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喝酒嗎?41歲許先生酒量好還懂品酒,應酬交際都不是問題,但這1年來腹部經常隱隱作痛,容易疲累、吃不飽。日前他因為急性腹痛到急診就醫,發現急性胰臟炎並緊急住院,同時被診斷出糖尿病。雖然醫師叮嚀千萬不能再喝酒,但礙於工作所需,出院後他還是回歸應酬生活,直到胰臟反覆發炎數次,最後才決心戒酒,目前持續治療中。
你愛喝酒嗎?41歲許先生酒量好還懂品酒,應酬交際都不是問題,但這1年來腹部經常隱隱作痛,容易疲累、吃不飽。日前他因為急性腹痛到急診就醫,發現急性胰臟炎並緊急住院,同時被診斷出糖尿病。雖然醫師叮嚀千萬不能再喝酒,但礙於工作所需,出院後他還是回歸應酬生活,直到胰臟反覆發炎數次,最後才決心戒酒,目前持續治療中。
46歲徐先生多年來因工作應酬常喝酒,三不五時就因為腹痛而到鄰近醫療院所打止痛針,不痛後又繼續喝酒。此次,因左上腹再次疼痛,且打止痛針也無法緩解,所以緊急到大千綜合醫院急診就醫,醫師從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其胰臟周圍發炎、胰管擴張且胰臟尾部有胰管內結石的情形,診斷為「慢性胰臟炎」⋯
又到了年末尾牙季,竟然有民眾吃到酮酸中毒?日前,一名51歲的男性和朋友一起吃大餐之後,突然發生嚴重的腹痛,伴隨著噁心和嘔吐而前往急診就醫。檢查後發現血糖、血脂肪及胰臟指數皆嚴重升高,血液呈現酸化現象且驗出酮體,診斷為「急性胰臟炎併發糖尿病酮酸中毒」以及嚴重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膽結石與喝酒是引起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原因,3~8%的膽結石病人可能會產生急性胰臟炎,其他原因包括高血脂、病毒感染…等。有高血脂但沒有服藥控制的三十多歲王先生,和幾位朋友一起烤肉,喝了一些啤酒,隔天出現上腹痛的情況。原以為吃壞肚子,自行去藥局買胃藥服用但症狀沒有改善,痛到受不了只好到急診。急診時發現胰臟指數─血清脂肪酶(lipase)和澱粉酶(amlyse)大於正常值3倍以上;三酸甘油酯是正常的5倍,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證實為「急性胰臟發炎」。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原因相當多 其中膽結石與酗酒是最主要原因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主訴是腹痛。其疼痛常在上腹部,為持續且強烈之疼痛,常常必須用到嗎啡類之止痛劑才能緩解,所以沒碰過不知道會如此痛。因為胰臟位於後腹腔、胃的後面,當疼痛常反射至背後,病人常要彎腰曲膝來減輕疼痛,且會有噁心或嘔吐之情形。胰臟發炎範圍會向腸繫膜、腎臟周邊擴散,前者造成麻痺性腸阻塞而有腹脹感;後者則造成兩側或單側腰酸。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廖重慶醫師説,很多人知道胰臟炎和酗酒有關,但還有許多原因亦會導致它的發生。在台灣除了酒精之外,另一常見原因就是膽結石卡住胰臟管開口所導致的膽石性胰臟炎。急性胰臟炎疼痛位置於上腹部 持續且強烈治療胰臟發炎除了要找到成因並處理之外,最主要的是需要低油脂飲食,甚至需要禁食並給予大量點滴補充水分電解質,視情況給予止痛藥物或抗生素也是必要的。而急性胰臟炎的治療,首先必須要禁食,甚至連水都不能喝,以減輕胰臟的負擔。鼻胃管的放置與否,對病人的預後並無明顯差別,所以除非病人噁心、嘔吐嚴重,腸阻塞,否則並不一定要放置鼻胃管。廖重慶醫師表示,大部分的急性胰臟炎病人經治療後症狀通常2~3天內改善,一週內大多可以痊癒。約有15~25%的急性胰臟炎屬於「重度胰臟炎」,常合併全身性的併發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症候(ARDS)、多重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及局部區域的併發症,包括:胰臟假性囊腫、化膿/膿瘍、脾動脈假性動脈瘤或出血、脾靜脈、上腸繫膜或門靜脈栓塞、十二指腸阻塞、總膽管阻塞等。重度胰臟炎平均約有17%的死亡率,需加護治療。