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缺氧

出生腦缺氧 2歲童學會吞第一口食物

出生腦缺氧 2歲童學會吞第一口食物#腦缺氧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吳太太因妊娠高血壓,懷胎七個月緊急剖腹產下「承承」,過程中承承因腦部缺氧,造成吞嚥障礙,但全家人都樂觀面對,帶著他安排語言治療、學習鼻胃管照護,並在10個月大開始學習吞嚥。現在承承已經2歲,日前看到孩子努力吞下第一口食物的模樣,讓媽媽相當感動。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王亭貴教授指出,吞嚥和進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有些孩子因神經性因素、結構性因素或功能性因素形成吞嚥功能障礙,食物從嘴巴移動到胃部的過程中,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進食與吞嚥動作發生困難,以致於食物吞不下去、無法吸收足夠營養,進而影響發育。經過無數次練習 母:感動難以言喻王亭貴理事長表示,6月是國際吞嚥困難意識月,期待藉由承承的故事,以及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舉辦的徵文活動,讓社會大眾更加「認識吞嚥障礙、關心吞嚥障礙」。吳太太分享照顧承承心路歷程,雖然因懷孕生產過程不順,導致孩子起步比一般人辛苦,但全家人並不洩氣,擦乾眼淚陪伴承承踏上漫漫復健路。一開始學習鼻胃管照護並配合到宅語言治療師的指導,從簡單的口腔按摩,練習舌頭動作,到誘發吞嚥反射,經過無數次的練習,直到看著承承小口、慢慢地吞下第一口食物,內心感動難以言喻,她表示「雖然承承比較慢,但承承很努力!」口咽喉構造發育異常 也會吞嚥障礙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周立偉醫師表示,「神經性因素」包括腦部損傷、遺傳代謝問題、特殊症候群、罕見疾病等,會造成口腔感覺、反射與動作功能異常,以承承為例,因出生時腦部缺氧,影響神經肌肉控制,造成吞嚥相關肌肉無力、呼吸吞嚥動作不協調,也無法順利啟動吞嚥反射,才導致吞嚥障礙。「結構性因素」主要是口、咽、喉構造發育異常引起,如喉頭軟化症、唇顎裂、食道狹窄、胃食道逆流等;「功能性因素」是指有些嬰幼兒神經發展及結構正常,但因口腔動作功能發展尚未成熟,伴隨呼吸功能異常,使得吸吮、吞嚥時容易造成嗆奶。積極與語言治療師配合 一定可改善語言治療師陳子雲也強調,嬰幼兒吞嚥障礙治療以協助寶寶建立由口進食攝取足夠營養為目標,藉以減少照護者餵食的費力程度,與降低嗆入呼吸道的危險。例如承承因腦部損傷造成口腔感覺、反射與動作功能的異常,需先透過鼻胃管進食,漸漸地調整為從口進食,再進一步指導家長如何教導孩子認知、理解指令和物品指認的概念,只要家長積極與語言治療師配合,孩子一定能愈吃愈好!

翁吃紅龜粿噎到 腦缺氧6分鐘恐奪命

翁吃紅龜粿噎到 腦缺氧6分鐘恐奪命#腦缺氧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78歲老翁在家吃紅龜粿,因噎住呼吸困難,家人趕緊撥打119求救,台中市府消防局獲報後趕抵現場,發現老翁倒臥客廳地板上,意識昏迷,呼吸緩慢有異音。經詢問家屬表示老翁吃東西噎到了,造成氣管堵塞而呼吸困難,消防人員立即使用喉頭鏡搭配異物鉗取物,為患者取出多塊「紅龜粿」,成功將老翁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引發吸入性肺炎 嚴重會危及生命老翁雖然排除異物,但意識昏迷,因此在救護車上持續給予氧氣治療,並建立口咽呼吸道及生命徵象監測,送抵童綜合醫院急診室進行相關檢查,確認異物已完全於氣管取出,處置後送至加護病房進行氣管內插管合併呼吸器使用,但因食物進入呼吸道引起吸入肺炎,經醫師調整呼吸器,進行呼吸治療與排痰肺部物理治療,合併抗生素使用,住院13天已出院返家。童綜合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林彥甫表示,吸入性肺炎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肺炎疾病,因為老化導致吞嚥功能與咳嗽反射衰退、抵抗力下降等,因此容易導致食物等異物進入呼吸道,造成肺部遭細菌感染而損傷,進而通氣功能受損而呼吸衰竭,嚴重會危及生命。老人家咀嚼能力退化 糯米製品切小塊吃林彥甫醫師呼籲,老人家咀嚼能力不佳、吞嚥功能退化,屬於誤食異物的高危險群,進食時要注意細嚼慢嚥,若食用糯米製品時,更要切成小塊來吃,避免難咬碎而噎到。童綜合醫院急診部緊急救護科主任黃泰霖指出,異物哽塞黃金救援時間只有4至6分鐘,老翁能夠救回一命,多虧中市府消防局第四救災救護大隊梧棲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蔡佟與中級救護技術員林振弘所做的完善處置,立即判斷後使用喉頭鏡搭配異物鉗來將紅龜粿取出,讓呼吸道暢通,避免腦部缺氧或呼吸停止的發生;後續再交由醫院醫療團隊進行治療,接力救命之下,才能讓老翁順利康復出院。

