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

中醫教4穴位提升免疫 阿膠真假辨別

中醫教4穴位提升免疫 阿膠真假辨別#分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感染及致死的病例尚未緩和,要抵抗肺炎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以外,我們也不能忽視照顧好自身的免疫力,扶原中醫診所院長郭大維醫師和大家分享能夠幫助活血、提升免疫力的穴位,讓大家也能提升自我防護力,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幫助活血、提升免疫力的四大穴位一、腎俞穴:位在下背部兩側,屬膀胱經。中醫講腎為先天之本,因此按摩此穴具有補腎益氣 的功效。二、關元穴:位在肚臍往下四指處,屬任脈。此穴會匯集全身血液,是強健身體的重要穴位,具有鞏固元氣 的功效。三、血海穴:屬脾經,位在膝蓋內側上方。顧名思義這裡就是血液最豐沛的地方,能夠幫助調血養血,同時也是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的常用穴位。四、足三里穴:屬胃經,位在膝蓋下方四指處,能夠調理陰陽、健脾和胃。阿膠+當歸、熟地助補血 阿膠+桃仁、紅花助活血想要增強抵抗力,平常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中藥材來補血,最常見的就是當歸、何首烏,另外比較特別的還有之前甄嬛傳裡面常常出現的阿膠。當阿膠和當歸熟地一起,就具有補血的功效,那和桃仁、紅花補起來,就有活血的作用。辨別阿膠真假的方法但阿膠價錢比較高,很多人都會說擔心買到假的,這邊我也教大家一個簡易辨別的方法,把阿膠放在用手機的手電筒上,如果透出紅色的光,就是真品。郭大維醫師表示,除了按穴位、透過中藥材補血外,大家也別忘了日常中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也不要過於勞累,隨著天氣變化來增添衣物!(文章授權提供/扶原中醫診所)

咖啡教父教你分辨 豆子還能喝嗎?

咖啡教父教你分辨 豆子還能喝嗎?#分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上課時為了讓學生學會分辨壞掉的咖啡是什麼味道,經常跟產區拿一些壞掉的豆子,或烘焙壞的豆子當範例沖煮,結果很多學生喝了之後都說:「欸,這味道跟我之前常喝的味道一樣耶……。」顯然市面上有些咖啡是有問題的,但是沒有學習過是難以分辨的,這也是我後來研發冷萃的原因,經由冷萃我們可以更輕易辨別咖啡有沒有壞掉。至於如何分辨豆子還能不能喝,這實在很難在這裡詳盡說明,但至少有一點是比較明確的,當豆子的油耗味跑出來的時候就絕對不要再喝了。另外,有時豆子發霉,肉眼也難以分辨,我可以教大家一個測試的方法:將咖啡豆先磨成粉,然後拿一個杯子注入熱水沖燙溫杯,接著把水全部倒掉,把杯子擦乾,然後趕緊將咖啡粉倒進杯中,蓋住杯口,過一會兒再拿起來聞。如果這時候有聞出霉味,就算只有一丁點的霉味,那都別再喝了。用這個方式測試的準確率非常高,因為有時候咖啡豆看起來好像烘焙好了,但其實它的核心並沒有烘熟,裡面水面殘留太多,豆子當然容易發霉,但是你用目視或萃煮,反而感覺不出來咖啡豆出問題,而用我剛才提到的方式,卻可以輕易地把那個霉味逼出來。(本文摘自/對的咖啡學/方言文化)

運動後 如何分辨是痠痛還是受傷?

