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血管

心肌梗塞急開刀 心臟支架怎麼選?

心肌梗塞急開刀 心臟支架怎麼選?#心臟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不少人曾經面臨要幫自己或家人選擇心臟血管支架的時刻,在心肌梗塞緊急手術時,很多人往往沒有足夠時間消化醫師給的資訊,錯過做出更好的選擇的機會。避免面對突然情況難以決定,不妨先了解致病原因以及心臟支架的特點。抽菸、三高是動脈硬化危險因子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俊毅表示,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心血管疾病長年位居台灣10大死因第2名,僅次於惡性腫瘤。所幸科技與醫學的進步,使許多疾病出現治療的新選擇,心臟血管支架就在近20年有顯著進步與改善,塗藥支架已發展到第2代甚至更新型。心臟血管(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的肌肉細胞血液與養分,隨著年齡增長與危險因子暴露,如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會出現粥狀動脈硬化,血管壁出現不正常斑塊而影響血流,心肌細胞會出現缺血性的症狀。症狀包含運動與使力造成胸悶胸痛的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塗藥心臟血管支架 減少支架再狹窄現有治療除了控制危險因子外,病人如果持續有缺血性症狀,需考慮使用心臟血管支架。心臟血管支架有傳統的裸金屬支架與在傳統支架外塗上特殊藥劑的塗藥支架,塗藥支架上的特殊藥物可將傳統支架的再狹窄問題從原本的20%降至3至8%,有效減少病人需要再次接受心導管處理支架再狹窄問題的風險。吳俊毅醫師表示,心肌梗塞、糖尿病、腎臟病與複雜血管病灶的病人,塗藥支架明顯優於傳統裸金屬支架。新一代的塗藥支架更改善第一代塗藥支架的缺點與問題。然而塗藥支架依然有其限制,接受支架置入術後的病人仍需要定期追蹤並且確實服藥。在醫師與病患的配合下,新一代塗藥支架是更安全、有效的治療選項。

醫訊/常見心臟血管疾病介紹及預防

醫訊/常見心臟血管疾病介紹及預防#心臟血管

醫訊/常見心臟血管疾病介紹及預防(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心臟健康的中年人常常活得壽命更長,有的甚至可比同年齡者多活14年。反之,心血管疾病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面對這緊張、快速的社會,現在的人常感覺心血管的方面的不適。為此,基隆長庚醫院心臟內科暨社服課特規劃「心臟血管疾病座談會」,將邀請心臟內科毛畯台醫師主講「常見心臟血管疾病介紹及預防」,最後有綜合座談。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須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與保暖衣物。名稱:心臟血管疾病座談會時間:101年12月14日(五)下午 13:30~16:00地點:基隆長庚紀念醫院5樓大會議廳洽詢:02-24313131轉2244~2246心內檢查室 林菁菁小姐

血油老菸槍四肢無脈搏 三總開心挽回一命

血油老菸槍四肢無脈搏 三總開心挽回一命#心臟血管

胡先生六十歲,重度吸菸及高血脂患者;八年前因腎下腹主動脈阻塞曾在台北三軍總醫院接受右鎖骨動脈至右股動脈及右股動脈至左股動脈繞道手術。這八年間,不穩定心絞痛症狀如胸痛、呼吸喘及低血壓(兩側上臂收縮壓<60mmHg)持續,一年前曾嘗試心導管檢查,但因量測不到脈博而無法完成動脈穿刺,經血管探查置入導管後,因無名動脈近端阻塞,也無法將導管置入升主動脈。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蔡建松教授表示,今年三月患者因心因性休克住院,64切斷層掃描發現冠狀動脈(左前及左旋)皆大於50%的阻塞及無名動脈、左鎖骨下動脈完全阻塞。這類疾病屬於罕見的上主動脈幹阻塞合併冠狀動脈阻塞。據文獻報導上主動脈幹阻塞是可運用侵入性較低的血管內支架來暢通血管,但若病人是無名動脈狹窄就必須使用傳統手術治療,因無名動脈有較大的直徑及距離右鎖骨下動脈及右總頸動脈分岔處很近,在過去臨床統計使用傳統繞道術五年內可維持通暢度97%且無併發症,這與血管內支架方式針對無名動脈阻塞治療五年內通暢度82%且併發症11%,有很大的差異。這個手術歷經了6小時,手術中出血量僅500毫升,顯示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手術。胡先生在手術後第二天即能拔除氣管內管自行呼吸,雙手也摸得到脈搏,上臂收縮壓皆有100mmHg左右,並於術後第九天順利出院。蔡主任表示,無名動脈及左鎖骨下動脈等大血管阻塞主要還是因動脈粥狀硬化為主,危險因子包含高血壓、糖尿病、吸菸及高血脂等疾病,大部分的患者皆有症狀;若是有症狀族群主要以椎基底動脈缺血症狀為主,包括:頭暈,複視,步態不穩,眩暈,四肢跛行,感覺異常,進一步就可能腦缺血、中風等嚴重問題。胡先生除了上述大血管問題外又合併冠狀動脈疾病,所以建議提早手術治療減少上述等併發症。延伸閱讀「此病例困難四點」: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925

