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麻

這樣玩小孩!小心罹嬰兒搖晃症

這樣玩小孩!小心罹嬰兒搖晃症#腦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嬰幼兒會被劇烈搖晃的情形常常是因為寶寶哭鬧不安,而照顧的大人無法安撫讓小孩安靜下來時,因氣憤或挫折的情緒導致失去控制,將小孩緊抓抱起劇烈且無數次快速地搖晃嬰兒,此為「嬰兒搖晃症候群」,後果可能造成小孩的腦損傷、失明、癱瘓、抽搐痙攣,甚至死亡。發生的年齡從新生兒至4歲都有,大部分病例發生在1歲前。造成嬰兒搖晃症的7個危險動作 過度猛力上下或前後搖晃寶寶。 反覆將小孩拋向空中,例如「拋高高」遊戲。 把嬰兒放在大腿或膝蓋上用力晃動,例如「搖到外婆橋」遊戲。 抱著嬰兒像旋轉木馬般旋轉。 用力將寶寶摔在床墊或沙發上。 乘坐沒有辦法支撐嬰兒頭部的摩托車。 乘坐時未依規定使用的汽車安全座椅。搖晃可能造成出血或神經傷害嬰兒(特別是新生兒),頭部組織尚未發育完全、腦部的水分含量較高、髓鞘化未完全、囟門沒有閉合,小腦袋就像是易被破壞脆弱的豆腐,受到不適當搖晃時,可能會出現看不到的損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督導長劉文琪表示,寶寶的身體比例與大人不太一樣,頭通常佔了身體全長的1/4,加上3個月前的寶寶脖子和腦部柔軟且脆弱無力,脖子內部重要的各種組織(如管控呼吸反應的頸椎)卻又非常重要,若不當的搖晃(特別是如拋接等上下方向搖晃)導致受傷,便極有可能使寶寶於未來出現發展遲緩的現象。嬰兒因被搖晃造成腦部更被扭曲和壓迫,造成腦部程度不等的傷害:(1)腦部的表淺靜脈連結著腦部和硬腦膜,而硬腦膜緊貼在顱骨內側,當這橋樑靜脈受到牽扯而超過它們的彈性張力時,就會破裂出血,造成硬腦膜下血腫或蜘蛛膜下出血。(2)腦部撞擊到頭顱骨的內緣,造成腦組織直接的受傷。(3)腦部深層的組織和神經纖維,在劇烈搖動時被破壞斷裂。(4)嬰兒被搖晃時停止了哭泣也停止呼吸,使得身體特別是腦部氧氣的供應不足,進一步造成腦組織不可逆性的傷害。(5)受傷的腦細胞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導致腦組織的缺氧更嚴重或直接造成腦細胞破壞死亡。嬰兒搖晃症的臨床症狀除了劇烈搖晃會造成嬰兒或寶寶受傷,其他動作也可能導致傷害。當孩子發生搖晃症候群時,身體會出現非常不舒服徵召,寶寶可能會出現不明原因尖銳的哭鬧、不安煩燥的情緒,若伴隨四肢無力、腦部不自主放電而出現的抽筋狀況,甚至是昏迷、嗜睡、不停流口水、嘔吐、呼吸加快、體溫下降、心跳過慢都應盡快就醫,並把觀察到的所有細節告訴醫師。嚴重者可能呈現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甚至死亡。其他常合併的發現有視網膜出血,顱骨骨折,肋骨、鎖骨骨折,頭臉或身體皮膚瘀血等。後遺症如:失明、癱瘓、學習障礙、動作發育遲緩、語言障礙、腦性麻痺、動作發育遲滯、癲癇。後續可能需安排許多復健,如物理、職能及語言等治療,長期仰賴藥物控制癲癇,造成孩子生活適應、自我照顧能力、自我形象、情緒、人際、學習等問題。安全抱小孩 避免無法挽回的遺憾小兒科醫師叮嚀家長,大部分嬰兒在出生後數個月內會有情緒不易安撫或哭鬧的情形,大人要學習如何處理,不管任何理由絕對不能搖晃小孩。抱寶寶時,頭、脖子、背部要維持一直線,一起移動,大人雙手同時托著寶寶的頭與背,切記一定要把頸部支撐好,避免頭部劇烈搖晃。萬一不小心真的搖晃了嬰兒,切記要立刻送醫,就診時一定要告知醫師,及早診治有助避免無法挽回的結果及減少後遺症的發生。另外,可參考國民健康署健康99網站「嬰兒搖晃症候群」動畫影片(https://youtu.be/NqvdMtmtkbc),讓照顧者更清楚了解其成因及症狀。