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廖重慶醫師建議民眾,要防範急性胰臟炎,最重要就是保持生活正常,少喝酒;若有膽結石引起症狀者,應考慮膽結石的治療;持續高血脂症的病人應接受藥物治療。而一旦發生急性胰臟炎,就應儘速就醫,避免留下後遺症。有慢性病的民眾除了服用藥物和定期追蹤之外,也需要注意飲食。尤其適逢中秋佳節,團圓賞月免不了有聚餐或是烤肉的活動,吃東西除了美味更要注意是否過量,例如:高油脂食物、啤酒、辛辣食物、文旦,這樣吃是胰臟炎的最愛。吃得開心也要適當的自我節制,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才能過個美好的中秋佳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孕婦莫名腹痛別輕忽,當心潛藏危機!一名懷28週雙胞胎的孕婦,因天冷嘴饞吃麻辣鍋,隔天卻嚴重上腹痛,經診斷為高血脂引發急性胰臟炎,緊急從產檢醫院轉至萬芳醫院急診室,最後在萬芳醫院婦產科、消化內科與內科加護病房團隊合力下,成功保住媽媽與寶寶的性命。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樂明說明,懷孕造成急性胰臟炎發生率約一萬分之一,最常見為膽結石所致,其次是高血脂;雖然罕見,但危險性高,稍有不慎就危及母嬰生命。而個案在病發清晨抵達急診室,經會診內科照超音波發現胰臟頭已積水,嚴重發炎;但礙於懷孕,許多藥物與放射高階儀器皆不能使用,只能在加護病房給予正壓氧提高血氧濃度。醫師快手救三命 高血脂、膽結石易誘發到次日凌晨,眼見病人越來越喘,醫療團隊不得已照了X光,肺部已大淹水,強烈建議立即剖腹產。然而,家屬關於是否剖腹始終擺不平,醫師說:「再拖下去就是三條命!」,才終於獲得共識。進入開刀房後,因胰臟分泌大量酵素,王樂明醫師劃開病人腹腔,湧出大量白黃色、如膿的液體且合併前置胎盤的情形,經過一番奮戰,終於接連抓住了兩個各800克左右的小寶寶。因此,醫師提醒,有高血脂家族遺傳的產婦需特別注意血脂情形,配合醫師治療與定期檢測,調整飲食,以免誘發急性膽囊炎。膽結石也是急性膽囊炎的原因之一,若產婦有膽結石沒有排出,可能導致急性膽囊炎,因此提醒民眾定期健檢,配合醫師建議做懷孕計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台商最近在大陸應酬頻趕攤拼酒,有天夜裡腹痛到受不了,原以為是胃痛,但吃了藥還是痛,次日緊急搭頭班飛機回到台灣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急性胰臟炎,幸好及時治療才不致休克,甚而導致死亡。尾牙猛喝酒 胃病、急性胰臟炎患者增每年農曆年前因「趕攤」引起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尾牙症候群」的病患,可要小心。阮綜合肝膽腸胃內科蔡毓洲醫師指出,往年尾牙後,因喝酒導致胃病、急性胰臟炎的病患會明顯增加,上述台商原本三酸甘油脂就偏高,又有膽結石,自然容易因為飲酒過量引發急性胰臟炎。近半數急性胰臟炎的病人都在發病前曾暴飲暴食及趕攤喝酒等,由於大量食物在短時間內進入十二指腸內,引起乳頭水腫以及壺腹括約肌痙攣,並導致胰液分泌量增加,而出現急性胰臟炎。因此已經有高血脂症的患者,最好避免快速大量喝酒及暴食。把握210原則不傷肝另外,很多人應酬季節就容易發生胃黏膜出血、胃潰瘍,甚至是肝功能受損,這都是空腹喝酒及快速大量喝酒引起。而值得注意的是,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在喝酒後的1到1個半小時內就會達到最高峰,尤其是紹興、花雕與洋酒等酒類,酒精很快會被吸收容易醉。因此喝酒要謹記210原則,男性一天兩杯為限,一杯150cc至200cc,以免大量喝酒造成胃潰瘍或急性胰臟炎。避免空腹飲酒 應酬前先吃蛋白質食物若希望能續攤不易醉,建議應酬前先吃些蛋白質食物,可以預防酒力不勝。蔡毓洲醫師也叮嚀,趕攤前可吃豆腐、蛋白等蛋白質或堅果類食物墊肚子,千萬不要空腹,而酒精濃度40%以上的烈酒一天不能超過200c.c,白酒可加白開水,烈酒可加冰塊稀釋,趕攤後喝果汁解酒,加速酒精代謝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1歲黃先生,因腹痛至醫院就診,住院隔日發燒,3天後併發下腹疼痛、腹脹及呼吸短促情形,經醫師診斷為重症急性胰臟炎,入住加護病房,所幸於2週後康復出院返家。