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

規律就醫及家人支持 遠離春節症候群

規律就醫及家人支持 遠離春節症候群#規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1歲家庭主婦柯女士,有「思覺失調症」病史,半年前自覺狀況改善,自行停藥且不再返診。最近忙著準備過年的大小事,感到壓力大,以往過年不僅要忙著家裡打掃、準備拜拜供品,還要做年夜飯,長輩會過問家裡狀況,過年家事繁多,造成柯女士緊張焦慮、情緒易怒、睡不好,晚上睡覺時為這些事腦子轉個不停,甚至有幻聽干擾,害怕年節的來臨。經由當地衛生所公衛護理師持續關懷,並勸導及鼓勵柯女士定期回診與醫師討論病情及調整藥物,另教導放鬆技巧及衛教規則服藥重要性。農曆新年將屆,伴隨而來的「春節症候群」徵兆逐漸出現,於年節前後團聚時,人際關係與人情壓力可能暴增,若壓力及負面情緒持續堆積,而超過當事者負荷,如:除夕忙打掃及準備年菜的辛勞、單身被追問何時結婚、剛新婚被問何時生小孩、包紅包的經濟壓力…等,都是年節常見壓力源,容易發生自律神經失調、焦慮、失眠、恐慌或憂鬱…等情形,請多關心親朋好友、獨居長者,適時給予精神支持,協助做好心理建設,必要時提早就醫治療,過個溫馨好年。訪視員適時關懷 以及家人需給予心理上的支持衛生局有社區關懷訪視員,專責服務問題較多元、需更高密度關懷的精神病人,提供的追蹤關懷方式主要是電話訪視及家庭訪視,透過訪視病人及其家屬瞭解精神狀況、病情變化、有無定期回診及按時服藥、建立病人之病識感等狀況,並提供諮詢及衛教家屬有關精神疾病的照護及給予心理上的支持。適時提醒病人規律回診及服藥,希望能降低病人再復發率及再住院率,讓病人能回歸社區,而經過穩定治療的精神病人,可自在地在社區生活。精神疾病就像是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都是屬於慢性疾病,需要長期透過服藥達到穩定,精神疾病並不會因新年歡樂氣氛而消失或者減弱,精神病人若在過年期間忘記吃藥、自己暫停用藥,或者因家屬忙碌而無法協助精神病人服藥,造成症狀惡化,所以穩定持續服藥是很重要的,若藥物遺失,仍可以到有精神科急診的醫院或就近有看診的精神科診所就診,家屬需協助叮嚀病人規則吃藥,並注意症狀變化,讓疾病能夠持續穩定,就能安心過好年。若發現精神病人有自傷或傷人行為 請通報警消人員衛生局呼籲社區中若發現精神病人因症狀干擾且伴隨有自傷或傷害他人的行為,可聯絡當地警察或消防人員到場評估及緊急護送就醫,家人多一點關心及敏感度可以避免生病的親友病情變化。妥善運用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照顧家人的身心狀態衛生局提供40處免費心理諮商駐點服務,且為了方便服務上班族的市民朋友,亦提供晚間的諮商時段,向專業人員求助或許可以扭轉人生,適時進行心理支持,心中痛苦會因為分享而減輕,藉由心理師陪伴讓受苦的心情獲得撫慰及提供專業諮詢。另外,若市民朋友們有精神疾病照護上的困擾與需求,可就近與轄區衛生所聯繫外或直接與衛生局洽詢

