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女性的角色多為操持家務的「家庭主婦」,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多數女性早已踏入職場拼工作。根據調查,就算夫妻薪資財務上的水平漸趨相當,但女性仍然要比男性做更多的家務,面對男女生活中的角色互相重疊的現代,關於女性的性別刻板印象仍然沒有消失⋯
以前女性的角色多為操持家務的「家庭主婦」,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多數女性早已踏入職場拼工作。根據調查,就算夫妻薪資財務上的水平漸趨相當,但女性仍然要比男性做更多的家務,面對男女生活中的角色互相重疊的現代,關於女性的性別刻板印象仍然沒有消失⋯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身為家長,孩子成長階段,是不是曾有「男生別玩洋娃娃」、「女生該扮家家酒」這樣的執著?小心自己落入了性別刻板印象的深淵,不但否認孩子玩玩具所習得的能力,也不經意間將刻板印象固著在孩子腦中,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打毛線、烹飪 可訓練肌肉及記憶力在學打毛線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很多能力。不明究裡的正義魔人,卻偏激地認為打毛線是女生做的事,男生不應該學。這些喜歡隨便評論別人的人,才是阻礙兒童正常發展的魔人!二十多年前,我考入高雄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在大學四年過程中,學習了打毛線、十字繡、甚至是烹飪,從這些學習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各種動作所使用的肌肉群、了解完成作品所需要的記憶力,甚至還能體會身心障礙者無法完成任務的心情,這對我們同理病患、訓練技能有很大的用處!我甚至還以身處在「醫學院裡的家政系」為榮呢!「內驅力」發揮自主決定 有助獨立思考我們還可以來談一下「自主權」這件事。不論從心理學或生理學的角度來看,有個能力叫「內驅力」,也就是驅使個體產生一個行為的能力,例如肚子餓了會找東西吃,睏了會找個地方睡覺。不只人有內驅力,包括動物也有,我們常看見野貓會自己找路邊的野草來吃,那是因為它們需要纖維質,這樣才能維持健康。如果以這個理論來看,孩子會自動地學習打毛線,也是大腦尋找自我成長的出路,是「內驅力」讓他的「自主權」決定要做哪些事,這樣長大之後,才有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自主權」的運用不是無限上綱,但是這得由各家長自行決定,旁人是無法給予意見的。(本文摘自/請問阿鎧老師/平安文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有一名網友教十一歲的兒子打毛線,引人議論紛紛:「為什麼不玩男生的玩具?」結果這位版主媽媽霸氣地回應:「正義魔人正義個屁!」孩子成長過程中 常被性別刻板眼光看待同樣地,我也想說:「孩子喜歡打毛線,到底是礙到誰了?是不是正義魔人自己不會打毛線,所以也不讓人學習打毛線?」回想一下,我們童年時最愛看的卡通《哆啦A夢》,劇中的主角大雄不是一天到晚翻花繩?正義魔人們看了一定很想砸電視吧!男孩打毛線遭受旁人批評,其實這不只是新聞事件而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周遭的人常以傳統性刻板的性別角色,來看待孩子的行為。當小男生抱著洋娃娃不放時,可能會說:「男孩玩什麼洋娃娃啊,好娘喔!」小女生玩小汽車時,也會有人問:「這是男孩子玩的,妳幹嘛不玩芭比娃娃啊?」為了怕被別人嘲笑,家長可能因此限制孩子這個不能玩、那個不要碰!孩子對玩具喜好 可能因為感官刺激不同其實,我們應該從孩子發展的過程來看,為什麼小女生會想玩汽車?那是因為她想看到視覺會動的東西,而小男生喜歡玩洋娃娃,也是因為能得到觸覺的刺激。家長與其擔心孩子性向的問題,不如多往好處想。例如,小男生喜歡照顧洋娃娃,將來跟異性交往時會比較溫柔,比較懂得異性的想法。喜歡玩洋娃娃的男生,也比較會體貼媽媽。孩子玩玩具或遊戲時,往往不只是好玩而已,還透露出內心的想法。尤其扮家家酒更是很棒的遊戲,它不只是有趣而已,小朋友在玩的過程中,家長不妨細心觀察,因為很可能投射出孩子內在的想法。例如,孩子覺得爸媽某件事做得不對,明明很想生氣,但卻又不敢,玩扮家家酒時可能會說:「我要打壞爸爸!」打毛線好處多 訓練孩子7大能力聽到這樣的童言童語,先別急著生氣,請先仔細追問孩子為什麼這樣說。此外,扮家家酒也能讓孩子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藉由各式各樣的角色扮演,不但能增進社會化能力,對於認知發展也很有益處。先不論男生適不適合打毛線這件事,只單從打毛線的功能來看,好處多到讓一群正義魔人不斷被打臉。1)手眼協調能力/眼睛要和手配合,毛線才能穿對位置。2)雙側協調能力/兩隻手要能夠交互運用,才能完成作品。3)視知覺能力/眼睛必須要能夠看清楚毛線的排列,才有助於下一步動作,或是找出錯誤的地方。4)記憶力/打毛線需要記住步驟,這就不用贅言了。5)肌耐力/想打出成品,不只身體肌肉要能維持坐姿,雙臂也要有足夠耐力,才能讓雙手協調動作。6)精細動作/要能好好的運作器材,雙手一定要靈活。7)專注力/不專心怎麼能打出好成品呢?(本文摘自/請問阿鎧老師/平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