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顏患者

罕病皮爾羅賓症 顱顏患者勇敢做自己

罕病皮爾羅賓症 顱顏患者勇敢做自己#顱顏患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11歲徐仁萱,患有皮爾羅賓症。媽媽在懷孕時,照超音波並無異樣,直到生產後才發現孩子患有罕見疾病。仁萱媽媽說:「前3個月幾乎天天以淚洗面,覺得沒讓她健健康康生下來是我的錯。生下後也不敢跟婆家及娘家說,怕他們擔心。」皮爾羅賓症的出生機率在二千分之一到三萬分之一,主要有三大症狀,小下巴、舌後垂、顎裂,九成的皮爾羅賓寶寶有腭裂,通常會呈現U 型的腭裂,跟真正的腭裂有所不同。皮爾羅賓症跟40多種其他疾病有相關,所以需要做基因檢測來看有沒有其他的問題。皮爾羅賓症發生的原因,在胎兒發育的早期,舌頭位於兩片垂直分開的顎板之間,到了第8至l2週,胎兒舌頭開始下降,而兩邊顎板水平抬起,於中線接觸融 合,正常的顎部發育隔開了口腔和鼻腔。如果某種因素引起下顎發育受阻,譬如說子宮內下顎的壓迫,則會出現下顎後縮,阻止舌頭的下降,使顎板無法中間接觸融 合造成顎裂。臨床上有多種因素已經知道,如基因異常、染色體異常、母體懷孕期間酗酒或服用某些藥物、羊水過少或子宮構造異常等皆可能引起皮爾羅賓症。皮爾羅賓症其他可能合併的異常臨床上有語言發展遲緩、智能不足,或小腦畸型、水腦症等,也有人報告過喉軟化和頸椎異常。百分之十五的病人可能合併先天性心臟缺陷。眼睛和耳朵可能合併異 常,但較少見。手指腳趾的畸型則稍微常見。這些需要各專科醫師們的會診與共同照顧。仁萱媽媽表示:「仁萱剛出生一個月時,都會吐奶,怎麼養都養不大。後來慢慢發現每次只能餵30cc,每半小時餵一次。仁萱睡覺的時候也必須注意是不是無法呼吸,因為過小的下顎會使舌頭擠在口腔後方,阻礙呼吸,有幾次因為呼吸困難整個臉都變成了紫色。」為了照顧孩子,仁萱媽媽幾乎沒有休息也不敢入睡,每天盡心盡力照顧,害怕有任何閃失。仁萱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成了一個溫暖善良的人。就讀四年級的仁萱頭腦非常聰明靈活,不只常常在朗讀、演講比賽中獲獎,學校成績也名列前芧,當選為模範生。皮爾羅賓症患童 需採俯臥姿勢皮爾羅賓症目前並無藥物治療,只能針對症狀治療。因為患童的下顎發育不良,常有呼吸困難的問題,父母需讓患兒採俯臥的姿勢且避免仰躺,以保持呼吸道暢通,若姿勢的調整仍無法改善患兒的呼吸問題,嚴重時需要施行氣管切開術。上顎裂的症狀則以手術修補,手術的施行的時機依生長發育的快慢而有所不同,又因顎裂易影響患童的語言發展,所以需會診語言治療師。而下顎發育不良嚴重時,可考慮進行骨骼擴增術(Mandible Distraction),將下顎延長後可使舌頭往前移以減低呼吸道阻礙問題。另外部分患童常有中耳積液的情形,可在中耳放置通氣管改善,同時也要小心中耳的感染,因為會造成短暫或長期的聽力喪失而影響語言的發展。仁萱的二妹在今年出生,亦患有皮爾羅賓症。這次,仁萱媽媽在20週高層次超音波中早已得知,但因為有了照顧仁萱的經驗,所以堅決把她生下來。仁萱對妹妹說:「放心,我們跟別人沒有什麼不一樣,只要有信心、夠勇敢,就算身體有缺陷,都可以克服!妹妹別擔心,姊姊會陪著妳。」

