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檢

連11年發生率居冠 及早大腸癌篩檢

連11年發生率居冠 及早大腸癌篩檢#大腸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新報告出爐!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逾1萬5千人,平均每5分06秒就確診一位罹癌患者,更是連續11年蟬聯發生率第一名。輕忽篩檢釀大禍 家族病史要注意臺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洪基翔醫師表示,大腸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而往往被忽略,發現病徵時常是中晚期,治療也較棘手。另外針對有家族病史的高危險民眾,也建議每年都要進行篩檢。洪基翔醫師以一位40多歲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吳姓女子為例,家中父親與哥哥皆是大腸癌患者,在洪醫師的建議下安排進行無痛大腸鏡檢查,卻因怕麻煩、清腸不確實,檢查需擇日重作,一延再延,然而因某次腸阻塞掛病,急診後才發現自己也罹患了大腸癌,洪醫師表示,若該名患者有及早預防,或許治療上就不會繞了一大圈,幸好最終順利醫治,但還是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大腸癌篩檢選擇多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洪基翔醫師建議,50歲以下年輕民眾,應自行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超過50歲者,則可配合國健署提供之免費定期篩檢,以期能早期發現並儘早治療,然而針對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的民眾或家中有家族史等高危險族群,洪基翔醫師進一步補充,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過去因為怕痛而不願意受大腸癌鏡檢的民眾,都可選擇無痛大腸鏡,更可合併瘜肉切除手術,一舉兩得、事半功倍,千萬不可輕忽及逃避。提升腸癌病識感 篩檢關鍵不輕忽最後洪基翔醫師叮嚀,日常飲食也很關鍵,平時應多吃蔬果、少吃加工肉品及油炸燒烤食物,搭配規律運動且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降低腸癌發生機會,最重要的則是主動篩檢,早期篩檢早期治療,若確診大腸癌,也不要畏懼開刀而延誤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才是解決之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半數大腸癌能預防!千萬別碰加工肉品

半數大腸癌能預防!千萬別碰加工肉品#大腸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節目名人「葉教授」日前因大腸癌病逝,令人惋惜。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9年盤踞國人癌症第一位,根據最新104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平均每13人就有1位會罹患大腸癌。50歲以上、腸道病史、家族史為大腸癌高風險族群但大腸癌並不難預防,也並非絕症。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1/2的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而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成。根據國民健康署與國外的醫學實證資料顯示,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齡超過50歲、有腸道病史、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國民健康署建議以上高風險族群儘早跟醫師討論,定期安排檢查,若篩檢結果為陽性,應至醫院做進一步確診;若結果為陰性,繼續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白肉取代紅肉、汆燙取代油炸及燒烤遠離大腸癌,基本之道要具備良好的飲食習慣,食物的種類格外重要,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與紅肉(豬、羊、牛),均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建議改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菜餚多放菜蔬,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身體無負擔。不運動、肥胖,也是致癌的高風險因子,平日就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注意體重控制。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民眾,大腸癌篩檢效果佳,50至74歲的民眾應善用政府補助2年篩檢一次的機會,讓篩檢成為一種習慣。

預防4撇步 免於大腸癌威脅

預防4撇步 免於大腸癌威脅#大腸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台灣民眾飲食西化加上外食比例增,使得吃下的食物偏油、常吃紅肉及纖維不足,再加上生活忙碌、缺乏運動,讓國內大腸癌發生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為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再申「預防重於治療」的重要,透過早期篩檢並遵守預防4小撇步,就能免於大腸癌的威脅。國民健康署99年的調查指出,大腸癌為國人發生率第一名,平均每37.4分鐘就有一名病例發生,而面臨如此高的發生率威脅,大腸癌預防及篩檢是遠離大腸癌的不二法門;篩檢發現零期或一期大腸癌,其存活率可達80%以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然相當有用。目前該署推動50~74歲民眾進行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但是高危險群(如家族史、得過瘜肉者)建議篩檢年齡應該提前。此外,呼籲民眾謹記大腸癌預防4大守則,確保自身健康:1)定期篩檢2)力行蔬果彩虹5793)規律運動4)體重控制

