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今天的課程是要去大安森林公園找陌生人玩遊戲。宥辰一聽到,立刻「麼?」、「真的假的,今天是要去教室外面玩?」,他簡直樂呆了,講話的聲音,完全高上八度,尖銳而興奮的語調,不斷的從他嘴巴裡,興奮得冒出來、冒出來,直到要步出門口,打開鞋櫃的那一剎那。孩子缺乏安全感 都是家長造成的「我們不帶家長去嗎?」像這種「原本要出門的興奮一下子全不見了,語氣透露著擔心,好像少了家長跟出門,自己連呼吸都有困難」的情況並不誇張,此時的宥辰非常非常缺乏安全感,想著萬一出門等一下口渴怎麼辦?萬一待會肚子痛怎麼辦?還可能會在半路踩到個石頭,摔個狗吃屎怎麼辦?這些孩子的擔心也表示,平時孩子只要一個眼神,一聲唉唷,家長就會立刻填補孩子的憂心。或是當孩子「看起來」有一絲危機要發生,家長就會立即出聲「不可以」,神之手隨時駕臨,保護無所不在。或許這很像是平常總是會帶著導航出門的,今天導航送修了,開著車子在路上,突然感覺到的那幾許徬徨。缺乏經驗 會對新事物感到憂心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孩子身邊就像有一個隱形防護罩,一切的危機跟嘗試都被阻隔在外,平常孩子感受不到真實事件發生的自然結果,缺少自主機會,一切都有一個人在旁邊嘮嘮叨叨,管東管西;然後突然有一天,孩子可以離開保護罩探索真實與新鮮了,這可真是一個天大的禮物,從天而降。不過,當真要拆開禮物,除了興奮,還真有點膽怯,他們膽怯的是,究竟這個禮物該不該拆?過去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情,萬一裡面是一個炸彈,那怎麼辦?或是什麼噁心的東西,不對!搞不好根本是一個「恐怖箱」,才不是什麼禮物咧!遇到第一次發生的問題,不安跟緊張、需要別人幫忙的念頭快速浮現腦袋,這似乎是每個人遇到緊張焦慮時,都會有的共同反應。然而這樣的狀態愈多,也愈表示,孩子的自主機會太少,缺乏生活經驗,因此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孩子雖然感覺到快樂,但是很快的時間之內,孩子又會擔心自己沒有能力解決接下來將發生的問題,因此在面對到快樂的同時,突然又會快速的轉進憂傷。遇到這類型的孩子,爸媽該怎麼做?1) 多讓孩子擁有生活自主嘗試機會/例如:自己收書包、吃完飯自己收碗盤、自己洗碗。給孩子多一點打理生活的機會跟時間,甚至故意把生活中的問題丟給孩子,例如:爸爸媽媽突然口好渴、腳好痠,怎麼辦?讓孩子試著去解決問題,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能做的事情變多了,獨立性也變高了。提醒爸爸媽媽,在開放孩子自主經驗的同時,請不要一直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現在又做對了什麼?又拿捏、問題的衡量。如果不管孩子怎麼做,都是得經過家長的頭腦來判斷好壞,孩子是沒有學會自主能力的。2) 開放孩子的真實生活經驗/事件發生的當下,可以提醒孩子等一下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但也可以連提醒都不要),但請絕對不要干涉孩子的行為,讓孩子體驗真實結果。好比當孩子在椅子上扭來扭去,眼看手上的布丁就要打翻了,爸爸媽媽可以提醒孩子:你一直扭來扭去沒有坐好吃,我擔心等一下布丁就會翻倒了。但請不要直接移動孩子布丁的位子,或是幫他把椅子拉遠一點。就坐著看孩子打翻布丁,並且教他如何承受這個後果,怎麼自己解決。(當然,如果你已經忙到快斷氣了,那就先照顧好自己吧!)當孩子的真實生活經驗增加,獨立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多,遇上自己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孩子會更願意自己試試看;這個時候你將發現,面對到雀躍機會時,孩子不再快速轉變成憂傷、焦慮,而是會顯得興奮、快樂(當然也還是會有緊張),因為此時的他,已經深深的相信,他有能力可以掌握自己,也相信自己能在過程中表現得很好,展翅高飛。(本文摘自/孩子的天才,需要蠢事許可權/大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