八項WakeUp計畫 找回生活與健康

八項WakeUp計畫 找回生活與健康#規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需要休息時,我們卻衝鋒上陣;身體需要光線時,我們卻關燈睡覺;身體需要黑暗時,我們還在開燈工作;對於身體的需求,我們總是不屑一顧,忘記如何隨著自然節律過生活……你知道嗎——生理時鐘失序會造成失眠、體力變差、內分泌失調、睡眠不足、職業倦怠、身心耗竭、反應力與專注力下降、憂鬱、神經緊張、肥胖、心血管與糖尿病等慢性病。神經生物學家擬定八項Wake Up! 計畫,幫助我們找回自己的生活步調與健康,與自然共生。1、白天多至戶外走動。明亮的日光能強化你的內在生理節律,使你在白晝更有活力、工作效率更高;夜間睡得更好、更深沉。員工應要求在工作時段中加入休息時間,以便散步或做日光浴。室內加裝照明設備亦有幫助。2、避免在夜間接觸到明亮的光源。夜間照明亮度過高、長時間看電腦螢幕或智慧手機都會導致生理疲倦感延遲出現,進而干擾入睡。就寢前一小時,宜禁止閱讀電子郵件或玩電腦遊戲。3、多留意個人內在的晝夜節律類型。若能更有效運用個人的生理節律類型,整個社會都將受益。企業主應依照員工的內在節律類型來安排工作時段,例如雲雀型者及傾向於雲雀者,可以早上開始上班;但是貓頭鷹型和傾向於貓頭鷹型者的工作時間則應從中午才開始。 4、廢除夏令時間!應當徹底消除所有的睡眠強盜。夜間電視裡的犯罪影片、晚飯後濃烈的咖啡、過多的酒精、長時間的加班、全天候的營業時間等等,都會對睡眠造成危害並連帶影響工作效率。基於國民經濟觀點,尤其應該廢止夏令時間制度,因為它剝奪了三分之二國民寶貴的睡眠時間,而且持續長達七個月之久。5、改革輪班制及夜班制。只在無可避免的情形下允許實施夜班制。排班計畫應當配合員工的生理節律類型。員工不得連續工作超過二十四小時,只能在兩班制之間換班。員工在換班或跨越多時區的出差旅行之後,必須得到較長的休假。6、學校必須延後課堂開始時間。青少年比成年人需要更多睡眠。出於生理因素,青少年的夜間疲倦感來得遲,早上就醒得晚。因此,呼籲學校延後課堂開始時間,例如小學生的第一堂時間不應早於上午八點半;國中生不應早於九點上第一堂課;高中生應該在十點之後才開始一天的課程。7、英雄也需要休息時間。人們必須學習停下手邊的工作,讓大腦關機一下、小睡一番,或出門散散步。運用此項策略,可培養出既健康又富創造力的員工。他們工作中間的休息次數雖多,卻能在休息之後以更高的效率處理更多的工作。主管應當以身作則引領這個趨勢。企業可透過能量小睡講座課程和設立休息室等措施,來支持「創意休息」制度。8、規律的用餐時間。應當固定三餐時間,這樣做有助於支持體內的生理節奏,維持身體健康、身材窈窕、提高工作效率,或許還可促進睡眠。尤其應該在白天運動。早晨起床不易者,最好在上午運動。(本文摘自/醒來!/商周出版 )

重要日子提早規劃 避免好朋友來攪局

重要日子提早規劃 避免好朋友來攪局#規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出國前碰到生理期,不能玩得盡興、生理期碰上大考,身體超級不舒服恐影響考試實力。生理期總是不按牌理出牌,所總是不規律的來訪,讓女性朋友困擾不已。為此,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婦科主任林敬旺醫師建議,如在既定規畫行程前,提早到婦產科就診,醫師可協助用藥物將經期提前或延後,就能避開生理期來攪局的痛苦。影響人體黃體素的藥物 可控制催經或延經生理期一開始時,卵巢會產出卵泡,在生理期中期時排卵,卵巢會形成黃體,分泌黃體素來穩定子宮內膜,以利受精卵著床。若是沒有受孕,在排卵後14天左右,黃體會自行萎縮,黃體素濃度驟降,子宮內膜因而崩落出血,即為月經。因此,催經(經期提前)是利用藥物提高體內黃體素的濃度,一旦藥物停止,人為黃體素濃度驟降,就會使月經提前;延經(經期延後)則是持續服用含黃體素的藥物,來接替卵巢萎縮的黃體,穩定子宮內膜而延後月經。把可能擾亂重要事件的經期 也列入規劃事項吧!林敬旺副院長建議女性朋友要提早規劃,若能在前一個月生理期的五天內到婦產科門診,無論是催經或延經,醫師都能如妳所願;若是離旅行或考試的日期太近才就診,就只能選擇延經的方式。透過藥物控制經期勿頻繁 以免損失健康雖然可透過藥物方式來提前或延後生理期,但若過於頻繁或次數太多,也會有荷爾蒙失調、亂經、或藥物引起的水腫不適等副作用,因此妥善規畫才能顧及自身健康,又不受生理期影響重要行程。

