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

逾50歲注意!9成5體內潛藏疱疹病毒

逾50歲注意!9成5體內潛藏疱疹病毒#疱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歌手葉璦菱曾罹患帶狀疱疹,當時重感冒加上長時間處於疲累狀態,沒有妥善休息,不幸被皮蛇纏身。即使接受藥物治療,仍無法抑制疱疹不斷滋長、擴散,從右後背蔓延至腋下,並且爬滿右前胸,一個小動作都會牽扯到患部神經,2個月才脫離疼痛煉獄。年長者、慢性疾病患者 帶狀疱疹高危險群臺安醫院家醫科主任羅佳琳表示,冬季使免疫系統對抗病毒能力衰弱,導致疾病入侵。帶狀疱疹與免疫力息息相關,除了年紀因素,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癌症或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還有生活壓力大、過度疲倦或是經歷外傷以及重大手術者等都是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帶狀疱疹在尚未發疹前,可能出現某些疼痛症狀,如頭痛、局部疼痛等,且初發性帶狀疱疹也常被民眾誤認為蕁麻疹、蚊蟲叮咬,難以早期診斷,錯過黃金72小時治療期。帶狀疱疹會沿著神經生長,全身上下都有機會受侵犯,最常發作在胸部。當患部接近眼睛或耳朵時恐造成視力、聽力障礙,或導致顏面神經麻痺、頭暈等。50歲以上成人 9成5都有水痘疱疹病毒每3人就有1人曾罹患帶狀疱疹,台灣95%的50歲以上成人體內都帶有水痘疱疹病毒。帶狀疱疹臨床治療困難,需要使用多種藥物組合,治療費用高昂,但現行的治療方式仍無法完全緩解疼痛。少數患者在2至4週、疹子結痂後,可能產生帶狀疱疹後神經痛,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慢性疼痛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羅佳琳主任建議,除了規律作息及均衡飲食、勤運動外,也可透過接種疫苗來加強免疫力。50歲以上民眾無論有無罹患帶狀疱疹都可以依照醫囑施打帶狀疱疹疫苗,幫助降低罹患帶狀疱疹,以及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風險。

亂點眼藥水又吃安眠藥 乾眼症竟長出疱疹!

亂點眼藥水又吃安眠藥 乾眼症竟長出疱疹!#疱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乾眼症這種眼疾並非罕見,民眾可能認為點點人工淚液或是眼藥水就能夠緩解症狀,但一名50歲的黃小姐,竟然因為乾眼症亂點眼藥水而造成眼睛紅腫、流膿症狀;半年前某日,她的右眼已紅腫到用冰敷袋敷著來到台北康寧醫院眼科求診!經眼科主任李文浩醫師診斷為疱疹病毒(Herpes Zoster)併發細菌感染,在給予藥物治療及手術後,目前乾眼症稍獲緩解。李文浩表示,黃小姐從小就罹患糖尿病,她為了緩解乾眼症帶來的痛苦,只好不斷穿梭在不同醫院尋求根治方法。因多年來使用諸多紊亂與不明眼藥水,加上因焦慮症而長期服用抗焦慮藥物與安眠藥,甚至一天高達7、8顆安眠藥!嚴重地抑制副交感神經,而偏偏副交感神經正好主控淚腺分泌淚水,導致乾眼症症狀變本加厲!所幸經過數個月治療後,因用藥單純化,加上維持每天一顆藥物抑制疱疹病毒,使用無添加防腐劑單支人工淚水來治療乾眼症,目前症狀已得到緩解。    李文浩說,乾眼症的治療是依疾病嚴重度與致病原因,由於乾眼症成因複雜,因此治療上首重對症下藥,另外,勿過度依賴添加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目前主要以使用淚液的替代品或物理性的方法讓淚水維持在外眼,如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來保留淚液。他特別提醒,人工淚液還是無法取代天然的淚液,人類的淚液有許多天然的生長因子是人工淚液無法替代的,因此切勿過度依賴人工淚液或是擅自四處買成藥亂點,造成眼疾病情惡化。提醒民眾,熱敷、清潔眼瞼以及適時眨眼,都是預防乾眼症的基本功。(圖/記者廖詠琦攝)

口腔瀰漫性潰瘍 你可能是藥物過敏!

