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

吃辣「暖身」 這些人不適合!

吃辣「暖身」 這些人不適合!#發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辣椒好處多,但禁忌也多。辣椒性味過厚過重,又是入血的,上入人的嘴巴,下過人的肛門濁竅,所以吃得太多,嘴裡容易生瘡,也有可能會便血或者肛門疼痛,所以痔瘡患者一定要注意少食。辣椒性大熱,過量食用則易生火、散氣耗血,同時還會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的功效。感冒吃辣椒會使口乾鼻燥情況嚴重所以有發熱、鼻出血、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便祕等熱證者要忌食。雖然可以發汗,降體溫,但辣椒一般不用來治感冒,尤其是風熱感冒病人吃了會使咽喉腫痛、口乾鼻燥等情況加重。 眼病患者不要吃辣椒。葷辛害目,視力不好或者患有紅眼病、角膜炎等眼病者,吃辣椒會加重病情。在治療過程中,大量食用辣椒、大蒜、洋蔥等辛辣食品,會影響治療效果。 腸胃功能不好時不要吃辣椒。辣椒刺激性太強,雖能增進食慾,但腸胃功能不好時,或患有胃潰瘍、食道炎時再吃辣椒,會加重病情。產婦、甲亢病人都要遠離辣椒產婦產後要慎吃辣椒,因為貪吃辣椒不但會使你自己出現口舌生瘡、便祕、痔瘡等上火症狀,還會通過哺乳加重嬰兒的內熱,所以產婦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燥熱。甲亢病人要遠離辣椒,因為患有這種病本來就容易心動過速,吃了辣椒後心跳會更快。除此之外,經常吸煙、喝酒的人,還有小兒也要少吃辣椒。辣椒外用可以治凍瘡。但如果不是凍瘡,而是其他以濕熱為主的瘡瘍腫痛,再吃辣椒或者擦辣椒則會使紅腫熱痛更加嚴重,要注意。另外吃辣椒要量力而行,可不能因為逞能,或者為了過癮不顧身體的承受能力,而影響身體健康。(本文作者/王鳳岐)(摘自/中醫師的養生餐桌:三餐食材篇/八正文化出版)

戰慄、發熱 7要點防流感

戰慄、發熱 7要點防流感#發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傳染,在秋冬季節最常發生大流行,為了和感冒區別,現在都簡稱為「流感」,以免混淆,雖然流感和感冒都是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上呼吸道疾病,但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症狀很類似,常見戰慄、發熱、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咳嗽、虛弱無力等,但是流感症狀往往更嚴重,常導致嚴重併發症,並且有較高的死亡率。發病急、症狀重、出現高熱、流行性流感在中醫是屬於「時邪感冒」範圍,因感受風熱之邪而引起的外感熱病,其特點是發病急,症狀重,甚至出現高熱,有明顯的流行性,可在同一地區,多人同時發病,有時可出現傳變,因此治療時邪感冒,還應在辯證基礎上,酌加清熱解毒之中藥,如板藍根、大青葉、野菊花等。預防流感7要點 /雖然流感總在流行季節時來勢洶洶,不過多注意平時的生活習慣,仍可有效預防感染流感,以下提供幾個建議,時時謹記在心、提醒自己,可以幫助你遠離流感喔!1) 施打流感疫苗,其保護力約70~90%,尤其是老人、兒童和慢性病患者。但是,對於「蛋」之蛋白質或疫苗其他成份過敏者、孕婦、6個月以下的嬰兒則不宜施打疫苗。2) 流行期盡量少出入公眾場所。3) 一回到家立即更換衣物,並以鹽水漱口。4) 勤洗手,減少被感染的機會。5) 營養均衡,並補充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6) 適度運動增加抵抗力。7) 罹患流感的人應避免到公眾場合,以免疫情擴大。(本文摘自/顧好呼吸道/三采文化出版)