腹主動脈瘤

腹主動脈瘤#心臟血管

一、什麼是腹主動脈瘤    腹主動脈是位於腹腔內一條連接胸主動脈及橫隔以下臟器的大血管,成年人腹主動脈的管徑一般為2-3公分,由於動脈硬化、吸煙、高血壓、傳染病等因素影響,造成動脈壁弹性纖維減弱加上血流的持續沖激,導致腹主動脈的局限性膨脹。大約4-5公分以上,即形成腹主動脈瘤。據研究指出,腹主動脈瘤越大,生長速度越快,擴張到一定程度就會破裂,血管瘤直徑超過六公分,破裂出血的機會相當大,一旦破裂出血的致死率達百分之八十。因此,若未加以適當治療,五年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五十,所以腹主動脈瘤也有“腹中的不定時炸彈”的稱號。二、常見症狀腹主動脈瘤破裂初期症狀常為腹痛,並常轉移至背部、鼠蹊部,常被誤認為一般腹痛或腎結石。三、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為主,手術的適應症包括:1.降主動脈瘤或胸腹主動脈瘤:直徑大於5公分以上可以考慮手術。2.降主動脈瘤或胸腹主動脈瘤逐漸擴大的情形。3.主動脈瘤已破裂。4.主動脈瘤即將破裂。5.持續性的症狀如胸痛、背痛、或腹痛;肋膜腔積血、腹腔臟器或下肢缺血,脊髓神經麻痺(下肢麻痺)等血管瘤相關的併發症發生時皆有必要考慮手術治療。四、手術準備與手術方式腹主動脈瘤的手術方式,一般而是由腹部中央進入。首先還是將有腹主動膜瘤變化之主動脈部份剝離分出,在腹主動脈近端及遠端都得到充足的血流控制後,將主動脈以血管夾控制血流後,切開主動脈瘤。在將有病變部份切除之後,通常選擇口徑大小及長度適中的人工血管用以代替切除的主動脈,縫合重建原來的主動脈血流。如此,手術完成之後,即可避免主動脈瘤繼續擴大或破裂的危險。在主動脈瘤手術之後5年長期存活率約為60%,而10年的長期存活率約為 30%至40%。五、低侵襲性的血管內支架治療阿根廷醫師Parodi 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和數十次的動物實驗,發展出了劃時代革命性的新手術方式,腹主動脈瘤的血管內支架治療手術。這種手術方式,只要兩個大腿的小切口,應用X光機的透視定位,把主動脈支架送入動脈瘤將血液和主動脈瘤隔絕,就可以成功地去除動脈瘤的威脅。令人訝異的是,這種手術切口小、失血少,對循環、呼吸影響小,病人在手術後幾小時就可以正常進食並活動。1991 年發表之後,引起血管外科界和醫療科技業對這個新興治療方法的興趣及不斷地投入研究,不到十年的時間,主動脈支架在腹主動脈瘤的治療己趨於成熟,獲得歐美等先進國家的認可,並且不斷地在快速進展當中。六、結語腹主動脈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狀,不易發覺,但只要稍加注意,病人還是可以自己發現的;50歲以上有動脈硬化史的人,尤其以前有膽固醇高,心絞痛或高血壓病史的患者,自己用手摸肚臍以上稍偏左的部位,如果摸到圓形的有搏動的腫塊,則有可能患了腹主動脈瘤,應立即到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去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雙腳適度活動 預防爆”蜘蛛狀”血管

