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阻塞

發燒喉痛非染疫 深頸部感染更致命

發燒喉痛非染疫 深頸部感染更致命#上呼吸道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0歲女子連續兩天發燒、喉嚨腫痛、吞嚥困難及聲音沙啞,擔心罹患新冠肺炎,趕緊就醫檢查,耳鼻喉科醫師一看喉嚨,發現她右側後咽壁鼓脹,會厭水腫,造成部分上呼吸道阻塞,診斷為深頸部感染,趕緊實施切開引流術,術後轉送加護病房觀察。醫師指出,若拖延治療可能有致命危險,幸好患者及時就醫挽回一命。恐引發敗血症、縱膈腔炎等併發症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表示,深頸部感染是從頸部肌肉筋膜發炎化膿,初期會出現喉嚨痛、發燒等類似感冒症狀,接著可能出現吞嚥困難、張口困難、甚至呼吸困難,若沒有立即處置,可能會引發敗血症、縱膈腔炎等嚴重併發症,危及生命安全。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腎臟病等免疫力較差的高危險族群。深頸部感染症狀輕者住院數天接受保守治療,重症則需要反覆清創手術,氣管切開術,住院數周才能出院,是個不可輕忽的致命急症。感冒久未痊癒、頸部腫痛提高警覺這名女病患因上呼吸道阻塞,因此採清醒插管方式全身麻醉,實施切開引流術,術後轉送加護病房觀察。若拖延治療,恐需清醒氣管造口後,才能以手術治療。她康復後表示,原本以為是感冒,也擔心感染新冠肺炎,但沒想到會是這麼嚴重的深頸部感染。幸好醫師即時醫治,手術後沒有其他併發症。賴文森醫師提醒,若出現感冒症狀久未改善、頸部腫痛、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應盡早就醫檢查與治療。

氣切或插管 家屬陷兩難

氣切或插管 家屬陷兩難#上呼吸道阻塞

68歲黃先生(化名)因高血壓併發腦出血,意識昏迷,住進神經外科加護病房。在腦出血穩定及腦壓恢復之後,裝上了大腦導水管,待病情穩定後轉至呼吸加護病房做脫離呼吸器的訓練。此次的腦出血,黃先生雖恢復少許意識,但卻留下了右半側肢體乏力及吞嚥、咳痰困難的後遺症。於是,呼吸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建議作「氣切」以利後續照顧及早期脫離呼吸器,卻引起家屬極大的反彈。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胸腔內科陳俊偉醫師說,所謂「氣管切開術」,簡稱「氣切」,是從頸部作氣管切開後放置氣切套管的外科手術,目的是在建立一個與外界連接的呼吸道,可外接呼吸器或作為抽痰的管道。當病患有上呼吸道腫脹或狹窄(如:腫瘤阻塞),需長期使用呼吸器(中樞神經病變、慢性肺部疾病)或是自咳能力差而呼吸道又有大量痰液無法清除的患者,醫師都會建議施行「氣切」,以利後續照顧。陳俊偉醫師表示,有許多家屬聽了週遭很多做氣切的病人,病情都會惡化或者一輩子依賴呼吸器,因而對「氣切」甚為反對,但是不做氣切可以嗎?而做氣切的下場都是一輩子依賴呼吸器、長期卧床嗎?其實,「氣切」或許可以改善病患喘的感覺及呼吸費力的情形,但只是提供一個方便照顧的途徑,對於原本的疾病並不會改善,並無法改變疾病的病程。對於上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如果做了氣切便可正常呼吸,而意識清楚的患者也有講話的機會,等阻塞的原因改善,氣切管便可順利移除;但若因惡性腫瘤造成上呼吸道阻塞,氣切的選擇就不是那麼絕對,必須考慮病患存活時間、生活品質、腫瘤本身的可治療性…。另外,老人痴呆症、帕金森氏症及腦血管疾病患者,因疾病本身的不可逆性,病情最後可能演變呼吸衰竭、氣切後一輩子依賴呼吸器的命運。陳俊偉醫師指出,臨床上,決定是否氣切或插管常令家屬陷入兩難。因此,醫療人員必須詳細告知並分析病患的各種可能預後情形,再由家屬或病患本人(意識清楚前)做決定。醫師的解釋必須要詳實,不能只著眼於眼前呼吸器的脫離或照顧的方便,也要考慮到對病患是否有實質幫助、家屬的家庭背景及經濟狀況;而家屬的考慮也要儘量周全,需尊重病患之前的想法,了解氣切是否對病情有幫助,呼吸器依賴的價值與否,病患存在的尊嚴與價值。因此,插管或氣切的選擇,會有掙扎,但更需慎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