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腺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會影響生育嗎?帶你看症狀、危險族群、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會影響生育嗎?帶你看症狀、危險族群、治療#子宮肌腺症

美美(化名)年僅25歲,平常最愛吃炸物和珍奶,以往很少因為月經來潮而不適的她,隨著年紀的增長,經痛卻愈來愈嚴重,直到某次去醫院的婦產科檢查,才發現她的卵巢竟有10公分大的巧克力囊腫,需手術清除治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吳珮如指出,巧克力囊腫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一旦發生就必須終生學習與它和平共處。

非月經期常下腹痛 當心患子宮肌腺症

非月經期常下腹痛 當心患子宮肌腺症#子宮肌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女患者小美(化名),因為子宮腺肌症造成嚴重經痛,甚至連平日也下腹痛,而必須常常向公司請假,到最後連工作也快保不住了!後來求助中醫師林襄穎診治,所幸經過中醫調理病情改善,不再老是請假才得以保住飯碗。林襄穎醫師也提醒女性朋友,「下腹痛」未必只發生在月經期,假如您在平日非月經期,卻常感「下腹痛」、或是「很像經痛」,那麼極有可能罹患「子宮腺肌症」!經痛時間拉長 子宮腺肌症警訊中醫師林襄穎指出,「子宮腺肌症」類似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因為子宮內膜生長在不該出現的位置例如子宮肌肉層,並且發生週期性的出血甚至發炎,造成嚴重經痛。另外,骨盆除了發炎之外,還引起廣泛的周邊組織沾黏,導致疼痛時間拉長,這也就是子宮腺肌症病患往往月經一來就痛一、兩個禮拜,甚至乾淨了也還在痛,其主要原因。林襄穎醫師表示,39歲患者小美就是典型症狀,她每個月月經總是痛到不行,除了止痛藥之外就是掛急診;接著捱到月經快乾淨時還得痛第二次;最後連排卵期又得痛第三次,導致她生活秩序大亂。剛開始,小美發覺止痛藥愈吃愈多,效果卻愈來愈差,因此改為服用停經藥,甚至也注射針劑使其停經,月經不來,當然不會痛。無奈的是,一旦療程結束,月經再度來潮,所有的痛又都回來了!可憐的小美根本無法正常上班工作,為了病痛常常請假,不但老闆不悅,就連同事們也由一開始的同情逐漸轉變成不解與無奈,還問她:「妳不是已經月經乾淨了嗎?怎麼還會痛?怎麼還要請假?」。中藥行氣活血可治本 大幅改善經痛小美深知再這樣下去就連工作也保不住,於是尋求中醫治療,林襄穎醫師診斷她是「氣滯血瘀」體質,於是採取「行氣活血」中藥治療,藥材有:烏藥、香附、川楝子、川芎、生蒲黃、五靈脂、赤芍、生白芍、藕節等等。治療三個月後,小美經痛與下腹痛大幅改善,不再請生理假,平日期間也可正常上班,睽違已久的全勤獎金終於又進了她口袋,小美十分高興,同時也對中藥效果刮目相看。早期發現早治療 避免將來不孕林襄穎醫師針對子宮腺肌症患者提出呼籲,子宮腺肌症對女性生理健康危害極深,除了經痛下腹痛之外,還可能造成骨盆發炎、子宮纖維化甚至不孕。在心理方面也有不良影響,病患長期處於疼痛狀態致使焦慮、憂鬱、躁鬱、暴怒等等負面情緒,因此,患者應儘早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在治療方面,西藥屬於症狀緩解,效果雖快,但比較著重治標;而中藥效果較慢但可以治本,使用「行氣活血」中藥使身體氣血通暢,達到「通則不痛」、「不必止痛而痛自減」的成效。(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常經痛婦女注意! 子宮恐潛藏肌瘤

