了控制病情,化學治療是一場必經的抗戰,然而化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與外貌影響,及要住院才能施打針劑化療,都可能為日常帶來不便,所幸隨著醫療進展,目前已有便利的口服化療藥物使用,在兼顧治療效果、生活品質之餘,產生的副作用也較能預防處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魏柏立副部主任說明,口服化療藥物在治療效果上不輸針劑化療,也能取代針劑化療作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亦可作為結腸癌患者手術後輔助性治療,也可降低復發機率、減少死亡風險,目前兩者皆有健保給付,呼籲患者應更具信心,切勿聽信「傳聞」而害怕接受化療,延誤治療時機。口服化療便利 成就患者生活品質過去大腸直腸癌以針劑化療為主,患者須定期住院兩晚,施打化療藥物。魏副部主任指出,對於有工作及不喜歡住院的患者,回診住院的時間,便帶來影響。而口服藥物的出現,提升治療便利性,以居家服藥替代住院施打,降低針劑化療造成的不便,讓患者能掌握生活步調與品質,不需等床住院,也降低相關醫療成本支出。魏副部主任指出,根據臨床診治經驗發現,相較於針劑化療,採口服化療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整體擁有較好的睡眠品質。進一步推估,採用針劑化療患者,需在醫院病房進住兩晚,夜晚擔心翻身導致針管移位等問題,無形中產生的心理壓力,也對食慾、睡眠、心情會有影響。相較於此,口服化療藥物朝醫病期待研發,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負擔,也注重生活品質的另一選擇。口服不亞於針劑 治癌指引建議使用另一個腸癌患者及家屬最關心的,就是針劑及口服化療的效果到底哪個好?魏副部主任說明:「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口服化療治療效果不亞於針劑化療,甚至可以取代針劑化療,美國國家癌症綜合研究院治療指引(NCCN Guideline)已將口服化療列入第一線標準治療。」魏副部主任提醒,口服化療可能遇到的副作用,如手足症候群、末梢神經問題(如手麻腳麻)等,通常可透過藥膏、維生素補充、電解質調整等來改善。原則上,對於治療副作用,醫護團隊皆會進行監控、評估,並給予及時的照護,也能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劑量。建議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尤其是治療初期,如有發生任何不適,應盡速回診諮詢,切勿自行中斷療程。腸癌治療機會相對高 切勿消極以對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7年居冠,雖然治療後的存活率仍是相當樂觀,甚至不論是標靶或化療藥物,都有非常大的進展,但患者面對罹癌,心情上還是會感到惶恐不安。魏副部主任表示,為了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能獲得更多心靈支持,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例,組成了讓患者能相互交流的關懷團體,患者可以向「前輩」討教治療上的心路歷程,在治療過程中給彼此鼓勵;治療上,則有醫師提供主動專業的診治,患者若能維持正向心情,積極回診、用藥,即是做好迎戰大腸直腸癌的最佳準備。

風濕關節炎口服藥獲健保給付 年省40萬

風濕關節炎口服藥獲健保給付 年省40萬#口服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全台灣大約有六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病時,全身關節往往出現紅腫痛等現象,再嚴重者,更可能導致重度殘廢,除了身體發炎對於關節的侵害之外,還可能合併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也因此如何減少身體持續發炎,避免關節與器官受到破壞,成了病患始終須面對的課題。初期治療沒效又怕打針 還有口服藥撐著過去,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抗發炎藥物、免疫調節藥物等,則是治療手段的第一步,若病情尚未獲得抑制,可進一步申請健保,施打生物製劑,控制病情,但屬針劑的生物製劑,對於不喜愛打針的病患,有所恐懼,很可能影響治療意願。不過,小分子口服藥已通過健保給付,其效果將可望同等生物製劑,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陳得源表示,小分子口服藥的作用機轉能阻斷體內發炎激素生成的訊息傳導路徑,可以直接抑制體內發炎激素的生成,降低發炎反應。口服藥並非無副作用 可能增加感染風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風濕科蔡嘉哲也說,相較於生物製劑來說口服藥的使用更方便,故對於怕打針、常到外地工作或是有出國需求的中重度RA患者,建議可視自身疾病狀況主動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但臨床上還是不排除有增加感染的可能,例如肝炎亦或肺結核,所以用藥還須審慎評估。整體而言,對於小分子藥物通過健保給付,患者若再經免疫調節藥物治療下,症狀仍持續惡化,進行申請給付,每位患者每年約可省下四十萬的藥費,對於患者而言,實為一項大利多。

