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運動

掌握4關鍵 有效降低室內運動風險!

掌握4關鍵 有效降低室內運動風險!#室內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運動時該注意心率、運動強度,還有最重要的水分攝取,但是喝水學問大,不僅要考慮份量,時機也是一項重要的指標。事實上,家醫科醫師表示,運動過程前、中、後期都必須不斷補充水分,健身房盛行,即便在室內運動也應避免「渴了才喝水」,不讓體內鬧水荒才是最正確的應對方式。夏季運動還能從哪方面降低健康風險呢?掌握以下運動時間、出汗程度、最大心率、運動量等4關鍵,就能動的安全又有效!運動前中後補充水分的量及時機知名開業診所醫師林青穀表示,出汗補水很正常,攝取水分的時機相對重要,不但運動前2小時內要持續補充約400cc的水,運動前15分鐘需要再補一次200-400cc的水,另外運動中也應儘記每10-15分鐘補充120-450cc的水量;運動後除了要補到流失體重1.5倍的水量,也建議以含礦物質、電解質的水為主。民眾可自由換算最大心率以避免運動風險林青穀醫師指出,由年紀換算最大心率,就能避免運動強度太高出現胸悶、暈眩、頭昏眼花等症狀。最大心跳率為220減去實際年齡,健康成人的有效運動心率為最大心跳率的60%~85%間,假設一個50歲的人的最大心跳率為220-50(實際年齡)=170,而有效運動心率就會落在102(170×60%)~136(170×80%)間。運動原則是「多比少好」,即便是搭電梯換成爬樓梯也是能夠簡單增加運動量的方式。50歲左右的民眾運動時可以透過「333」來評估自己運動的效果,另一方面,林青穀醫師也認為「運動733」原則,每周運動7次、每次運動30分鐘,運動後心率達到每分鐘130下以上,才能算是有效的運動方式。穿戴式運動裝置能當做降低運動風險的參考林青穀醫師表示,室內運動除了透過運動器材自行監測運動強度、出汗程度,也建議可配戴具備腕式心率感測的穿戴式裝置即時掌握生理數據。除基礎的心率監測外,更可依據相關數據推算出個人的最大攝氧量,作為運動效率及降低運動風險的參考指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