常經痛婦女注意! 子宮恐潛藏肌瘤#子宮肌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女性天生比男性多了子宮,被賦予孕育生命的重要任務。然而子宮也為女性帶來很多不便,每月定期出現的月經,已經是許多的經痛嚴重女性的惡夢,但是嚴重經痛的背後,甚至可能有潛藏的子宮肌瘤。經痛嚴重、經血多 恐是子宮肌腺症亞東醫院婦產部主任蕭聖謀表示,子宮肌瘤是婦女常見疾病,許多患者症狀不明顯,所以容易被忽略,因陰道異常大量出血、經痛、下腹部硬塊、頻尿、貧血等,才發現子宮肌瘤的存在。子宮肌瘤治療方式很多種,取決在肌瘤大小、生長位置以及患者的症狀、個人狀況,例如是否準備懷孕、仍要懷孕或病患整體身體健康情形。子宮肌腺症會造成嚴重經痛與大量經血,傳統先以藥物控制症狀,但若藥物難以控制,常需要以手術切除病灶甚至子宮。由於子宮肌腺症不易切除乾淨,就算以手術切除局部病灶,子宮肌腺症仍常復發,術後也常產生嚴重子宮骨盆沾黏,影響日後生育能力;若是術後復發,也常無法再進行局部切除手術,只能切除整個子宮。新海扶治療 不引起沾黏、可保留子宮蕭聖謀主任表示,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傳統手術、微創手術及新式的無創海扶治療。傳統及腹腔鏡手術雖能切除子宮肌瘤,卻會傷害子宮壁,甚至造成日後骨盆腔沾連、不孕或懷孕時有切口破裂危險。海扶治療僅在子宮肌瘤內部以熱進行消融,精準消融腫瘤細胞區域,不會消融掉腫瘤以外的地方,不需要切開皮膚、穿刺就可以消滅體內腫瘤,而且不需麻醉,沒有手術及麻醉的風險。海扶治療可以針對局部病灶進行熱消融治療,不但不會引起骨盆沾黏,若是治療後病灶復發,也可一再以熱消融治療,保留子宮,也保留生育能力。目前國內市場上海扶有超音波導引及磁振導引兩種,而磁振導引海扶產品,技術門檻相對高,但更安全、治療角度較廣、影像也較清晰。

卵巢癌指數CA-125異常,就是得了卵巢癌?

卵巢癌指數CA-125異常,就是得了卵巢癌?#子宮肌腺症

卵巢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異常時已近末期,是婦女同胞的隱形殺手,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婦科癌症中的卵巢癌與子宮頸癌是民國96年台灣婦女同胞的前10大癌症死因之一。柳營奇美醫院婦產科醫師謝宗穎,建議至婦產科進行超音波及內診診斷,至於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則可以考慮在月經結束後2~3天接受CA-125抽血以及婦產科超音波一起檢查,以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謝宗穎表示,大部分的婦產科醫師,在門診都會遇到病人拿著健康檢查的其中一項抽血報告值(CA-125),有的甚至註解為卵巢癌指數,來詢問醫師,「醫師,怎麼辦,我得卵巢癌了嗎 ?」。在前幾年,台灣曾流傳一封名為「只要您是女生,一定要檢驗CA-125」的電子郵件。因此在婦女的健康檢查中,幾乎都會有一項CA-125腫瘤指數。當這項卵巢癌指數異常時,婦女同胞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呢?要面對它,首先我們要來知道CA-125腫瘤指數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謝宗穎醫師說,CA-125是一個可以被OC-125單株抗體所偵測的一個高分子量(200~2000kD)的醣蛋白(Glycoprotein),許多器官例如腹膜、肋膜、心包膜、輸卵管上皮、子宮內膜及子宮頸內頸等等,皆可發現CA-125抗原的存在。但是這個抗原在正常的卵巢組織並不會表現,然而約莫80~90%卵巢癌末期患者,此項指數會升高。其實在尚未停經的婦女身上,CA-125值上升最常見的原因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及子宮肌腺症。目前CA-125的正常值訂在<35 U/ml,在健康的成人只有1%的人會大於35 U/ml。停經後的婦女如果CA-125值上升,就必須要趕快接受進一步檢查,因為停經後的婦女如果CA-125上升又合併發現有卵巢腫瘤,其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可高達90%。有哪些情況下,CA-125值會升高呢?謝宗穎醫師分析指出:(一)婦科良性疾病:子宮肌腺症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期 (所以最好在月經乾淨後2~3天抽血才適當)、骨盆腔發炎及骨盆腔沾黏、良性卵巢腫瘤、部分子宮肌瘤、正常懷孕第一期,妊娠8~10週為高峰、子宮外孕。(二)非婦科疾病:甲狀腺低下、慢性肝炎、肝臟病變、胰臟炎、腹膜炎、腎衰竭、心臟衰竭、黏液性腹水(Myxoedematous ascites)。(三)惡性腫瘤:卵巢上皮細胞癌、子宮內膜癌、腹膜癌、輸卵管癌、子宮頸內頸腺癌、胰臟癌、乳癌、大腸癌、胃癌、肺癌。謝宗穎醫師強調,臨床上,CA-125並沒有用來當作一般婦女卵巢癌的篩檢工具,因為我們知道在很多種情況下,CA-125值都有可能上升,對於早期卵巢癌的陽性預測率只有10%。現今對於卵巢癌,CA-125腫瘤指數主要用於追蹤卵巢癌手術後、化療後的治療效果以及偵測有無復發的跡象,不應該當作卵巢癌的篩檢工具。目前比較確定用來篩檢婦科癌症的工具,只有子宮頸抹片篩檢子宮頸癌。那要如何知道自己異常的CA-125值,不是卵巢癌呢? 婦產科超音波以及婦產科醫師的內診,皆是有力的輔助診斷工具。對於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有的婦產科醫師會建議可以考慮接受CA-125以及婦產科超音波一起檢查。但對於一般婦女,則不必過度強調每年做CA-125的例行抽血檢查。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CA-125的抽血檢測,最好在月經結束後2~3天再抽,因為在月經週期抽血,CA-125值通常會大於35 U/ml,然而對於停經後的婦女,CA-125值升高,就應該特別注意。