中醫針灸 自閉症、腦麻也可治

中醫針灸 自閉症、腦麻也可治#腦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針灸療法傳承至今已有四、五千年歷史,利用一根小小的針治療各種疑難雜症,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中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孫茂峰說明,針灸是一種物理治療,包含針和灸兩大部分,針刺治療的原理是將針刺到人體特定部位,透過神經或內分泌系統的傳導來改變人體生理或病理,調整人體的內部平衡。灸則是運用溫熱療法,對於中醫俗稱的寒性體質或病症都能達到治療或預防的作用。心理問題的治療基本就是在調節平衡針灸治療範圍廣,心理問題也能透過針灸得以改善,孫茂峰醫師表示,「心理」中醫把它稱為「神」,意旨是心裡的活動或是腦部高級中樞的一個功能,心理問題像是精神病態、情緒憂鬱等問題就稱為「失神」,指的就是高級意識中樞或是行為失去了常態,中醫將腦部的活動都歸在心,心是五臟六腑的一環,當心失衡的時候就會產生病態,心理問題的治療基本就是在調節平衡。常見的心理疾病像是自閉症是因為腦部的高級中樞出現三大方面出現障礙:人際關係、語言溝通、認知功能,主要還是表現在「神」的方面,治療方法主要是用頭皮針,將針刺在頭皮上,在頭皮上做一些刺激,透過頭皮的反射去刺激腦部特定的組織,在認知思維的區域,把不足的部分能提升,進而達到改善的目的。腦性麻痺應採取綜合治療 復健搭配針灸與推拿按摩腦性麻痺也可透過針灸進行治療,腦性麻痺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出生時因為早產腦部發育未成熟、生產過程不順利導致腦部缺氧受傷或是出生後腦部受到傷害,以致腦部出現問題,腦性麻痺一定伴有肢體運動功能的障礙,還可能併有智能、聽力、視力方面的問題,尤其是運動區一旦損傷,就會造成肢體運動功能的障礙,古代治療方式包括針灸、推拿按摩、服藥,腦性麻痺應是要採取綜合治療,除了西醫的復健以外,搭配中醫針灸與推拿按摩,更可加強療效,針灸的治療腦性麻痺的原理主要是用頭皮針,透過頭皮上特定部位的刺激並反射到腦組織,讓腦組織的分化跟代償可以更好。針灸前不要空腹 空腹血管收縮容易造成暈針的現象孫茂峰醫師表示,一般的針灸,尤其是所謂的針刺還是有些許的危險性,雖然比例很低但還是有可能發生,因此務必要特別小心注意,在針灸之前不要空腹,因為空腹的時候血管收縮,容易造成暈針的現象,暈針是較為常見的狀況,有些第一次扎針的病人可能是由於心情緊張害怕、前一晚沒睡好,或是因為空腹血流不夠,在扎針的時候血管收縮,尤其是腦部的血管收縮就會導致暈眩甚至是昏倒,暈針只需把針拿掉並躺下來休息2~3分鐘就可恢復。另外也可能會血腫由於人體內有很多小血管且位置較難掌握,若是扎在小血管就會產生瘀青,病人要注意的是針灸治療過程應保持心情輕鬆,另外,因為針灸常常是需要留針,應好好躺著休息,避免亂動而動到原本的位置或是到更深的位置, 前一晚不要熬夜或酒醉,避免造成神經不必要的反應。