晚期肺腺癌 口服標靶量身訂「治」

晚期肺腺癌 口服標靶量身訂「治」#口服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約60歲的中藥店老闆,因為腦部腫瘤壓迫造成單邊手腳無力就醫,經由外科手術將腫瘤取出,進一步檢查竟然是晚期肺腺癌腫瘤轉移到腦部!經由基因檢測,醫師發現他的癌細胞具有EGFR(表皮生長因子)基因變異,適用口服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治療後疾病控制良好,從原本半邊身體都癱軟無力,恢復到可以在廟裡擔任總幹事服務人群,還行有餘力開車接送弱勢鄰居外出擺攤賣手工藝品,到各地行善助人。口服標靶適用肺腺癌EGFR變異患者,治療選擇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洪仁宇醫師表示,肺腺癌治療近年來因為標靶藥物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在診斷為晚期肺腺癌時,醫師通常都會建議患者先進行基因檢測,若發現為EGFR變異的患者,目前衛生署已核准三種口服標靶藥物,相較於傳統化療,在副作用與治療成效上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由於治療的選擇變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標靶藥物成為醫師與病人溝通的一項重點。洪醫師指出,不同的標靶藥物在臨床上常見的副作用不太一樣,有的藥物產生肝毒性的機會較高,有的則是腹瀉的機會比較大,另外有的藥物副作用主要表現在皮膚方面。針對不同類型的病人,醫師會有不同考量與建議:若病人本身為肝炎帶原者,不僅病人會擔心藥物傷肝,醫師也會盡量避免肝毒性較強的藥物,並密集抽血監控病人的肝指數;若是遇到原本就體重過輕、或是因為疾病而體重大量下降的病人,醫師就會避免可能會造成嚴重腹瀉的藥物,或輔以止瀉藥來減緩腸胃道不適;而針對比較重視外觀的女性,醫師則會透過皮膚科給予協助,減緩藥物可能造成的皮疹問題。對抗晚期肺腺癌,量身訂作適合的治療策略每位肺腺癌患者的狀況不同,所適合的標靶藥物也不盡相同。洪醫師舉例,像是腫瘤已經轉移到腦部的病人,雖然目前有三種口服標靶藥物,但是其中一種特別可以在腦脊髓液中達到較高濃度的標靶藥物,在文獻中有較多的證據,顯示對於腦部轉移的腫瘤也有治療的效果,他就會建議病人選擇這個藥物。除此之外,醫師也會透過問診來了解病人在使用標靶藥物時遭遇的副作用,並透過減藥、暫時停藥或是其他的治療來減緩病人的不適,讓癌症治療不只延長病人生命,更可以為病人帶來好的生活品質。另外,洪醫師指出,營養固然對於癌症患者相當重要,但是當疾病控制已經很穩定時,病人其實要回到正常的飲食。癌症患者應該要注意均衡飲食、保持理想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才有足夠的體力來對抗疾病。洪醫師也呼籲,患者若遇到副作用時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應充分與醫師溝通尋找緩解副作用的方式,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肺腺癌治療策略。

肝癌福音?! 口服藥降三成復發率

肝癌福音?! 口服藥降三成復發率#口服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台灣有超過300萬人感染B型肝炎,而肝癌患者之B型肝炎帶原率就高達80%。外科手術是目前肝癌治癒的首選方法之一,然而肝癌手術切除後,5年之間有大約一半的患者會復發,如何降低肝癌術後的復發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臨床議題。國家衛生研究院(以下簡稱國衛院)與陽明大學、輔仁大學、台灣大學、義大醫院、台北醫學大學、台中榮總合作研究團隊,利用「全民健康保險學術研究資料庫」進行全國性的族群資料追蹤,證實B型肝炎相關的肝癌患者術後,接受口服藥物治療,將可減少3分之1復發機會,本研究結果於今年11月在美國肝臟疾病研究學會年會中發表後,並於同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刊出。台中榮總肝膽胃腸科醫師吳俊穎指出,過去的研究發現B型肝炎相關的肝癌患者,其術後的復發機會與其血中的B型肝炎病毒數量呈正相關,病毒數量越高其術後的肝癌復發機會越大,但過去幾乎沒有研究探討使用抗病毒藥物是否可以有效減少肝癌之術後復發。國衛院合聘研究員林肇堂表示,本研究首次證明罹患B型肝炎相關的肝癌患者,於接受口服藥物治療後,有效減少肝癌的復發率及死亡率,預期未來將會改變肝癌的相關治療決策,希望對於台灣的肝癌病患有更多貢獻。

禿頭症狀輕重不一 治療宜採循序漸進

禿頭症狀輕重不一 治療宜採循序漸進#口服藥

雄性禿禿頭一直都是男性朋友長久以來的困擾,擁有雄性禿遺傳因子的男性朋友更不在少數,對於這種男性朋友共同的痛,植髮專家張宗哲分析,面對各式各樣雄性禿症狀輕重不同,應循序漸進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其實,以禿頭說,又分為暫時性禿頭及雄性禿禿頭,暫時性禿頭的狀況大多與生活壓力、飲食、或疾病有關,而雄性禿禿頭則是與遺傳有關,會前來求助於植髮診所的大多與雄性禿禿頭有關,植髮專家張宗哲建議使用口服藥物控制後可進一步進行植髮手術改善令人困擾的外貌。進一步分析暫時性禿頭及雄性禿頭的差別,暫時性禿頭又稱之為壓力禿,因壓力或生活習慣改變的關係,造成毛囊脫落、進入了休止期的狀態,這時只要調整生活作息釋放壓力,慢慢的毛囊將恢復到生長期,長出健康毛髮。反之雄性禿禿頭,是體內的男性賀爾蒙(睪固酮)的代謝物(DHT)破壞毛囊,因此需要藉由藥物控制DHT在體內的持續增長,以達到抑制毛囊的破壞的效果可減緩掉髮狀況,但已遭受到DHT破壞的毛囊已無生長毛髮功能,此時可藉由搬有運無的方式,將未受到破壞的健康毛囊移植到缺髮的部位,改善禿髮的窘境。目前市面上控制雄性禿的藥物口服的以柔沛、外用的則有落健,因為部分藥物的專利已釋出,不少藥廠都有推出相同成分的學名藥,民眾的選擇性更多。而植髮手術仍以高密度的植髮手術較被接受。高密度植髮是利用放大裝置從後方腦勺擷取長條狀的頭皮,在顯微鏡下仔細的將頭皮分離成單株毛囊單位,再將髮株植入事先在光禿或稀疏部位打好的植入小孔中,術後髮株將逐漸與植入小孔癒合生長,進而改善禿頭的困擾。植髮專家張宗哲建議,市面上號稱可以治療禿頭的方式百百種,民眾應先了解自身狀況並確實清楚該藥物療程的細節,再決定是否要使用。專家也叮嚀,絲絲毛髮都是相當珍貴的,切勿拿自己當白老鼠來嘗試,以免傷身又傷財得不償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