黃先生表示,本身有胃潰瘍及高血脂症之病史,平時有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的習慣,此次因腹痛入住到加護病房讓他備受煎熬,痛定思痛,再也不敢喝酒,往後也會好好注意飲食方式並且養成定時健康檢查的好習慣。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何明印醫師表示,胰臟炎典型症狀為上腹部的持續性疼痛,可能合併噁心、嘔吐及腹脹,常擴散放射至背部,當進食油膩、油炸等高脂肪食物或採俯臥姿勢及飲酒則會有劇烈的疼痛感,而屈膝彎腰則可減輕疼痛。長期酗酒恐誘發常見引發胰臟炎的原因為酗酒、高血脂、膽囊或合併總膽管結石,少見原因為藥物、病毒感染或接受開心手術治療者、胰臟受到穿刺傷或外傷、懷孕、原發性副甲狀腺功能過高、尿毒症及腎臟移植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重度胰臟炎除了嚴重的腹痛外,常見的併發症為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腎衰竭及胰臟或週邊膿瘍等,其死亡率高達20%~30%,故需安排住加護病房做進一步的治療。飲食應採低脂高蛋白何明印醫師也叮嚀,胰臟炎患者在恢復期的飲食應採少量多餐,以低脂、清淡、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將油炸及煎的烹調方式改為水煮或清蒸,重要的是嚴禁飲酒;當發生急性胰臟炎時,就應盡早積極就醫避免引發嚴重的合併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經常有人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卻要命。而腹痛就是病,痛起來卻搞不清楚是什麼毛病?很多人都以為肚子痛就是拉肚子,其實不只是這樣,肚子裡的臟器很多,沒有注意嚴重居然會有生命危險,甚至讓你一天跑好幾次廁所,你什麼事都不用做了!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主訴是腹痛。為持續且強烈之疼痛。疼痛常反射至背後,病人常會彎腰曲膝來減輕疼痛,因為胰臟位於胃的後面,故會有噁心或嘔吐之情形。急性胰臟炎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死亡率極高的急症疾病之一,也是疼痛感相當劇烈的疾病。內科教授林杰樑表示,有以下生活習慣的人應該要多加注意,包括:晚餐喜歡吃高油脂食物、有吃鈣片或高鈣食品的習慣、經常喝酒應酬。一般認為酒精可能會使胰管產生蛋白栓子而阻塞胰管,從而導致胰臟炎的發生。另外,造成急性胰臟炎的原因,包括高血脂症、高血鈣症、服用某些特殊藥物。嚴重的病人可能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平時要選擇瘦肉,青菜與五穀類,或多吃堅果類、芝麻,避免洋蔥、汽水易脹氣的食物。另一種常見的腹痛便是腸躁症,統計顯示,消化內科門診的患者中,功能性胃腸疾病病人約佔就診病人的70%以上,腸躁症患者大約佔了1/3。18-30歲是腸躁症的好發年齡。生活壓力大、容易焦慮、平常的運動就是走路、蔬菜的攝取不到肉類的一半有這些習慣的人較易罹患。林醫師指出,女性的發生率高出兩三倍;經期症狀加劇,故荷爾蒙可能對腸躁症有影響。因不明原因,腸躁症患者對一些對常人不會有影響的刺激反應強烈。由食物、藥物或情緒產生的氣體或壓力都會引起腸躁症。腸躁症的患者會發現在緊張的情緒下其症狀和發生頻率會加重,但緊張只會加重已發生的症狀而不會引發症狀。雖然不會造成其它嚴重疾病,但嚴重的患者一天會跑三次以上廁所,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預防及解決腸躁症的方法,必須做飲食記錄,紀錄自己吃的食物哪些容易造成腹瀉,就必須少吃那些食物,最重要還是要調適心情適度釋放壓力。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