中醫針灸 自閉症、腦麻也可治

中醫針灸 自閉症、腦麻也可治#腦麻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湯蕎伊) (受訪者/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中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孫茂峰) (圖片/孫茂峰醫師、優活健康網) 針灸療法傳承至今已有四、五千年歷史,利用一根小小的針治療各種疑難雜症,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中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孫茂峰說明,針灸是一種物理治療,包含針和灸兩大部分,針刺治療的原理是將針刺到人體特定部位,透過神經或內分泌系統的傳導來改變人體生理或病理,調整人體的內部平衡。灸則是運用溫熱療法,對於中醫俗稱的寒性體質或病症都能達到治療或預防的作用。 針灸所使用的針歷經了長時間的演變與進化,早期是將石頭磨利製作成針,稱作「砭石」,而後隨著時代的演進,出現用動物骨骼做成的骨針、用竹子做成的竹針,金屬發明後就有由金屬製作而成的銅針、鐵針、金針等,現今都是使用不銹鋼針,其延展性好且有一定硬度。 (孫茂峰醫師看診情形。 圖片提供/孫茂峰醫師) 心理問題的治療基本就是在調節平衡 針灸治療範圍廣,心理問題也能透過針灸得以改善,孫茂峰醫師表示,「心理」中醫把它稱為「神」,意旨是心裡的活動或是腦部高級中樞的一個功能,心理問題像是精神病態、情緒憂鬱等問題就稱為「失神」,指的就是高級意識中樞或是行為失去了常態,中醫將腦部的活動都歸在心,心是五臟六腑的一環,當心失衡的時候就會產生病態,心理問題的治療基本就是在調節平衡。 中醫原則上將人分為九大類體質,而中和體質占全人類的8~10% ,剩下的90%的人即便還沒有病症出現,但身體已處在不平衡的狀態,根據預防醫學的概念,應先將不平衡的狀態調整為平衡,透過針刺到人體的特定穴位,藉由神經系統的傳導,影響高級中樞的思考、情緒,校正原本失衡的狀態讓中樞能達到平衡狀態。 常見的心理疾病像是自閉症是因為腦部的高級中樞出現三大方面出現障礙:人際關係、語言溝通、認知功能,主要還是表現在「神」的方面,治療方法主要是用頭皮針,將針刺在頭皮上,在頭皮上做一些刺激,透過頭皮的反射去刺激腦部特定的組織,在認知思維的區域,把不足的部分能提升,進而達到改善的目的。 (自閉症是因為腦部的高級中樞出現三大方面出現障礙:人際關係、語言溝通、認知功能。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腦性麻痺應採取綜合治療 復健搭配針灸與推拿按摩 腦性麻痺也可透過針灸進行治療,腦性麻痺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出生時因為早產腦部發育未成熟、生產過程不順利導致腦部缺氧受傷或是出生後腦部受到傷害,以致腦部出現問題,腦性麻痺一定伴有肢體運動功能的障礙,還可能併有智能、聽力、視力方面的問題,尤其是運動區一旦損傷,就會造成肢體運動功能的障礙,古代治療方式包括針灸、推拿按摩、服藥,腦性麻痺應是要採取綜合治療,除了西醫的復健以外,搭配中醫針灸與推拿按摩,更可加強療效,針灸的治療腦性麻痺的原理主要是用頭皮針,透過頭皮上特定部位的刺激並反射到腦組織,讓腦組織的分化跟代償可以更好。 (孫茂峰醫師於英國倫敦西敏大學傳統醫藥學術研討會。 圖片提供/孫茂峰醫師) 針灸前不要空腹 空腹血管收縮容易造成暈針的現象 孫茂峰醫師表示,一般的針灸,尤其是所謂的針刺還是有些許的危險性,雖然比例很低但還是有可能發生,因此務必要特別小心注意,在針灸之前不要空腹,因為空腹的時候血管收縮,容易造成暈針的現象,暈針是較為常見的狀況,有些第一次扎針的病人可能是由於心情緊張害怕、前一晚沒睡好,或是因為空腹血流不夠,在扎針的時候血管收縮,尤其是腦部的血管收縮就會導致暈眩甚至是昏倒,暈針只需把針拿掉並躺下來休息2~3分鐘就可恢復。 另外也可能會血腫由於人體內有很多小血管且位置較難掌握,若是扎在小血管就會產生瘀青,病人要注意的是針灸治療過程應保持心情輕鬆,另外,因為針灸常常是需要留針,應好好躺著休息,避免亂動而動到原本的位置或是到更深的位置, 前一晚不要熬夜或酒醉,避免造成神經不必要的反應。