子宮肌瘤「有腺」、「無腺」大不同

子宮肌瘤「有腺」、「無腺」大不同#子宮肌腺症

大多數女性可能都搞不清楚「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瘤」的差別。一般說來,「子宮肌瘤」是子宮肌肉層的細胞發生變化,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異常增生,慢慢形成一個硬梆梆的肌肉瘤,與周邊的組織界線清楚,因此切除時可拿掉整個腫瘤,不會傷害到周圍正常肌肉組織。子宮肌腺瘤、子宮肌腺症、子宮腺肌症則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現與翻譯。「子宮肌腺瘤」是子宮內膜由子宮腔內直接穿透進入子宮肌肉層,而在肌肉層內衍生新的子宮內膜組織,就像子宮內膜異位跑到骨盆腔內;因此有人稱子宮內膜異位為子宮外異位,而子宮肌腺症為子宮內異位。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婦產科-胡偉敏醫師說明,子宮肌腺瘤的患者,其子宮內膜通常四散在子宮肌肉層各處,尤其以子宮後壁的肌肉層內最常見,有時會集中一處,類似一團腫瘤,這時才稱為「子宮肌腺瘤」。由於並非單獨的腫瘤,因此要切除「肌腺瘤」而不傷到肌肉組織是不可能的。很多時候,子宮可能同時存在肌腺症和肌腺瘤,不少患者也合併有子宮肌瘤,有人甚至在子宮外還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瘤有時並無症狀,但當症狀出現,通常是子宮變大、骨盆腔疼痛和經血過多。胡偉敏醫師表示,經痛是最常見的,可以是嚴重絞痛或類似刀割、針刺般的疼痛;有的子宮會整個成球狀增大或局部增大;月經量可能很多還帶血塊,嚴重者會導致貧血,且經期會滴滴答答拖很長。臨床上,子宮肌腺症的診斷主要依賴症狀、內診和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掃瞄可見子宮整個腫大起來、子宮壁增厚;而聚成一團的肌腺瘤,也可藉由超音波與肌瘤辨別,因為肌腺瘤沒有外圍莢膜,肌瘤則有。腫瘤指數CA-125也可協助診斷,肌腺症患者血清中的CA-125指數大都會上升,但也有不少病例是在正常範圍內,所以這個指標僅供協助診斷及追蹤治療成果之用。「子宮肌瘤」的原因單純,治療也簡單。「子宮肌腺症」則相反,手術無從切起,最好的療法是切除子宮。如已完成生育,尤其四十歲以上婦女,經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時,切除子宮是一勞永逸的辦法。若部份切除,常需加上止痛藥、抗痙攣藥等藥物療法;情況較輕者,也可單採藥物治療,雖能改善症狀、控制病情,但停藥後常會恢復原狀,因此唯有想生育或排斥手術者,才建議嘗試。