運動後 如何分辨是痠痛還是受傷?#分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看診時,常常聽到病人說:「這個痛已經很久了,原本想說休息一陣子就會自己好起來,所以就沒有看醫生,也沒有接受治療⋯⋯但過了幾個月下來,發現根本沒有好,所以『只好』來看醫生了。」從病人的說法中可以聽得出來,他並非不想儘早治療,而是無法儘早發現一個事實:「這不是單純的運動後痠痛,而是已經受傷了!」很多運動員的病人都是因為這樣,才導致延誤就醫時機。受傷時拖越久,復原時間就越長!運動傷害最忌諱的就是「拖」,因為治療運動傷害就是要「儘早發現,儘早治療」,如果可以越早治療,至少損傷的範圍就不會繼續擴大,而且損傷的範圍越小,修復的速度就越快,復健訓練就可以越早開始進行。如果復健訓練可以及早開始,肌力就能夠比較快恢復到受傷前的水準,因為肌力通常會在休息期間快速流失,如果可以縮短休息的期間,肌力流失越少、就更容易練回來。所以,受了傷卻忍著不休息不治療,或者是害怕一旦休息不動肌力會下降,其實這都是最笨的想法,「拖」只會讓傷勢越來越嚴重,讓復原的時間越拉越長。舉例來說,發現大腿輕微拉傷三天了,如果可以立即休息好好治療,可能一週後就會完全復原;但如果忍住痛、繼續訓練運動,拉傷撕裂的範圍就會越來越大,等到肌肉真的出現撕裂破洞的時候,通常都是選手已經痛到影響運動表現,無法正常比賽的時候,如果等到這種時候才要休息治療的話,那就不是幾天的事情了,常常都需要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夠復原。因此,小傷小痛就要儘早治療,當機立斷停止練習,不要等到拖到大傷大痛,就要休息更長更久的時間,甚至造成無法復原的傷害。不過,到底要如何儘早發現小傷小痛?什麼樣的痠痛是正常的?什麼樣的痠痛又是不正常的呢?從位置和持續時間,分辨是否為運動傷害運動傷害和一般痠痛有五個最大的不同,只要留意以下的疼痛特徵,就可以早期發現,並盡早治療。(1) 疼痛不對稱出現。運動傷害剛開始的時候,通常是單側先發生,身體兩側同時發生運動傷害的機率其實不高。相反的,運動後的痠痛則通常會在身體的兩邊對稱出現,而且疼痛的程度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運動後感覺身體的某一邊特別不舒服,那就很可能不是一般的痠痛,要盡早處理。(2) 疼痛集中在某個點。運動傷害因為是某個特定組織受傷,因此疼痛的感受比較明顯且集中,也就是可以用一個手指頭指出來到底疼痛在哪裡。而運動後的痠痛感則是比較大範圍,不會集中在某個點,比較難用一個手指確切地指出痛點,疼痛的範圍是一整片。如果你的疼痛是很明確的一個點,那麼就比較可能是受傷,而不是運動後的痠痛而已。(3) 痛在關節附近。當痛點非常接近關節,或者就在關節的韌帶或者周圍的肌腱上,甚至就在關節腔裏面,那通常表示有問題,因為運動後的痠痛,絕大多數會表現在肌肉上,所以只要痛點越靠近關節、就越不妙,有很高的機率是已經有運動傷害了。(4) 疼痛沒有逐漸減輕。正常運動後的痠痛,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減輕,如果疼痛感沒有減輕,而是持續、甚至逐漸加重的話,那就不是單純的痠痛,而是運動傷害。另一個比較簡單的判斷方式是痠痛的時間,如果痠痛超過兩天,也就是48小時之後還持續疼痛的話,那就是有問題囉!(5)動作形態因痛而改變。正常運動後的痠痛大多不會改變動作的形態,如果已經痛到必須要改變動作,那就表示有問題。不過,如果受傷不嚴重的話,動作形態的改變很細微,不是很容易發現,可能要請專業人員來診斷。舉例來說,當棒球投手的手肘開始受傷發炎的時候,可以發現他們投球的姿勢開始改變,例如:身體重心變高、手肘往外開、動作變得不流暢等等,甚至會出現一些多餘的奇怪小動作,例如:投每個球與球之間出現甩手的動作、拖延投球的間隔時間等等,當出現這些以前都沒有的怪異小動作,那就表示這個投手已經受傷了!以上五項有關疼痛的類型和位置,對於判斷早期的運動傷害非常有效,當然一般人也可以用於判斷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疼痛,是普通的緊繃痠痛,或是已經有部位發炎了。建議大家可以熟記這五點,就不會忽視一些小徵兆,避免因誤判而拖延了治療的時機,對於各位運動員來說,儘早發現傷害、儘早治療,才能儘早回場喔!(本文摘自/運動功能修復全書/幸福文化)

