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年齡

AI軟體輔助1秒準確判讀骨齡,讓孩子不會輸在起跑點!

AI軟體輔助1秒準確判讀骨齡,讓孩子不會輸在起跑點!#生理年齡

近幾年生育率減少,平均每個家庭的子女都變少,父母親十分重視孩子的生長發育,而骨齡是臨床醫師評估生長發育最重要的工具。大陸2013年研究指出每年有超過500,000份以上的骨齡判讀需求,而且需求有持續上升趨勢。台灣雖沒有類似統計數據,但依照各大醫院小兒內分泌科病人近幾年的增加量,推測趨勢是相同的。 台灣健保局統計資料顯示,由2002-2007至2008-2013台灣兒童因為性早熟原因就醫人數上升了約4-6倍,女生性早熟發生率約為男生12-14倍。本院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喻永生主任表示,本院2021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女生初經平均年齡為11歲4 個月,過去30年大約每10年提前4個月之趨勢。 性早熟的病人或因身高問題求診,治療前的診斷依據、治療中的效果評估,以及治療後的預後追蹤,都需要借助骨齡的幫忙 但以往沒有AI骨齡判讀軟體輔助的情形下,可能囿於經驗及某些限制,導致骨齡的判讀有不小的誤差。 喻永生主任說,醫學上兒童有兩種年齡計算方式;一種是生理年齡,一種是骨骼年齡(bone age, BA)。骨骼年齡是反映骨骼成熟度的人工評估年齡,用以推估最後的成人身高。評估骨骼年齡的基礎是根據身體在發育過程中,各個骨化中心(ossification center)會有一定的出現次序和成熟時間。相對於生理年齡、身高、體重,骨骼年齡是種反應身體發育成熟階段上較可靠的指標。評估骨齡方法有很多種,最被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左手X光照射的骨齡評估。以手掌X光片評估骨齡的方法有幾個好處,因為手掌的骨節很多,相對地骨化中心也多,較容易比較出不同階段的骨骼發育。在1900s年代早期的人類學會議就決定統一以左側身體做人體測量之標準。一般來講慣用右手的人多,相對的右手也較容易受傷,因此評估左手比右手來得穩定可靠。 喻永生主任提到,正確骨齡判讀需要長年累積之經驗,然而判讀需要時間且常偏於主觀判斷,因此不同人判讀之間常會有高達1年以上的差距,而臨床上如果骨齡被判定與實際生理年齡有一年以上差距,就達內在生理成熟度異常的標準。由於骨齡判讀的不精準,可能造成許多應被治療的性早熟個案未能得到及時的治療,進而影響了孩子的成長,甚至導致醫病間的糾紛。 美國史丹佛大學2021年以北美放射科學會比賽最強之軟體於六家醫學中心測試,研究成果發現可以將誤差縮至0.45年。本院應用院內研究經費,經過兩位判讀骨齡超30年以上經驗的醫師及與兩位電腦工程師之合作,開發出一套輔助醫師判讀骨齡之AI軟體。軟體先由資深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及小兒影像醫學專科醫師共同定義輸入骨齡資料之黃金標準,以本院過去十年本土性骨齡圖檔之資料來訓練電腦,並應用最新影像處理軟體分析影像,這套軟體去年已獲得專利。這套軟體經證實藉由電腦判讀資訊的輔助,大大改進醫師骨齡判讀之準確性,平均標準誤差值由0.76年降低至0.46年,很接近美國史丹佛大學2021年研究的0.45年之成果。不只如此,該套軟體與本院資深內分泌醫師判斷骨齡的準確率相比,相近度高達0.995的吻合。 此軟體在應用上除了可以改善醫師判讀的準確性外,尚有以下幾項特色: (1)用一般圖檔如jpg即可判讀,不需用 DICOM檔;(2)可網路傳輸雲端判讀;(3)可短時間判讀大量圖檔;(4)只需性別資訊及影像圖檔,不需生理年齡資訊。喻主任進一步表示,此新軟體不需要進入大型醫院之影像處理系統,沒有資安的顧慮。除性別外不需要病人個資,不會侵犯個人隱私,只要將影像上傳APP,經由雲端軟體,短短1秒鐘就判讀完成,不需要花大錢去買軟體,希望有興趣的業者可以一起合作,造福更多臨床需要判讀骨齡的醫師,以及潛在性早熟需治療的孩子,能夠及早獲得治療,不會輸在起跑點上。