口腔瀰漫性潰瘍 你可能是藥物過敏!#疱疹

正常狀況下,口腔微生物與宿主口腔,是處於生態平衡的,但由於身體內外因素影響,會導致口腔內微生物菌群失調。牙周病和齲齒,就是口腔生態失調最常見的疾病,如果是濾過性病毒造成的感染,通常需要十天左右才會恢復。人在出生時,口腔是無菌的,但幾小時、一天之內,口腔就開始出現一些菌群;以一個成年人來說,口腔中至少由三十多類菌屬,三百多種菌種所組成。完整的口腔黏膜、牙齦組織雖然可以抵抗侵襲,但在口腔黏膜有所損傷、或治療時,傷及牙齦溝底上皮組織或其他部位黏膜,都會致使微生物深入組織,造成感染。最常見濾過性病毒的感染,是疱疹病毒,單邊疼痛的帶狀疱診,水痘等,但也有些潰瘍,和肺結核、放射菌、急性壞死潰瘍牙齦炎、以及性病有關,比方梅毒、淋病、愛滋病。特別是當人的免疫力低下、或接受化放療醫治中,要靠醫師的明確診斷。如果造成口腔潰瘍疼痛,是由水疱破裂所致,則潛伏的病因要適切的區別,以免誤診。口腔黏膜出現水疱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燙傷,也可能是口腔黏膜內的小唾液腺,受到咬傷而有唾液積聚成泡;也可能和濾過性病毒感染有關,最常見的是單純性泡疹,口腔中常出現數個小水泡,通常持續十天到十四天即可痊癒。臨床也看到不少水泡和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有關,如天疱瘡、類天疱瘡等,這些有不同程度的致命性。常見口腔有瀰漫性潰瘍,有時嘴唇、舌頭或眼睛有嚴重水腫,叫作神經性血管水腫,病患者不但疼痛不堪,還可能因舌頭腫大而吞嚥因難。藥物過敏也是口腔瀰漫性潰瘍原因之一,醫師在診斷時,常詢問是哪類藥物引起?病人是否有特異性體質?治療原則是先行停止引起過敏的藥物,並針對過敏現象,給予抗組織胺藥物,並可給予局部或全身性類固醇:只要對症下藥,一兩天就會有明顯的改善。最常見的口腔濾過性病毒感染,是單純性疱疹病毒第一型(HSV-1),其餘疾病如帶狀疱疹、水痘、咽峽炎、手足口病等較少。也有潰瘍和性病有關,如梅毒、淋病、愛滋病等;也有潰瘍和肺結核、放射菌、急性壞死潰瘍性牙齦炎有關,特別是免疫力低下時,較為可能。當病人因為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時,在口腔黏膜和皮膚,也常會有口腔潰瘍,甚或合併有黴菌感染,一定要確定診斷。如果病人有吃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性,其黏膜下纖維化、或白斑症、紅斑症等之合併潰瘍,須特別注意,是否有上皮細胞分化不良?或甚至已成原位癌、口腔癌等。本文作者:孫安迪 醫師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由大塊文化發行延伸閱讀「CARE小叮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469

腸病毒好發期 手腳出現紅疹應注意

腸病毒好發期 手腳出現紅疹應注意#疱疹

隨著天氣漸漸回暖,又到了腸病毒好發的季節,署立彰化醫院呼籲家中有幼童的家長應多注意,若幼童出現發燒、口腔黏膜水泡及破損、不吃東西或手腳長紅疹,應儘早到小兒科門診就醫,避免引發腦炎、心肌炎等重症。署立彰化醫院小兒科黃耀鋒醫師說,從三月中旬,彰化醫院小兒科門診感染腸病毒的幼童明顯增加,以六個月至六歲幼童最多,症狀除了明顯的發燒、口腔黏膜水泡、手腳出現紅疹外,還有常被誤認為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喉頭黏膜破損。黃耀鋒醫師說,腸病毒有漸漸增加的趨勢,前來求診的小朋友的症狀大多是發燒和喉嚨痛,另外求診家長也訴說小朋友都吃不下東西,這幾天就有一位六歲的小妹妹,因為在家突然高燒至39度,所以媽媽帶到小兒科門診,這位小妹妹當時並沒有其他明顯的症狀,但在醫師細心檢查後,發現她的喉頭黏膜已經出現破損,而且在她的雙手和雙腳上有許多細小的紅疹,綜合小妹妹的症狀,確定感染的是腸病毒所造成的手足口病,靠著媽媽細心的照顧,小妹妹回家接受數日的藥物治療後已經痊癒。黃耀鋒醫師表示,腸病毒感染是小兒族群常見的疾病,其實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統稱,這一群病毒包含了至少三十種以上不同的病毒,例如柯沙奇病毒、小兒痲痺病毒、以及惡名昭彰的腸病毒71型等等,都統稱為腸病毒。黃耀鋒醫師進一步表示,當小朋友們感染腸病毒時,通常會以兩種病徵表現,一種是疱疹性咽峽炎,另一種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的病童一般有發燒、口腔黏膜水泡及破損,還有拒絕進食等症狀;罹患手足口病的小朋友除了有以上疱疹性咽峽炎的症狀外,在雙手、雙腳和臀部皮膚還會出現小粒的紅疹或是水泡。相較於一般造成感冒或是腸胃炎的病毒,腸病毒的毒性比較強,所以小朋友發燒的溫度和天數通常會比較高,整體症狀也會持續比較多天,讓家屬在照顧上更加辛苦。另外,因持續高燒和進食的困難,使的感染腸病毒的小朋友很容易脫水,這些都會讓病人增加需要住院觀察治療的機會,雖然絕大部份的腸病毒感染都會自行痊癒,但少部份的病患有可能出現併發重症,例如腦炎或是心肌炎等等,嚴重時甚至可能致命,所以如果小朋友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或是原本已經穩定的腸病毒病情又出現變化,那一定要儘速就醫,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另外,預防勝於治療,平日大小朋友們一定要多洗手,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減少感染的機率。