有吃又有拿!參加大腸癌篩檢 最高抽50萬元獎品

有吃又有拿!參加大腸癌篩檢 最高抽50萬元獎品#大腸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國民健康署99年的調查指出,大腸癌為國人發生率第一名,平均每37.4分鐘就有一名病例發生,而面臨如此高的發生率威脅,大腸癌預防及篩檢是遠離大腸癌的不二法門;篩檢發現零期或一期大腸癌,其存活率可達80%以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然相當有用。目前該署推動50~74歲民眾進行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但是高危險群(如家族史、得過瘜肉者)建議篩檢年齡應該提前至30~40歲。台灣癌症基金會配合國民健康署的大腸癌篩檢政策,每年推出「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鼓勵民眾積極參加大腸癌篩檢,12月15日前接受過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或大腸鏡篩檢)就可以報名參加三重健康抽獎活動。今年內只要有自費或是配合政府政策做過糞便潛血者,憑篩檢證明及填寫報名表,在12月底前寄回基金會,都有資格參加抽獎,詳情可洽http://www.canceraway.org.tw/。活動即將截止!為健康手腳要快「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提供高額獎金、獎品當作勉勵,邀請民眾一起力行上述預防步驟,讓我們遠離大腸癌的威脅。活動分三重抽獎,第一重獎品總額高達50萬元(做過糞便潛血篩檢者);第二重抽獎(接受大腸鏡篩檢者)有機會抽中2000元獎勵金,共50位名額;第三重抽獎(接受大腸鏡且切除瘜肉者)則有機會抽中10,000元獎勵金,共20位名額。

腸篩防癌 母親節送「健康」之禮

腸篩防癌 母親節送「健康」之禮#大腸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媽媽的健康是全家的幸福」,在溫馨的母親節前夕,應該提醒自己或親愛的媽媽,癌症篩檢做了嗎?根據國民健康局99年的資料顯示,每23個陽性個案,可發現1名大腸癌個案,另發現每2個陽性個案,可發現1名瘜肉個案,這些個案只要切除瘜肉,即可避免進展成大腸癌。今年54歲的丁女士,自99年開始國民健康局推動四大癌症篩檢之後,主動定期會接受符合篩檢的項目,100年4月第一次做大腸直腸癌的篩檢,結果糞便潛血結果為陽性,經由癌篩個管師的解釋及聯繫之後,在腸胃內科安排了大腸鏡的檢查,就在檢查前一刻,臨陣退縮了!心想應該不會有事的,等下一次做完篩檢後再看看好了。就這樣2年過去了,今年4月時再次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結果仍然為陽性,經過醫師的轉介,至署立台南醫院的腸胃內科接受了大腸鏡的檢查,丁女士說過去這兩年一直會擔心,始終覺得心頭有一件事未完成,終於在醫護人員的鼓勵下,完成了無痛式的大腸鏡檢查,還好腸子沒有長出瘜肉,結果為內外痣,真是一個好消息。署立台南醫院於即日起至五月十日期間內完成大腸癌篩檢或乳癌篩檢或子宮頸癌篩檢或口腔癌篩檢者,即可再免費做骨質密度篩檢。

定期做大腸癌篩檢 為自我健康把關

定期做大腸癌篩檢 為自我健康把關#大腸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0年南投縣的大腸癌死亡率每十萬人口為25.5人,顯著高於全國的21.2人;98年南投縣的大腸癌發生率每十萬人口為46.9人,全國的大腸癌發生率每十萬人口為54.01人,而近10年大腸癌死亡在本縣及全國癌症死亡排名均為第3位,期望透過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獲得健康,所以千萬別忽略定期接受檢查的重要性。此外,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熱量食物,維持每日運動的習慣,能幫助腸道動一動,定期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大腸癌,並有效降低2至3成大腸癌死亡率,檢查結果若為陰性,請持續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若為陽性,請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 在台灣,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因此,政府推動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提醒符合受檢資格的民眾可持IC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或洽當地衛生所。 因此,南投縣提供50至69歲糞便潛血檢查預防保健服務醫療院所名單,歡迎民眾多加利用癌症篩檢資源為自己的健康加分。

讓大腸癌篩檢 捍衛大腸的健康!

讓大腸癌篩檢 捍衛大腸的健康!#大腸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衛生署日前公布100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癌症已連續30年蟬聯榜首;大腸癌更連續10年為本市癌症死因第3名,死亡人數609人,也是目前臺北市除了女性乳癌外,發生率最高的癌症,98年更高達1,642人得到大腸癌!近年來,演藝、政治及文藝界亦有多人罹患大腸癌,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不得不慎!根據調查顯示,大腸癌0期5年存活率高於86%,而第4期治療存活率只有12%,數據中更顯示出「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很多人誤以為大腸癌篩檢就是大腸鏡檢查,一聽到就頭皮發麻,其實不然。現今推行的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只需要使用1支小小的採便管,採集少許糞便,即可利用定量免疫法(iFOBT)檢驗糞便中是否有微量血液反應,不痛又方便,是目前我國執行大腸癌篩檢的最佳方式。目前臺北市提供50~69歲民眾2年免費1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市民朋友可持健保卡至本市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填寫篩檢表後領取採便管採集糞便,採集完畢後儘速送回該醫療院所進行檢驗。透過此預防保健服務,降低大腸癌死亡率,提升市民健康品質。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大腸癌是可以透過早期篩檢,獲得良好控制的疾病」,市民朋友們要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有人罹患大腸癌,是屬於高危險族群,更應該要接受篩檢。若篩檢結果為陽性,須進一步至醫療院所接受大腸鏡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