頭暈、眼睛發熱 男子日本腦炎誤診為中暑

頭暈、眼睛發熱 男子日本腦炎誤診為中暑#發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現正值日本腦炎流行季節,根據疾管署公布最新資訊,國內上週共新增7名確診病例,分別為台南市5例及雲林縣2例,其中6人現仍於加護病房治療中,本年度截至目前為止共10例確定病例,較去年同期多1 例,疾管署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大熱天工作後頭暈   醫師以為是中暑衛福部疾管署指出,感染日本腦炎患者,曾出現發燒、意識改變等症狀,其中一名52歲患有糖尿病的男性,工作後出現頭暈、眼睛發熱等不適,因最近天氣炎熱,中暑案例激增,起初也被醫師診斷為中暑,後才確診為日本腦炎,目前在加護病房插管治療中。7 名個案近期無出國史,但住家或工作地2公里內均有水稻田、池塘、豬舍或鴿舍等,因此研判感染源就在附近,目前同住家人並無出現不適症狀,衛生單位已前往個案住家及活動地附近,進行環境調查,並全掛誘蚊燈誘捕病媒蚊,同時加強附近民眾的衛教宣導。30到59歲男性為高危險群日本腦炎的流行季節為每年5到10月,其中6到7月是高峰期,病例多分布於中南部,男性占63.4%,各年齡層均有可能感染,而30到59歲為高風險群;日本腦炎的媒介病媒蚊,主要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而豬為病毒的主要增幅宿主,疾管署呼籲,請民眾加強防蚊措施,若需到豬舍、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活動,務必穿淺色長袖衣褲,並在身體裸露處,噴上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以避免遭病媒蚊叮咬而感染。接種疫苗 最有效預防感染疾管署提醒,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接種疫苗,務必確認家中幼兒是否按時完成疫苗接種,以避免感染日本腦炎,而遺留嚴重的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除此之外,台南市目前已針對居住及活動場所鄰近豬舍或水田等高風險地區,提供免費成人日本腦炎疫苗,民眾可前往當地衛生所進行接種,以防感染。

吃對食物 讓「心」更年輕

吃對食物 讓「心」更年輕#發熱

四十八歲風華依舊的劉太太(化名),近半年來常莫名的心悸、發熱、臉潮紅,她聽說這些都是更年期的症狀,也就不以為意。但是最近好像突然間變老許多,上樓梯時容易喘、有疲倦感,體力感覺和以往有明顯的差異。在就醫求診後,雖然心雷圖檢查出身體沒有病變,身體卻感覺老了。像這些症狀,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指出,更年期以後的女性,比較容易罹患心臟病,因此控制體重與規律的運動是非常重要的。為了保住臉上的青春,可以塗抹除皺精華液,可是要怎樣才能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呢?「心臟病」是心臟本身或是心臟主要大血管發生了病變,病因多數是源於長期累積的動脈硬化,並非一天造成。根據衛生署「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統計報告,心臟病在1979年已位居第四名,然而近年來因為肥胖人口的比例增加,罹患動脈硬化的年齡年輕化等因素,心臟病於「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排名更居高不下,甚至到2004年就竄升為第二名(僅次於癌症)。張靜芬營養師表示,這樣的報告提醒我們,預防心臟病不能只是知識的進步而已,民眾必須把知識化為調整自己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的力量,保養心臟比治療心臟病更為重要。「你的心臟有多年輕?」正好是今年九月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參加「世界心臟日」活動的主題。醫師也提醒民眾注意心臟的年齡,預防心臟功能提早老化。特別是心臟病的高危險群:高血壓患者、血膽固醇過高或有抽菸習慣、肥胖、缺乏運動、精神壓力、停經後的婦女,更應把生活及飲食的調整視為當務之急,才能即時中止心臟早衰的發生。張靜芬營養師表示,維持「一顆年輕的心」,生活及飲食必須注意減少油、鹽、膽固醇、精製糖,以及增加膳食纖維,戒菸且盡量避免吸入二手菸。每天或每週至少三次運動,每次運動時間最好超過卅分鐘以上;安排舒壓的活動,規律作息,培養開朗積極的人生觀,若是感到身體不適,最好盡快就醫治療。此外,適時接受荷爾蒙治療,補充抗氧化劑,也可調整更年期間不適。綜合以上有關預防心臟病的飲食調整,若將它們落實於六大類食物,張靜芬營養師建議,可參考以下幾點保養心臟的飲食處方:○ 建議吃1. 蔬菜類:每日三碟低油烹調的蔬菜2. 水果類:新鮮的水果(拳頭大)兩份3. 五穀根莖類:未精製的穀類、根莖類、豆類4. 肉豆魚蛋類:瘦肉、魚類、非油炸豆製品5. 奶類:脫脂奶、低脂奶6. 油脂類:橄欖油、芥花油、黃豆油7. 烹調方式:清蒸、水煮、涼拌、燉、滷× 要避免1. 蔬菜類:油炸物,或醃漬物2. 水果類:醃漬水果、蜜餞3. 五穀根莖類:精製白米、白麵及其製品4. 肉豆魚蛋類:肥肉、豬皮、內臟、魚卵5. 奶類:全脂奶、鮮奶油6. 油脂類:豬油、牛油、奶油、植物奶油7. 烹調方式:油炸、油煎、油酥預防心臟病的發生要從預防動脈硬化的基本功做起,想保持年輕的「心」,就不要忽略保養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