女性病痛勿輕忽,子宮肌腺症

女性病痛勿輕忽,子宮肌腺症#子宮肌腺症

常見於卅至四十多歲的婦女,近年來廿多歲患者也逐漸多起來,可能隨著晚婚、晚孕、不孕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對於二、三十歲的患者而言,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在不孕,一些嚴重的病例,即使做試管嬰兒,也難以著床。鄭丞傑 醫師指出,子宮肌腺症和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說是病因相同而病灶不同的疾病,二者都是由於子宮內膜跑到不該存在的地方,如果是在子宮以外,就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如果是異位在子宮肌肉層內,則稱為子宮肌腺症,也有人稱之為子宮腺肌症。 子宮內膜為什麼會跑到子宮肌肉層裡?有些人認為可能由於生產或人工流產時,壓力太大造成內膜被擠向肌肉層內,但事實上很多病例不但不曾懷孕過,有些連性經驗也還沒有,因此真正的致病機轉,其實還不完全確定。子宮肌腺症的患者,其子宮內膜通常四散在肌肉層各處,尤其以子宮後壁的肌肉層內最多見,有時候會集中在一處,形成類似一團腫瘤,這時候才被稱為「子宮肌腺瘤」。 臨床上對子宮肌腺症的診斷,主要依賴症狀、內診和超音波檢查。患者通常有經痛,並且往往從月經要來之前幾天就開始痛,有些人甚至痛到月經結束之後幾天,有些合併有性交疼痛、經量過多、不孕等問題。超音波掃描可以看見子宮整個腫大起來,子宮壁(尤其常見的是後壁)會超過二點五公分以上,如果超過二點五公分以上的厚度,更是可以肯定必為異常。假如有某一處聚集成一團「肌腺瘤」,則用超音波可與子宮肌瘤辨別,因腺瘤沒有一層莢膜包在外圍,肌瘤則有,另外腺瘤的超音波回音比肌瘤強。另外,使用腫瘤指數CA125也可協助診斷。 真正的百分之百確定診斷,其實是手術切除子宮之後,把子宮送到病理科做切片,才是真正的斷定。 由於子宮肌腺症通常病灶散佈在整個子宮肌肉層,因此治本之道是子宮切除,不論經開腹、腹腔鏡,還是經陰道手術,總之擠除整個子宮,自然不會再有此病了。因此如已完成生育任務,尤其四十歲以上,苦於嚴重經痛影響生活品質者,切除了宮是一勞永逸的根本辦法。 不過,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年輕粉領族,還沒結婚生育,即已罹患此病,如果切除子宮,則完全斷了生育的希望,有些甚至可能也因而斷了姻緣路。因此,對她們而言,保守療法雖不能永絕後患,但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即使是保有一線「子」望都好。 如果有侷限性的肌腺瘤,可以手術切除腫瘤,子宮完全保留住。如果肌腺症使得子宮肌肉層厚達三、四公分,可以手術「打薄」,再追加藥物紿療。比較不嚴重的,也可以直接以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最常用的是Danazol(療得高),這也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用的藥,一般必須每天服用二至四顆,持續半年左右,比較厲害的可能需要一年。服藥期間月經會暫停,因此也不再經痛,而藥效可依超音波檢查子宮肌肉層變薄,子宮也變小,血清中CA125數值下降而知。比較麻煩的是,此藥是男性荷爾蒙衍生物,因此可能出現聲音低沈、青春痘、肌肉結實、乳房變小…等副作用,不過臨床上絕大多數的患者,副作用都不大。 另外有一種新藥Geatrinone(黛美痊),每週只需服用二顆,且副作用較少。此藥每顆近四百元台幣,不過因用量低,總花費不貴,健保仍有給付,但目前在台灣尚未普遍使用於所有的醫院。這些藥物都可以善症狀,控制病情,不過一旦停藥,通常會逐漸恢復原狀,因此唯有想要再生育者,才值得嘗試這種方法。 至於一般的止痛藥、止痛劑,則只是暫時性的解除症狀,不能使肌肉層內的子宮內膜萎縮,因此不適合用做長期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