腦麻兒坐不住?醫師教4招操作防意外

腦麻兒坐不住?醫師教4招操作防意外#腦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媒體報導新竹縣有位腦性麻痺孩童,疑似被特製擺位椅的保護束帶勒死事件,有民眾質疑難道輔具真的會傷人嗎?復健科醫師指出,坐姿擺位輔具適用的對象,多為重度及極重度腦性麻痺無法獨立維持坐姿者,需正確使用才會達到輔具所帶來的效果。輔具適當用  減少攣縮、利於餵食部立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醫師表示,坐姿擺位輔具需藉由坐姿擺位促進身體軀幹挺直和骨盆下肢保持直線對稱平衡,輔具應與物理,職能、語言療育合併使用,促進動作控制能力發展及從事功能性活動、減少攣縮、利於小孩餵食或遊戲進行、及增加社會互動是相當重要的。職能治療師沈靜萍也指出,可能造成腦性麻痺孩童坐不住的原因及在家中可補救的措施如下:1)吊床室效應/帆布材質之坐墊背靠時間久了會造成材料疲軟下陷,造成兒童身體不穩定。可補救辦法為在帆布的坐墊上加放硬式木板和泡棉來提高坐姿穩定性。2)坐太深,易造成骨盆後傾/可補救辦法為加厚背靠墊或調整背靠往前到適當位置。3)坐墊椅套太滑,造成兒童坐不住/補救辦法為改用止滑效果較好的椅套或穿著透氣棉質長褲。4)骨盆定位帶的固定角度不正確或使用不當/骨盆帶一定要能貫穿骨盆兩側,如果沒正確使用骨盆帶,易造成兒童滑落。補救辦法為將骨盆固定帶收緊到僅可一根手指頭進出的彈性。如果擔心有太大壓力到骨盆骨凸的時候,可在骨盆帶兩側使用軟襯墊,反倒是不綁緊時,兒童因往前滑使得骨盆後傾造成尾骨承重,不可不慎。

醫師樂於公益 設按摩站助視障者就業

醫師樂於公益 設按摩站助視障者就業#腦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舉辦健走活動作公益!維欣牙醫醫美聯合診所於29日舉辦第一屆維欣盃樂活健走活動,活動當天不只請來公益團體表演外,還捐出經費協助腦麻及視障朋友找到合適的就業工作,呼籲大家一同關懷弱勢。為公益而走!邱國杰院長表示,此次活動最大的特色是為公益而走,並推動腦麻及視障關懷,將把捐款用在協助他們就業,讓他們能擁有穩定的工作機會;邱國杰院長致力於公益上,他在自家診所內設置按摩小站,不只提供看診病人免費10分鐘的肩頸紓壓體驗、緩解看牙恐懼外,也讓視障朋友有一個舒適的就業環境和穩定的收入來源,相當用心。此外,邱院長亦在佳節送禮時刻,主動詢問腦麻協會的禮盒採購,希望讓朋友吃的開心,同時讓腦麻朋友們有持續的工作機會。為此,更希望透過這次健走活動,號召更多人一起做公益、分享愛。

腦麻病童掌乾坤 布袋戲中重拾自信

腦麻病童掌乾坤 布袋戲中重拾自信#腦麻

專注著手中戲偶的出場與對戲,十歲的陳致宇,站上「阿宇師」的戲棚,演出「南遊記─武顯大帝」,沈浸在忠孝節義的布袋戲世界裡。師徒兩人一搭一唱,老師不時提醒著站上表演台的致宇,戲偶的一舉手一投足,有了不一樣的意義。再來一段扮仙的口白,念起來更是有模有樣。致宇的專注、按步就班,在旁人眼中,是特立獨行的輕度腦麻孩子,團長師父花超過教一般人兩倍的時間引導教戲,但是他對掌中戲的敏銳度,就像天生擁有的戲劇細胞。媽媽感受到兒子的轉變,原本暴燥易怒的他,現在從特教班轉到普通班,一週只要多上三堂國語數學的加強課。手指的靈活度和腦麻缺乏的方向感問題,通通改善了。出生時因為缺氧造成輕度腦麻,致宇用他超乎一般人的「專注力」,三年的時間就成了布袋戲團長的得意門生,也在傳統布袋戲的領域,找到了發揮的舞台。(本新聞由 公視晚間新聞 提供)「健康搜查隊」瞄準你腦袋 就怕你「腦殘」或「頭殼壞掉」!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84&HN_Yr=0&HN_Mon=0隨意替換保養品會過敏? 醫師:隨季節更替較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01&HN_Yr=0&HN_Mon=0大陸保健師拔罐拔出火 齊秦毀容「民俗療法」危險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11&HN_Yr=0&HN_Mon=0