生理年齡幾歲?別輕忽自律神經的重要

生理年齡幾歲?別輕忽自律神經的重要#生理年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年近九旬的企業家接受年度例行健康檢查,雖然自覺體能慢慢不比從前,但他仍堅持每天運動2小時。除了日行萬步以上也搭配重量訓練,因此維持很好的體態,上班時也感覺精力充沛。自律神經功能檢查(心律變異性分析)顯示他的自律神經整體活性極高,比實際年齡少30歲以上。一同前來體檢的第二代,雖然年紀較輕但作息不正常,也幾乎沒有運動習慣,自律神經整體活性不僅低於同齡族群,甚至比他的父親還要低很多。自律神經控制人體心跳、血壓、呼吸等重要功能家醫科醫師康宏銘表示,自律神經控制人體的心跳、血壓、呼吸、消化道、膀胱、腺體分泌等功能,對身體健康相當重要。目前多以心律變異性分析(HRV)檢查來量化自律神經的功能,利用心跳與心跳間距的變化,來觀測呼吸運動、血管運動與內分泌活動的狀態。藉由數據分析與頻譜轉換,可以測量交感神經活性、副交感神經活性,以及自律神經整體活性。康宏銘醫師解釋,自律神經整體活性會隨著年齡而變化,自20歲後開始逐漸下降,40歲後更是明顯降低。一般來說年輕男性的交感神經活性較高,年輕女性以副交感神經的活性較高,隨著年齡增加兩者逐漸接近。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有如油門與煞車,必須有一個適當平衡;自律神經整體活性是越高越好,代表一個人的生命力旺盛與否。除了外觀 可從4項指標來測量生理年齡一個人的年齡不能只看身分證,還要看生理年齡!除了從外觀來看是否有皺紋、白髮等,也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測量:(1)體適能狀態,包括肌肉質量和骨質密度等;(2)動脈硬化指數,可以測量血管年齡;(3)內分泌狀態,包括生長激素(IGF-1)、性荷爾蒙等;(4)心律變異性分析,可以測量自律神經整體活性。以上幾項都有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的特性,因此也是評估生理年齡的指標。坐息規律、運動習慣、必菸酒噪音等 可提生自律神經功能康宏銘醫師表示,有許多因素會影響自律神經的活性,如年齡、性別、壓力與情緒、睡眠狀況、體適能好壞、有無規律運動習慣、有無慢性疾病(特別是糖尿病)等。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固定的體能鍛鍊,避免菸、酒、噪音暴露,適度放鬆活動(禪坐、瑜珈等),並配合均衡飲食、控制體重,都能提升自律神經功能。最後康宏銘醫師提醒,自律神經整體活性高代表身體的抗壓性高,可降低心肌梗塞、腦中風、失智症、癌症的發生率。平時養成良好運動及生活習慣,能提高自律神經整體活性,讓生理年齡比身分證上更年輕。

「生理年齡」老化 台日韓陷血糖危機

「生理年齡」老化 台日韓陷血糖危機#生理年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工研院民調顯示,民眾願意自費健康檢查,87.3%認為健檢是讓掌握身體狀況方法,但44%民眾面對健診報告紅字不知所措,也認為健檢後想要更健康,卻無從獲得根據自身狀況的實質改善建議。顯示民眾對自己的健康有很大矛盾,不知道如何促進健康。血糖年齡老化 台、日、韓皆陷危機過去健檢只能驗出病症,錯失亞健康人群。根據生理年齡,更加強預防醫學的功用。南韓在抗老醫學、美容醫學層面在亞洲居領先地位,10幾年前就開始運用大量亞洲人的健檢數據,以統計模組分析方法開發生理年齡分析引擎,將複雜的健檢報告數據,轉化成「生理年齡」,並提供個人化的健康改善方案,做為疾病風險預測及健康改善執行。韓國專家裴哲永博士表示,根據樣本統計分析,台灣民眾在代謝症候群5大項生理年齡,都略低於南韓及日本的生理年齡,但台、韓、日的血糖年齡則都出現老化狀態,台灣民眾要改善飲食不良習慣。肺部年齡老化則有2項可能原因,包括空汙、霧霾影響肺部,以及缺乏運動導致肺功能下降。健康檢查過後 更重要的是改善建議工研院IEK民調中顯示,檢後健康改善建議是目前台灣自費健檢讓民眾較為詬病服務較缺失的部份。1990年代,互聯網開始被運用在商業用途上,而在互聯網基礎下所延伸的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技術,如今已經走入人類生活及商業活動等領域,其中健康醫療被認為是最有運用潛力的領域之一。謝邦昌院長認為,現今導向是人工智慧(AI)跨領域產業聯盟,健保資料庫的整合,智慧醫療、遠距照護還有雲端控管都是未來趨勢,更可利用疾病預測模型提早防範疾病發生。開業醫檢師王欽堂認為,移動互聯網結合雲端運算,讓民眾走向及時便利的健康管理,但需要透過各健檢單位以及相關領域合作,共同為民眾的健康把關。台灣健保、醫療支出持續的成長,但台灣民眾的健康狀況卻每況愈下,台灣人健康指數僅居全世界第45名,原因在於健檢後沒有相應解決方式以及民眾危機意識低。應該重新思考健康檢查應該帶給民眾什麼新定位。健康檢查不該只是找疾病,而是能透過健康檢查的數據,給予民眾更精準的健康促進方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