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冷忽熱

支氣管過敏族群要當心 專業女中醫 三穴道兩茶飲助改善

支氣管過敏族群要當心 專業女中醫 三穴道兩茶飲助改善#忽冷忽熱

時節將進入春分 ,天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出門在外應該使用洋蔥式穿法,才不會因為溫差大而誘發支氣管敏感。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表示支氣管敏感的人來門診看診愈來愈多,不小心就容易引發支氣管炎。尤其對於敏感族群,更是天氣一變化就飽受鼻塞、打噴嚏、咳嗽、卡痰等各種不適症狀干擾,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氣管敏感是常見的都市病,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更為多見,臨床上病人會出現喉嚨癢、咳嗽、咽喉卡痰,甚至晚上咳醒,嚴重影響睡眠,甚至併發過敏鼻炎,出現鼻水倒流,止也止不住。 莊可鈞中醫師表示氣管敏感常見的原因包括: 1.由感冒併發咳嗽,繼而發展至久咳不癒 2.換季期間,氣溫變化大,白天和夜晚溫度甚至相差十度以上 3.常喝冰冷飲品導致支氣管過度刺激 4.接觸異味如二手煙等也會容易誘發氣管敏感咳嗽 5.本身有哮喘病史或家族氣管敏感病史的患者 莊可鈞中醫認為,氣管敏感的根本原因為肺、脾、腎三臟之氣不足,人體容易因外界氣候或環境變化而出現功能失常,導致肺氣上逆,出現咳嗽咳不停 治療方面,中醫強調標本兼顧,在宣肺、降肺、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同時,也要補益肺脾腎之氣,以除病根。脾虛容易生痰濕,引起咳嗽夾痰;腎主納氣,即是吸入的氣,必須經過腎臟攝入,呼吸才能順利通暢,若腎納氣不良,則容易引發氣喘。所以,莊可鈞中醫認為舒緩支氣管敏感造成的咳嗽,應同時使用補脾益氣和補腎納氣的中藥,並同時兼顧宣肺及降肺氣。日常生活注意避免吸入冷空氣,避免接觸致敏原如動物、毛娃娃、地氈、裝修用的甲醛、塵蟎等。在家也應該常洗棉被床單避免塵蟎滋生。 推薦茶飲 ●百合玉竹潤肺茶 材料:百合5g、玉竹3g、沙參3g、杏仁3g、陳皮2g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開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 功效:百合、玉竹、沙參滋陰潤肺止咳,杏仁止咳平喘、陳皮理氣化痰,諸藥合用潤肺止咳化痰,改善氣管過敏症狀。 ●黃耆補氣茶 材料:黃耆5g、黨參4g、白朮2g、杏仁3g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開水,煮沸後放涼即可飲用。 功效:黃耆、黨參、白朮補氣健脾,杏仁止咳平喘,諸藥合用可補氣化痰止咳,改善氣管過敏症狀。 穴位按摩 ●天突穴 位置:頸前正中線,胸骨上窩中央 功效:此穴可通利肺氣,止咳平喘。 ●合谷穴 位置:拇、食兩指會合處 功效: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可止咳平喘。 ●尺澤穴 位置: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功效:清宣肺氣,瀉火降逆,支氣管敏感時可按壓尺澤穴舒緩症狀。  