打肉毒卻眼皮下垂?3招分辨真假藥品

打肉毒卻眼皮下垂?3招分辨真假藥品#分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國內微整型風氣旺盛,對於不需動刀就能變漂亮,受到不少愛美男女性的青睞,接受度也越來越高,然而大多數消費者對於真偽藥的辨識缺乏正確觀念。根據調查,近9成民眾曾擔心注射藥品為假藥,卻有75%不知如何分辨真假藥品,恐造成難以彌補的治療傷害。7成5民眾不會分辨假藥日前食藥署收到海關隨機抽驗由香港快遞來台包裹,竟發現內容物為「假」肉毒桿菌素製劑,此為國內首度發現肉毒桿菌素仿冒品,偽造能力令人驚訝。根據國內美醫治療使用量調查,肉毒桿菌素使用量高居第一位,約佔35%;玻尿酸約佔23%為第二位。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美容中心楊志勛醫師說明,大部分的消費者都是透過肉毒桿菌素減少皺紋,注射玻尿酸以填充的方式於臉部凹陷或欲豐潤之部位,可達到立即性的除皺與改變容貌的效果。然而多數民眾不會主動了解如何分辨產品是否為真藥或假藥,楊志勛醫師表示,原本要除抬頭紋的民眾,若未分辨藥物真偽,而注射了冒牌肉毒桿菌素,恐造成眼皮下垂,不只看起來沒精神,且沒有解藥,恐半年、一年還不會消退。產品序號辨真偽 3藥點不怕仿冒品現在每個產品都有序號,透過手機掃描QR Code即可連上藥品官方網站,能夠即時確認藥品真偽,保障自己的權益。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醫療糾紛處理委員石博宇醫師建議,消費者在進行療程前,務必和醫師詳細溝通,注意藥品各項細節,才能避免使用到仿冒藥品,花了錢又受罪。針對國內使用量最高的肉毒桿菌素及玻尿酸,楊志勛醫師特別提出辨識肉毒桿菌三「藥」點:1)「藥」衛福部核准字號/確認療程所使用之產品包裝盒上是否印製有「衛福部核准字號」。2)「藥」封緘完整/請醫師當面開盒確認療程所使用之產品「藥物檢查證」檢驗封緘完整後再撕開。3)「藥」出示產品外盒包裝/請醫師出示包裝,確認瓶身有透明保護蓋及完整金屬環,代表是新品。

聰明分辨!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的不同

聰明分辨!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的不同#分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澎湖縣衛生局為保障保健食品使用之安全性,加強抽驗轄區各藥局販售之膠囊狀 錠狀食品,此次抽驗永安藥局、全友藥局、振發藥局、宏淇藥局販售之產品共10件,結果均未檢出檢驗項目之西藥成分。 而該如何分辨保健食品及健康食品呢?澎湖縣衛生局簡單告訴大家辨別「健康食品」的方式,首先可從產品包裝外觀上辨識是否有小綠人標章及衛生署核發許可證字號,如:衛署健食字號或衛署健食規字號,而且健康食品可以標示或廣告方式宣稱保健功效。目前衛生署已核准13種保健功效:包含免疫調節作用、調節血脂作用、調整腸胃功能、護肝(化學性)、改善骨質疏鬆、牙齒保健、延緩衰老功能、調節血糖、抗疲勞功能、輔助調節血壓功能、促進鐵吸收功能、輔助調整過敏體質、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 針對坊間質疑保健用食品號稱有神奇效果,衛生局也做出回應,一般大家都覺得天然萃取一定安全,這個觀念不一定對喔!「健康食品」及「錠狀膠囊狀食品」如:紅麴、綠藻等,雖本質為食品,但產品本身是經由濃縮、萃取等程序製作,濃度含量已不同於直接食用一般食品,民眾應該依照建議食用劑量攝食,切勿為了快速達到某種效用而自行增加劑量。另外,個人體質對食物反應都有差異,例如有人對奇異果過敏,有人卻不會。「健康食品」、「錠狀膠囊狀食品」也是相同道理,即使是天然物萃取,對於不同的個體,還是可能發生不適,並非百分之百安全。一旦食用產品後造成不適,務必先停止食用且就醫,千萬別相信排毒說法,造成無法挽救的後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