雙腳適度活動 預防爆”蜘蛛狀”血管#心臟血管

一位45歲婦人,因下肢有蜘蛛狀靜脈血管浮現,有酸脹痛、抽筋且影響美觀才就醫。經醫師詢問婦人,婦人表示有長期站立及便秘的情形,經施行淺層靜脈摘除手術後,婦人的下肢已有明顯之改善。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侯守賢醫師表示,在心臟血管外科門診裏,常有下肢浮筋(血管)的民眾求診,他們抱怨下肢有蜘蛛網狀微細血管浮現,甚至有皮下之粗大彎曲血管,久站會有腳部脹、痛、酸、癢,有時睡覺、休息時會有小腿抽筋情形,更有甚者,會引發皮膚炎(乾、硬)、色素沉著(皮膚變黑)、皮膚潰爛,傷口經久不癒,足部廣佈微細血管併黑點狀血栓。這些都是下肢靜脈血液過度積留,靜脈高壓所致。侯守賢醫師指出,下肢有兩套靜脈系統,我們能看到是淺層靜脈系統,而深層靜脈在肌肉層內,無法由外觀察到,通常較粗大。當有下肢靜脈高壓,表現出各種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徵象時,透過下肢靜脈血流檢查及超音波檢查,可測知深層靜脈有無阻塞、有無逆流,淺層靜脈有無血液逆流及其程度。如果淺層靜脈有中度或重度之逆流時,就可考慮施行淺層靜脈摘除手術或以雷射導管作淺層靜脈之閉合手術。侯守賢醫師提醒民眾,應該常常活動雙腳,不要久站或久坐,休息時將雙腳適度地抬高,可減少產生下肢靜脈高壓的機會。需要經常站立工作的人,建議穿著彈性襪,可將淺層靜脈血液壓到深層靜脈系統,同時還要活動雙腳,使靜脈血向心臟流去,儘量不要讓淺層靜脈長時間積留過多的血液。如此,可緩解下肢淺層靜脈系統之靜脈高壓,減輕或延遲「靜脈曲張」之臨床表現。另外,勿抽煙,勿便秘,常抬高雙腿也都是改善下肢靜脈高壓的良方。要保持雙腳的美麗,適度活動雙腳是必需的。

糖尿病足的預防與治療

糖尿病足的預防與治療#心臟血管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慢性病變,患者及家屬除了要密切控制患者的血糖外,更要著重於併發症的預防及照護,糖尿病的併發症包括:高血壓、心臟血管、眼睛視網膜、腎臟及末梢神經等方面的病變。心臟血管方面的病變,最普遍的是腦血管病變導致中風的發作及致命,再其次是源於糖尿病造成的心肌病變或冠狀動脈病變導致的心肌梗塞,卻往往最令照護的醫師束手無策的就是所謂的『糖尿病足』周邊血管的病變,若是延誤醫治或是迷信偏方,則有敗血症瀰漫全身而致死的可能!『糖尿病足』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會造成末稍神經血管的病變,造成病患肢體感覺遲鈍,並合併血液循環不足的病況下,肢體組織養分失調而導致脆弱病變;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變得容易受損,而且,一旦受傷,血液循環不足的傷口就更不易癒合,一旦淺層傷口逐漸惡化至深層壞疽,更嚴重到侵蝕骨頭,甚至,造成蜂窩組織炎,引發全身性敗血症,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時,病患的生命就垂危了!新店耕莘醫院 盧崇弘醫師建議為了防治糖尿病足的產生及惡化,須讓病患及家屬對糖尿病足的病變有所了解及警覺,平日應保持足部的清潔。儘量避免自行處理病患腳上的雞眼,無論是塗抹藥膏或是切削表皮。病患穿著的鞋子,鞋底要夠厚夠軟,不可有粗糙面的產生,造成皮膚磨損傷口感染細菌。更要避免讓病患穿著拖鞋,減少被周遭環境的創傷,形成傷口感染。更要留意的是,遠離任何不正確的足部保暖熱源,以免造成燙傷引發感染。若是糖尿病足部傷口潰瘍已產生,要儘速就醫,防止感染。進一步清除壞死組織,或可配合高壓氧的治療,有助於傷口癒合。若是患肢末梢的動脈血管萎縮不嚴重,在適合動脈繞道手術的情況下,可截取患者本身的周邊靜脈或植入人工血管,為患肢的末梢組織重建傷口修護所需要的血流及養分,讓傷口有機會癒合。若傷口的皮膚已無法復原,在末梢組織血流改善下,經由整形植皮可恢復皮膚覆蓋的成功機率就大大提升了,也因此,讓糖尿病患有機會遠離面臨截肢的夢魘。若是患肢的壞疽已嚴重到無可挽回的情形,為了防止壞疽所產生的敗血物質回流全身,造成腎功能及肺功能的衰竭,在考量優先保住病患生命的前提下,必須斷然及早採取截肢的手術,讓傷口在較健康的肢體獲得恢復痊癒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