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煎藥

中藥粉VS水煎藥 治療效果優劣大公開

中藥粉VS水煎藥 治療效果優劣大公開#水煎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濃縮中藥的緣由是來自現代人的忙碌,因此發明出服用與攜帶方便的濃縮中藥,也就是俗稱的科學中藥。它的本質是利用傳統水煎藥水,在低溫低壓的環境中將水分蒸乾,然後再製成粉末狀而成,而服用時再配白開水還原,照理來說應該與水煎藥效果相同,那為什麼有些人會說水煎藥效果比濃縮中藥好?水煎藥效果通常會比濃縮中藥好翰鳴堂中醫診所賴睿昕中醫師表示,其實原因在於有效成分「抽出率」的高低。科學中藥濃縮後再以一定比例的處方藥材、加入生藥粉末、乳糖、結晶性纖維、纖維素及澱粉等賦形劑,中藥濃縮後添加程度不一的賦形劑稀釋至 5~10 倍,而中藥水煎煮出來就是藥材原有的濃度,沒有稀釋,所以水煎藥是科學中藥的5~10 倍的濃度。許多中醫師為了使療效顯著、避免病情惡化、及患者要求病程能迅速恢復所以才開立水藥煎劑給予民眾,同樣是7天份的醫藥費,要價高達2~3千元,容易讓一般民眾吃不消。中藥的使用與對症用藥、中藥劑量的高低、和療效之間、與患者的本身恢復能力,都有絕對的關係。水藥含多種藥方 費用偏高中醫師因為辯證的觀點不同,即使同樣是開水藥湯劑,處方大小與劑量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有人一張處方僅有3~7味藥,總重1~2兩;相反地,一張處方用了20-30味藥,總重8~10兩的也所在多有,但是科學中藥因為健保以及包裝的關係,藥量不見得可以太多,但是20-30味的中藥卻可以濃縮在一小碗湯劑裡,這也是水煎藥效果好但是需要的費用高的原因,應該先看看疾病的類型與病患的需求,再決定最適合使用哪種劑型。煮好的即飲包 可讓患者更方便服用賴睿昕中醫師說明,水煎藥的成分可以「客製化」依照個人體質與症狀增減,因此可以達到比較好的療效;不過現代人生活型態已經改變,如果真的不方便自行熬煮,有些診所也會提供已經煮好的即飲包,和科學中藥互相搭配服用,而日常中的感冒,腸胃炎等症狀單純的疾病用科學中藥綽綽有餘,但是一旦遇到證型較為複雜的患者,常感覺科學中藥使用起來,療效緩慢、症狀沒動靜、或病情一直在惡化,就是適合開水煎劑的時候。而長期使用西藥導致體質不易根動的皮膚病、免疫系統疾病、婦科疾病,水煎藥更是有其使用的必要,如果僅服科學中藥粉,容易有病重藥輕的情形,僅能緩解部份症狀,卻不能修復體質,才會造成症狀反復發作的情形。水煎藥是提供患者較快恢復正常體質的方法,但是因為沒有健保給付,還是必須由患者自行決定,一旦體質恢復正常之後,服用健保中藥粉也可以鞏固其療效。衛生署為民眾把關中藥材安全針對消費者擔心的中國大陸中藥材安全性問題,其實行政院衛生署自2004年即提出「建構中藥用藥安全環境」第一期計畫,以建立中藥品質科學化之評估標準,實施中藥材包裝標示、中藥材重金屬、農藥殘留、微生物等檢測規範,執行以來已大大降低中藥材誤用混用之情形;而目前「第二期(2010~2014)建構中藥用藥安全環境計畫」也持續為中藥用藥安全把關。此計畫朝中藥材管理三階段之時程加緊實施管控:第一階段為推動中藥材之包裝標示,以確認產品責任歸屬;第二階段為針對重金屬、異常物質及黃麴毒素等,陸續訂定公告各項限量標準,以確保中藥材之使用安全衛生;第三階段則致力完備中藥材之源頭管理機制,對進口產品文書認證及落地追蹤等工作加以落實持續推進。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推動「中藥材包裝標示」,規定 324 種常見中藥材的包裝必須標示品名、重量、製造日期、保存期限,還有製造商、進口商、販賣商的名稱及地址,以確認產品責任歸屬,一旦消費者發現問題,就可立即追溯源頭;此外國內的濃縮中藥也都通過 GMP(藥品優良製造規範)認證的藥商所生產,所有製造流程都有控管,對於重金屬、生菌素等微生物都有安全規範,民眾可不必過於擔心。(文章授權提供/翰鳴堂中醫診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