飲食、運動規律 婦不到50歲竟骨質流失

飲食、運動規律 婦不到50歲竟骨質流失#規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一名43歲的上班族女性平時注重養生,飲食均衡且有運動習慣,二年前骨密度檢查為0.77(相當於T-Score=-1.1),但在去年復檢時,骨密竟像雲霄飛車般快速下滑到0.58(相當於T-Score=-2.0),僅一年骨鈣竟流失12%!醫師表示,骨質流失無聲無息,平時就應注意生活習慣及鈣質攝取,延緩鈣質流失。骨質30歲開始流失 50歲達高峰振興醫院骨科朱唯廉醫師表示,國人的飲食習慣中普遍缺鈣,在骨質逐年流失及少鈣的雙重影響下,不到50歲就因此就醫的個案已不再是特殊案例。且骨鈣流失沒有症狀,許多人更是發生骨折後,才發現自己骨質流失嚴重。朱唯廉醫師指出,骨質從30歲起每年流失0.5%~1%,40歲骨質流失率增加2倍,而50歲則是3倍或更多。最新國際研究指出,50歲停經女性將面臨骨質流失高峰,50~59歲的骨質流失率,相較40~49歲增加22倍。均衡飲食+鈣片攝取 延緩骨質流失骨質流失多為無聲無息,因此民眾容易忽略平日攝取足夠鈣質的重要性,朱唯廉醫師建議,攝取足夠的鈣質可延緩鈣質流失,平日從食物中攝取鈣質外,若不足時可搭配鈣片,補足每日所需攝取量1,000mg;同時攝取維生素D3幫助鈣質吸收,及鎂鋅銅錳等礦物質幫助鎖住鈣。愛喝咖啡、吃外食 9成女性鈣不足骨質流失為不可逆,加上近年來國人飲食生活型態改變,上班族早餐和午餐都外食及喝咖啡等生活習慣,容易造成鈣質攝取不足,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的調查統計皆顯示,18歲以上的女性高達9成鈣質攝取不足,在骨質流失、缺鈣的雙重加速下,國內40歲以上女性,恐提早面臨因骨質流失而造成的風險。國人對於補鈣的態度多為亡羊補牢,總是等到發現問題後,才來積極攝取鈣質。若要有效延緩鈣質流失,每天需攝取1,000mg鈣質。根據統計,國內女性每日平均從食物攝取鈣質不到600毫克,可以說是不及格。對於忙碌的女性上班族,朱唯廉醫師建議,除了均衡飲食外,規律的運動、充足的日曬也是同等重要,此外,適當補充鈣片,也能補足從食物中攝取不足的量。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 遠離肥胖好簡單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 遠離肥胖好簡單#規律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肥胖不但會引發高血壓、高血脂、中風、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肝硬化、腎臟病等慢性疾病發生,還會增加惡性腫瘤之發生及影響心理情緒。現代人肥胖原因,大多以「吃得過多」及「運動量過少」造成營養過剩所致,但可藉由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而改善。而日常飲食中少油、少鹽、少糖、少零食,增加蔬果攝取量,每天至少累積運動30分鐘,且天天量體重及作紀錄,即可有效控制體重。 新竹市衛生局結合國泰新竹醫院、國軍新竹地區醫院、元培科技大學於8~10月間,各開辦1班為期8週之減重班,每週安排有營養及運動課程,冀望過重或肥胖者共同來學習「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且持之以恆控制體重。 凡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4者,請逕向下列單位報名,詳細課程內容請上衛生局網頁查詢,本課程全程免收任何費用,限收名額30人。為免向隅,請有意願且符合規定者盡速報名,不但可免費參加課程,減重有成者(減1公斤以上)還可參加本年度摸彩活動,另有萬元獎金等你拿!   

