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毅力

培養恆毅力 試挑戰困難任務

培養恆毅力 試挑戰困難任務#恆毅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家有一個「困難任務規定」,分成3部分,第醫捕分是每個人,包括爸爸媽媽都必須做一件困難的任務,所謂「困難任務」是只需要每天刻意練習的事情。我已經告訴孩子,心裡顏就是我的困難任務,但我也練瑜珈,他們的父親在房地開發方面作的越來越好,跑步也在進步,大女兒亞曼達學鋼琴,她學過芭蕾舞幾年,但後來放棄了,小女兒露西也是。挑戰困難任務 完成段落才能放棄這也帶出了困難任務規定的第2部分:你可以放棄,但是要等一季結束、學期結束,或是達到某個「自然的」截止點才能放棄,你開始投入任何事情,至少要完成某個段落才能停止,換句話說,你不能因為某天老師罵你,比賽輸了,或者因為隔天早上要表演、不能去朋友家過夜而放棄。最後,困難任務規定的第3部分是,你有權自己挑選那件困難的事,沒有人為你挑選,如果你對那件困難任務毫無興趣,努力就沒有甚麼意義了,就連嘗試芭蕾舞,也是我們和女兒討論很多其他可能以後才決定的。換了6種困難的事 對每一項都充滿熱情事實上,露西換了大約6種困難的事,他一開始對每一項都充滿熱情,但後來發現他不想繼續學芭蕾、體操、田徑、工藝或鋼琴。最後,她選定中提琴,目前已經學了3年,而且愈來愈有興趣,去年她加入學校及市區的交響樂團,最近我問她想不想把這件困難任務換成其他活動,她看我的表情好像我瘋了。明年亞曼達就要上高中,後年換她的妹妹上高中,那時困難任務的規定又會改變,將會加入第4項要求,他們都必須至少投入一項活動至少2年,可以是新的事物,或是她們已經投入的鋼琴和中提琴。恆毅力就像任何技能一樣 是需要練習的這項規定很專制嗎?我不覺得。如果露西和亞曼達最近對這方面的評論不是為了刻意迎合我,他們應該也不覺得這項要求很無理,他們也希望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有恆毅力,他們知道恆毅力就像任何技能一樣,是需要練習的,他們也了解自己很幸運,能有機會作這些練習。如果你是家長,想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又不想抹煞孩子自己選擇的能力,我建議你試試困難任務規定。(本文摘自/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天下雜誌出版)

擁抱4大特質 讓你增強恆毅力

擁抱4大特質 讓你增強恆毅力#恆毅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恆毅力可以增強,該怎麼培養呢?成熟的恆毅力典範共同擁有的心理特質有4個,這4個特質一一擊退上面4句「動力殺手」,這4個特質通常是依序逐漸成長的。抱持孩童般的好奇心 愛你做的事第1個是興趣,熱情始於真心喜歡你所做的事,我研究的每位恆毅力典範都說不太喜歡工作的某些面向,他們通常必須忍受至少1、2件討厭的雜務,但是,整體工作還是令他們深深著迷,他們認為自己做的事有意義,他們的執著不變,以及抱持孩童般的好奇心,就像在大喊著:「我愛我做的事!」全心全力投入練習 尋求純熟的境界第2個是練習,每天盡可能把事情做得比前一天更好,這種日常的紀律是種堅持力,在某個領域發現及培養興趣以後,必須全心全力投入練習,尋求進步達到純熟的境界,必須鎖定自己的缺點,加以克服,每天比需投入數小時練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恆毅力能夠抵抗自滿的心態,所有恆毅力典範不分領域、無論已經有多優秀,他們腦中一再浮現的聲音還是:「無論如何,我都想要進步!」作的事情必須對你個人來說很有趣第3個是目的,深深相信你在做的事很重要,熱情才會成熟,作的事情必須對你個人來說很有趣,同時又和他人的幸福息息相關,對多數人來說,沒有目的的興趣幾乎不可能延續一輩子,有些人很早就產生使命感,但是對許多人來說,造福他人的動機是在培養興趣及經過多年有紀律的練習後才增強的,無論如何,成熟的恆毅力典範總是告訴我:「我做的事情很重要,對我和其他人來說都是如此。」產生自我懷疑時 必須學習堅持下去最後一個是希望,「希望」是指一種能夠面對各種處境的毅力,在書中,我把他排在興趣、練習、目的之後討論,但「希望」並不是定義恆毅力的最後階段,她界定了恆毅力的每個階段,定義恆毅力最關鍵的就是遇到困難、產生自我懷疑時,都必須學習堅持下去,在不同的時刻,我們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我們讓自己持續陷在消沉中,恆毅力就會斷消滅,唯有再接再厲,恆毅力才會愈來愈高。(本文摘自/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天下雜誌出版) 

投入課外活動逾1年 未來收入較高

投入課外活動逾1年 未來收入較高#恆毅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說過,這樣大膽的建議來沒有完整的證據可以佐證,但我覺得目前為止的研究有極高的參考價值,他們都清楚顯示,孩子在明智的芭蕾舞教練、足球教練或小提琴老師的指導下,可以培養恆毅力。課外活動 有挑戰性可激發內在動機首先,研究人員讓孩子配戴傳呼機,這樣一來,一整天都可以提醒他們記錄自己在做甚麼以及當下的感受,孩子上課時,他們的記錄顯示,課程的挑戰性很高,但他們無心向學,相反的,當他們和朋友玩在一起時,他們覺得沒什麼挑戰性,但很有趣,至於課外活動又是如何?孩子們參與體育活動、演奏音樂或排練學校戲劇時,他們覺得那些活動有挑戰性、也很好玩,除了課外活動,孩子的生活中沒有其他的經驗可以同時提供挑戰又可以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多參與課外活動 各方面指標都比較好這項研究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是:上課很難,但是多數孩子覺得沒有樂趣,與朋友一起玩樂很有趣,但是不難,但是芭蕾呢?芭蕾可以兼顧2個,有跳戰性又很有趣,當下的體驗是一回事,長遠的效益又如何?課外活動有顯著的效益嗎?無數研究顯示,比較投入課外活動的孩子,幾乎各方面指標都表現得比較好,例如成績較好、較有自信、比較不會惹上麻煩等等,這裡有些研究是長期研究,也就是說研究人員追蹤好一段時間,觀察孩子長大以後的情況,這些長期研究都得出相同的結論:多參與課外活動,未來的結果更好。大學畢業的機率、就業高很多心理學家瑪歌‧嘉德納的研究為長期課外活動的效益提供了更有說服力的證明,加德納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合作研究者一起追蹤1,1000名美國青少年,直到他們26歲,他們想了解高中參與課外活動2年、而不只1年,對成年後的成就有什麼影響。結果顯示,投入課外活動1年以上的孩子,大學畢業的機率高很多,年輕時也比較主動投入社群活動。孩子每周投入課外活動的時數,也可以有效的預測他們未來的就業率較高,收入較多,不過這點只適用在參與課外活動2年的孩子身上,只參與1年並沒有這種預測效果。(本文摘自/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