腦性痲痺症孩子 有五大問題須先解決

腦性痲痺症孩子 有五大問題須先解決#腦麻

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小兒腦性麻痹特別門診中,有一群上緊發條的小朋友,由媽媽背著、爸爸抱來、亦或是由阿公阿嬤陪同踏著不平衡的腳步前來針灸,有人口齒伶俐,有人卻不會講話,有人步履蹣跚,有人正在學步,但是他們都是一步一腳印的小勇士,伴著他們的更是讓人敬佩的守護天使。芠芠(化名)是一位腦麻合併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到8歲仍然無法走路,除了雙腳肌肉張力大之外,還有流口水、扁平足、脊椎側彎、語言發展遲緩、先天性心臟病等問題。經過一年耐心治療,可以牽手走路,再過半年可以放手走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蔡文興說,最感欣慰者應是照護她多年的芠媽,身為醫護人員也為她高興,但有更多的感動與佩服這位辛勞備加的媽媽。紘紘(化名)是一位嘴巴甜且機靈的小孩,每次都會讚美漂亮的護士阿姨,令護士小姐心花怒放,也會跟美麗的實習醫師要e-mail,而且每次都可以成功,紘媽時常會與紘紘玩角色扮演遊戲,以啟發他了解各種角色與人際關係的處理。蔡文興說,腦麻孩童四肢張力強,往往影響手部精細動作發展,所以寫字是困難的,紘紘是採一指神功電腦輸入來學習文字表達,手部活動困難打起字來十分吃力,但是他都能一一地克服,小小勇士尋找生命出路,猶如小草之韌性,不畏外在環境嚴格考驗。他表示,罹患腦性痲痺症的小孩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肌肉張力過高流口水發展遲緩脊椎側彎扁平足在此提供臨床上中醫藥心得供參考。肌肉張力過高:以徒手按摩加上電動按摩機輔以藥浴水療是一項不錯選擇。蔡文興說,該院特別研發舒活溫泉泡澡方:以當歸尾、紅花、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續斷、赤芍、細辛、薑黃、桂枝、艾葉、五加皮十餘種中藥組成,讓小朋友藥浴泡澡水療,以達到舒筋活血、通行經絡氣血、濡養全身等養生功效。流口水:蔡文興發現,在小孩下巴廉泉穴處以皮膚針埋針,取得良好效果,家長反映其口中「燕窩」有產出減少現象。發展遲緩:雖說腦性麻痺定義為掌管運動的腦部受損,然罹患此病往往還有其他併發症,包括發展遲緩,中醫稱為先天腦腎不足,輔以補腎醒腦開竅中藥,往往可以收到進一步效果。脊椎側彎:由於掌管運動的神經受損,腰部無力撐起上半身,病童或彎腰趴坐或歪斜坐著,繼而造成脊椎側彎,該門診針對此現象,要求家長平時要訓練病童腰力,協助做仰臥起坐加上捏脊按摩,如果家長行有餘力,蔡文興建議讓他們接受游泳訓練,對於腰力的增進有實質幫助。扁平足:兒童由於運動發育落後,足部得不到重力刺激,無法形成足弓,於是形成扁平足。較嚴重者出現外翻足,乃由於脛骨前後肌癱瘓引起,僅能以足內側著地和負重,內側足弓往往下陷。小孩仍在神經發育時期,可以多做一些抑制足部外翻的動作及強化腿部肌肉運動訓練治療。他最後強調,台灣諺語說:「一枝草一點露」,意思是:就算連一枝小草,上天也都會賜與一滴露水,讓小草活下去。其用意在於勸人不要灰心氣餒,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努力,自有生路。幸好有這群辛苦偉大的爸爸媽媽照護「上緊發條小天使」,移走許許多多坎坷荊棘,讓他們人生路走得更加平穩。藉此提供臨床案例及白袍心聲以抒發對這群媽媽們的敬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