不可掉以輕心!應定期與規律癌症篩檢

不可掉以輕心!應定期與規律癌症篩檢#規律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為鼓勵醫院推動癌症篩檢,宜蘭縣衛生局特於今(101)年8月3日舉辦「癌症防治績優醫院頒獎暨經驗交流研討會」,表揚宜蘭縣多家醫院在建立院內癌症篩檢政策與管理方面優良,廣泛運用門診主動提示系統,包括前端掛號列出應執行篩檢項目,看診系統自動跳出醫師應執行檢查畫面,看診結束系統列出提示單,主動告知病人應定期接受癌症檢查等等,讓民眾接受篩檢機會滴水不漏,以此之綿密佈網,監守把關之敬業精神,使更多民眾因而受惠。宜蘭縣衛生局表示,根據本縣推動四大癌症篩檢統計資料顯示,99~100年針對無症狀健康民眾進行篩檢共計完成182,792人,其中發現癌前期病變有4,089人(大腸瘜肉1,533人、子宮頸癌前病變1,260人、口腔癌前病變1,296人),篩檢異常率為2.23%,經診斷確診為癌症個案有237人(大腸癌80人、子宮頸癌37人、乳癌83人、口腔癌37人),佔篩檢個案數之1.30‰ ,共計拯救4,326人生命。以衛生署四大癌症各分項統計分析得知,每24位50歲以上民眾,就有1位發現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每70位30歲以上接受篩檢的女性,就有1位發現有子宮頸癌前病變或子宮頸癌,每128位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民眾,就有1位發現有口腔的癌前病變或口腔癌,每167位45歲以上女性,就有1位發現有乳癌。因此衛生局呼籲,癌症雖是多因子演變形成的疾病,但可透過定期與規律篩檢,早期偵測。政府目前提供四項癌症篩檢均為免費,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台灣人肥胖問題嚴重 想瘦身卻不運動

台灣人肥胖問題嚴重 想瘦身卻不運動#規律

一間市場研究公司針對亞太地區1萬200位18到65歲人士進行一項關於健康生活指數的大規模調查,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有77%的受訪者,希望自己可以再瘦一點,甚至有94%的民眾擔心年輕人肥胖問題已在台灣發酵,勢必成為不可忽視的嚴重議題。不過雖然多數人都想瘦,但調查也指出,有近六成台灣民眾表示自己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其中四成二受訪者回應每週運動不超過1小時。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玉里醫院衛教文章表示,減重的主要觀念是減少所攝取的能量並增加身體所消耗的能量,換句話說,減重應該適當的節制飲食及增加運動量,雙管齊下最有效果,許多人誤以為短而激烈的運動可以快速減重,事實上研究提出,短而激烈的運動,其能量的主要來源是醣類,而非脂肪,持續40分鐘以內的運動,僅消耗全部能量10%脂肪,另外像是靠機器在身上振動的運動(被動式的運動),所消耗的是電能而非體能,非常不適合減重者,所以肥胖者要消耗脂肪應該要選擇,低強度而長時間的運動(30到60分鐘)最合適,像是登山、慢跑、長泳、踩跑步機、騎腳踏車等。對於真正想要減肥者,衛教文章中也顯示,應該要保持天天運動的習慣,切勿一曝十寒,另外許多減重的民眾,會故意穿厚重衣物運動,使身體大量流汗,認為這樣就能夠消耗掉更多脂肪,根據文章表示,雖然大量流汗後可能會有馬上少一公斤的效果,不過只要多喝幾杯水,體重馬上就會恢復,且過度流汗,讓電解質大量流失,可能引發心律不整,最後衛教文章提醒,運動時先由輕度運動做起,待適應後再加強運動量及持續時間,謹記上述觀念,就能擁有更健康的運動生活。陶子激瘦中! 瘦身健康餐大公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70不運動、看電視當懶骨頭 罹患憂鬱症風險會增加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60上班族的你多坐少動嗎? 當心肥胖引發多項疾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5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