這就是我!勇敢愛自己反霸凌

這就是我!勇敢愛自己反霸凌#顱顏患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首度舉辦「Don’t Tag Me!這就是我!」活動,透過「我與標籤的距離」為題,邀請13歲以上的國人參賽,一起推廣「反霸凌」議題,期盼除了讓顱顏患者不再遭受異樣眼光外,每個人也都能免除可能被霸凌的恐懼。從小不愛讀書 卻被貼上不聰明的標籤金獎得獎人-黃韻文表示「我們從小不會讀書,因此經常被貼上沒用、不聰明等標籤。但是那不是我們真正的樣子,我們在自己的領域,都擁有自已優秀、聰明、有用地方。」許雅瑄接著說:「不論你長什麼樣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怎樣的人,可以不用受到標籤束縛,去完成你想做的任何事。」。批評他人外觀 將成為沒有同情心的酸民銀獎《丑妮瑀》以主角的名字「丑妮瑀」闡述:「以貌取人」,並諷刺現代社會審美觀。銀獎得獎人許博惟說:「平時生活中我與朋友時常會拿外表來開玩笑,生活中何嘗不是一位酸民?誰不是以貌取人?真的有人是只看對方的內在嗎?但自己心態調整與態度回應比外表更重要,要如何高情商的回應對方,其實每次的被貼標籤都是一次情商的考驗與磨練。」治療顱顏患者心理的疤痕 與生理的疤痕同樣重要在面對生活的不便,以及大眾的不理解時,許多顱顏患者會問:「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在這個推崇個體與眾不同的世界,顱顏患者只希望自己和平常人沒有不一樣。因此,基金會也希望透過展覽的呈現,引導民眾思考:如果自己也是那機率1/600的顱顏患者,會怎麼看待自己?又將面臨什麼樣的生活呢?不該讓霸凌 成為孩子內心的傷痛以前,唇顎裂患者幾乎沒有機會接受醫療,有幸得以存活的孩子,成長路上總是遭人歧視、排擠。即便羅慧夫醫師投入唇顎裂治療後,顱顏患童因先天生理條件導致發音不標準,缺乏互動機會導致語言發展遲緩,常被貼上「標籤」嘲笑,而「霸凌」更成為他們成長的必經過程。喜歡自己 也尊重不一樣生命1989年基金會成立後,開始推動大眾教育,讓民眾理解「經過治療,唇顎裂患者跟你我沒有兩樣」,並透過「兒童文學獎」的舉辦、說故事志工深入國小校園,宣導「喜歡自己,也尊重不一樣生命」的理念,接受他們、用平等的眼光看他們。期盼終有一天,顱顏患者能不再因為自己的外表、語言而遭受歧視、霸凌。

捍衛顱顏患者受教權 陳安儀呼籲捐款響應

捍衛顱顏患者受教權 陳安儀呼籲捐款響應#顱顏患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周郁蘋/採訪報導)台灣約有3萬名顱顏患者,有15%家庭有經濟困難,無法負擔手術費用,上小學受教育更是奢望,顱顏患者減少校園的團體溝通後,容易陷入遲緩兒的危機。為了維護顱顏患者的受教權,親子作家陳安儀呼籲,捐款幫助清寒的顱顏患者走入校園,幫助他們安心上學。顱顏患者有臉部唇額裂,需要動手術才能完全治癒,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表示,顱顏患者的智力正常,不過,需要手術的治療,把額裂的部位治癒,順利進入社會。顱顏患者動完手術並走入校園後,在語言、表達、自理能力等,都有顯著的進步。就讀國小一年級的小碩,左右臉嚴重不對稱,患有顎裂,無法清楚說話,平衡感不佳,走路時也會搖搖晃晃,但礙於經濟能力,小碩在2歲時,才開刀修復。現在小碩不但能正常走路,表達能力也和一般年紀的孩童相同,甚至還會和媽媽頂嘴。爭氣的他,在還考到全班第二名的成績。陳安儀表示,治療及受教育能幫助顱顏患者的孩子適應社會,和同齡的孩子學習,能改變顱顏患者的人生,千萬不要讓窮困影響孩童的受教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