嗶!心跳一停 腦4分鐘就缺氧

嗶!心跳一停 腦4分鐘就缺氧#腦缺氧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0幾歲中年男性,參加星光夜跑,於終點附近店家突然倒下,救護人員以自動電擊器(以下簡稱AED)電擊一次恢復心跳,就近急救診斷為前壁急性心肌梗塞,1位80歲曾姓男性在音樂會中,突然失去呼吸心跳,救護人員立即急救後恢復呼吸,就近送醫,2者皆順利出院。心臟血管疾病 居10大死因前3名國人注重休閒運動與健康保健,近年來路跑、自行車及各項大型戶外活動的機會增加,自從去年八仙塵暴事件後,民眾更加重視到大型活動緊急救護及醫療的重要性,此外,心臟血管疾病長期高居國人10大死因前3名,台灣每年約有2萬人發生心跳停止,而由消防局救護車送醫,這些有許多是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等致命性心律不整。缺氧逾10分鐘 腦部恐永遠死亡進行CPR及電擊去顫,病人才有希望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當心跳停止,腦部在4分鐘後就會因為缺氧而受損,缺氧超過10分鐘後,腦部就可能永遠死亡,當病人心跳停止,卻沒有施行CPR,病人的存活率每分鐘將下降7%~10%,如果能在第一時間實施CPR並且加上AED的使用,和只實施CPR比較起來,存活出院的比率可提升到2倍。AED可自行分析心律 及時電擊去顫民眾往往會擔心要是自己做得不夠專業,反而害了病人,其實AED的操作十分簡易,民眾只要打開機器,聽從語音的指示就會使用,AED可以自行分析心律,提供及時的電擊去顫,拯救病人生命,而且AED是非常安全的,對於不需要電擊的病人,絕對不會施以電擊。心肺復甦、5分鐘內電擊 可保全病人近年來,世界各先進國家都積極地推廣在公眾場所擺放AED,便於民眾取用,台灣也不例外,在目擊病人倒下時,民眾能夠立即協助施行心肺復甦,並在5分鐘內取得自動電擊器(AED)並施與電擊去顫,當救護車與救護技術員抵達時,就能夠保全病人。

吃湯圓噎到腦缺氧 當心5分鐘恐奪命

吃湯圓噎到腦缺氧 當心5分鐘恐奪命#腦缺氧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再過幾天就是冬至,急診科醫師指出,每年小孩、老人家吃湯圓噎到,造成呼吸道阻塞送急診的病例不少,但家人大部分忙著送醫,卻忘了先以哈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將異物迅速排出體外,以致到院時通常已偏晚,腦部出現缺氧現象。阮綜合醫院急診科連守揚醫師表示,吃湯圓時,年長者以及裝有假牙、吞嚥困難的病患要特別當心,因為這些原本就有吞嚥問題的人,卻比較容易發生湯圓噎住的危險,而糯米製作的湯圓入口容易滑入食道,一不小心就會哽住噎到,通常在噎到後,腦部會開始缺氧,5分鐘之後,會逐漸失去脈搏和心跳。把握黃金時間 「哈姆立克法」救命萬一出現湯圓卡在喉嚨時,呼吸困難的緊急狀況發生時,在撥打119,等待醫護人員到來的短暫時間,可以先鼓勵對方繼續咳出異物;若已無法發出聲音,代表呼吸道完全梗塞,要用「哈姆立克急救法」協助排除異物。在施行拉姆利克急救法時,可站在傷患背後,從腋下向前環抱住,一手握拳,拇指對準肚臍與胸骨中間處,另一手包住拳頭,兩手快速向上、向內方向的擠壓,直到異物排出。萬一是自己噎到,週邊又沒有別人可以幫忙,可將肚臍與胸骨中間處,用力的向堅硬、固定的椅背、桌緣下壓,並用力咳嗽,直到排出。  連守揚醫師也提到,倘若噎住的是一歲以下幼兒,先讓孩子臉朝下,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上,頭比胸低,一手固定頭頸,另一手掌從兩肩胛骨間向前拍打,接著翻轉臉朝上,同樣是要頭比胸低,兩根手指放在嬰兒乳線下一指寬處,向下連續擠壓一至二公分,直到異物排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