可樂尿、手腳無力 這罕病上身

可樂尿、手腳無力 這罕病上身#忽冷忽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起床如廁,尿如可樂!42歲的洪小姐5年多前感到走路會喘,臉色也變得較蒼白,某天雙腳背腫的跟麵龜一樣,連鞋子都塞不進,卻怎麼也檢查不出原因,進行血液科抽骨髓及流式細胞儀檢查後才確診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確診後每1到2個月就要輸血500C.C.,輸血後手腳會突然無力、經常發燒或忽冷忽熱,某天甚至在一起床如廁後發現整個馬桶都充滿深紅色的血。夜間睡覺時易溶血 起床後會有可樂尿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輸血醫學科主任邱宗傑表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aemoglobinuria,)簡稱PNH,是一種罕見溶血疾病,患者的紅血球缺乏保護蛋白而易引起溶血反應。患者在睡覺時容易發生溶血,釋出的血紅素會經由腎臟排到尿液裡,因此睡醒後第一次如廁會呈現可樂般的顏色。6歲至82歲男女皆可能發生,平均好發年齡為30歲,盛行率為百萬分之15.9,發生率為百萬分之1.3,推估全台約365名罹患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疾病。主要症狀為疲倦、貧血、呼吸困難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常見症狀為疲倦、貧血、呼吸困難、慢性腎臟病、腹痛、肺動脈高壓、勃起障礙等,邱宗傑主任強調,由於症狀普遍,不易察覺因此易延遲診斷,目前推估全台灣有300多名患者,但實際確診者只有100多人,2倍以上的病患尚未確診。邱宗傑醫師指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病人發生靜脈栓塞的機率是正常人的62倍,約40%-67%PNH患者死亡是因血栓引起的,血栓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當患者出現腹痛、胸痛、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時,其血栓的風險也顯著提高,也因此PNH患者五年存活只有65%。單株抗體治療可大幅提高患者存活率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侯信安指出,目前治療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方式有3種,分別為可短暫緩和症狀的支持性療法(如輸血、類固醇藥物、雄激素、抗凝劑和補充維生素等、風險較高的骨髓移植以及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其中,單株抗體治療不僅可以大幅提升患者存活率、減緩腎衰竭,有助於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國外研究顯示以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後,能良好控制PNH患者溶血,血栓減少92%,93%的患者腎功能有改善或穩定,能在一周內顯著改善疲勞症狀,而且作用持續長達13個月,目前台灣已健保給付單株抗體用於治療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為PNH患者帶來一線生機。 

防缺血性中風 泡湯5點建議

防缺血性中風 泡湯5點建議#忽冷忽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秋冬時節將近,在寒冷的天氣下泡個湯總是讓人覺得全身舒暢,所以泡湯總是受到男女老幼的歡迎,然而不是每個民眾的體質都適合泡湯,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在冬天容易因為循環變差,加上天氣冷容易血管收縮造成血壓上升,泡湯反而可能讓疾病惡化,甚至引起嚴重的併發症。血管急速舒張 易引起心肌梗塞另外,許多人喜歡一下泡冷泉,一會兒再泡溫泉,提醒民眾,持續冷熱交替可能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容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而衛福部國健署曾特別提出相關注意事項,提醒心血管疾病病人參考:1)    時間不過長 /避免泡太久,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2)    動作不過快 /動作放緩,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因此,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3)    泡湯不獨享 /泡湯時最好有親人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4)    冷熱不交替 /切勿忽冷忽熱,糖尿病病人、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病人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冷熱溫差大易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5)    酒後不能泡 /酒後需間隔2小時才能泡湯,若剛吃過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也要避免飯後馬上泡湯,最好等飯後1.5小時或2小時再進行,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溫泉刺激,恐怕心臟負荷不了,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

天氣忽冷忽熱 30歲男腦出血單側無力

天氣忽冷忽熱 30歲男腦出血單側無力#忽冷忽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近日氣候忽冷忽熱,正是腦出血(俗稱出血性中風)的好發期。以往大家對中風病人的印象,多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但近日卻有名30歲青年,無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病史,某日突然自覺左側無力入急診,經腦部電腦斷層檢驗後診斷為右側的腦內出血,幸發現的早,在緊急處理治療後,現已出院修養。典型症狀:噁心嘔吐、頭暈無力顱內出血(ICH)是指腦中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因此由血管獲得血液的腦細胞受到破壞的同時,由於出血壓迫周圍的神經組織而引起障礙。此症狀會增加腦部耗氧量,進而造成腦部氧氣供應不足。病患會出現噁心嘔吐、頭暈頭痛、意識模糊、肢體無力及血壓升高等症狀。嚴重的顱內出血預後較差,甚至造成死亡。飲食控制、適當運動預防衛福部桃園醫院病房護理師林念儀說,預防勝於治療。平日裡需飲食控制,多吃蔬果少油炸飲食及飲酒、適當運動(如走樓梯、步行半小時、提早下車走路)、體重的控制、每日監測血壓的變化、天冷時穿著保暖及配戴帽子,都是減低中風危害的方法,若出現單側肢體無力、全身或局部身體抽蓄、嚴重頭痛、視力模糊等狀況時,應立即前往醫院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