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長時間準備大考的學生,終於學指考結束了,但接著而來的是令人屏息的放榜時刻。考試結果普遍影響考生人生的方向和命運,所以學生與家長都容易產生換得患失的壓力,常感受到焦慮挫折、對於考試的表現沒有信心。據研究指出,追求完美主義的年輕人,恐增自殺風險。隨著放榜時間將近,考生心情隨著同儕之間、師長與父母的關切而起伏不定,如何調適壓力成為重要的議題。完美主義不利心理健康 恐致憂鬱、焦慮、厭食一般人認為自我要求完美很好,有助於學業和工作。但越來越多心理學研究發現,完美主義不利於心理健康,容易自我批判及害怕失敗,越來越不快樂,並且和憂鬱、焦慮、厭食等心理問題有顯著相關,家長應多給予肯定並留意子女身心狀況。面對焦慮緊張的4項建議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王雅甄表示,一般而言壓力的來源來自於外在環境的改變,也會受自身認知及調適的能力而有差異。個性較為焦慮、緊張、自我要求高的考生,常常在未應考前就設定較高的目標,跟著擔心自己達不到,因此帶著壓力應考而失常。王醫師對此有幾項建議:1)在大考前確實設定各階段的讀書計畫,紮實執行直到應考,減少擔憂的時間,就能避免考試壓力變成心理負擔。2)將大考視為人生中的一個考試,並非決定未來的唯一途徑。3)等待放榜前的時間,維持每天的常規生活,正常飲食與睡眠,透過穩定的生活結構讓焦慮的心情平穩。4)焦慮的家長應減少在孩子面前針對成績的叨念;因家長的焦慮也會誘發孩子的焦慮和情緒,應一同管理自己的焦慮情緒。課業壓力大!研究:體能活動減少焦慮感王醫師也建議,壓力很大時,要適度地參與自己有興趣,又可紓解壓力的活動,例如:適度的運動、聽音樂、逛街、看課外讀物等休閒,或是找好友聊聊、找信任的師長討論等,可有效降低和紓解壓力。根據調查發現,因情緒不佳而去運動的學生,有82.2%認為運動過後心情會變好。建議學生們可多從事慢跑、快走、定點伸展操、跳繩等,甚至養成習慣,以面對大考壓力及降低焦慮感。建議親子一起找自我獨特性 建立腳色定位與價值王醫師表示,人生有許多考驗,藉由適度的調節技巧、穩定的環境與人際支持,多能助我們安然度過各種風浪。父母在親子教育中也應多鼓勵孩子欣賞自己的優點,不論是想法、外貌、個性等,從中找到自我的獨特性,社會的形成本來就是多元的,幫助他們看到自我所擁有,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助於Y世代青少年減緩焦慮及憂鬱,重拾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