眼睛帶狀庖疹

眼睛帶狀庖疹#疱疹

眼部帶狀庖疹,是由水痘帶狀庖疹侵犯三叉神經的第一支(眼支),初期症狀會有全身倦怠、頭痛、眼睛周圍皮膚紅腫熱痛,約 3-4天出現紅疹,繼而轉變成水泡,若鼻子尖端出現水泡,是一種警訊,代表眼球本身很可能被感染而造成角膜炎、虹彩炎,甚或鞏膜炎等嚴重情況。整個病程約持續一個月左右,皮膚的症狀最早痊癒,但有時會造成神經痛,可持續數月至數年之久,大概有2%復發機會,若發生在免疫功能不健全的人,有可能導致全身的蔓延。      帶狀庖疹眼症,在美國每年約有三百萬個病例,最主要是發生在春天。十歲以下的發生率約為0.074%, 20--50歲發生率約為0.25%,超過80歲的發生率約為1% 。除了年齡之外,其他的誘發因子包括造成免疫反應下降的一些因素,及之前有癌症病史,使用抗癌藥物.骨髓移植手術或外傷等 。    此病的自然病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急性期、慢性期及復發期。帶狀庖疹眼症的病變主要是由於發炎反應,神經受損及組織結疤所導致的。發炎反應主要是以樹枝狀或錢幣狀的角膜炎、血管炎、上鞏膜炎、鞏膜炎、虹彩炎、缺血性乳頭炎及眼眶血管炎表現。神經受損主要表現為神經麻痺性角膜炎及一些眼球運動麻痺和神經痛。由於結疤所導致的包括眼瞼變形、神經痛及脂質角膜病變。      對於帶狀庖疹眼症的治療,文獻中多所論述。一般是認為在此病出現三天內,經靜脈注射給予 acyclovir10mg/kg ,每八小時一次,持續七天,然後口服 800mg ,每天五次;正常人在皮疹出現72小時內,使用口服 acyclovir 600mg ,每天五次,持續十天,可以使皮膚病灶快速吸收,改善急性期的疼痛,降低病毒散佈的機會及減少眼部併發症的發生及嚴重程度。      有關眼睛的局部治療方面,主要是針對降低發炎反應,減少疤痕組織及維持穩定的角膜上皮和淚液成份。      在抗病毒藥物使用方面,雖然早期的報告指出 acyclovir 藥膏,可以控制及預防眼部的併發症,但是根據 C.Neoh 等人指出,雖然 acyclovir 藥膏跟口服的比較起來,有較好的穿透能力,可以維持房水中較高的濃度,但是對於早期帶狀庖疹眼症的治療似乎沒有什麼預防價值。      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如氯黴素,在急性期使用可以預防眼部的二次感染;四環黴素藥膏,對角膜炎非常有效。至於預防發炎反應造成的結疤,最有效的是皮質類固醇。皮質類固醇的使用要慢慢的減量,不可以太快減量或停藥,不然很容易使得發炎反應又復發。值得注意的是皮質類固醇使用造成的副作用,如眼壓上昇、白內障、二次感染、瞳孔變大及眼驗下垂等 。      眼部帶狀庖疹若予適當治療大部分都能痊癒且不留後遺症,但嚴重病例有可能形成角膜瘢痕,瞳孔沾黏而影響視力,若有細菌二度感染,會因為角膜潰瘍而失明,或是於皮膚留下永久的瘢痕,不得不慎。

「小弟弟」長水泡,反覆發作真惱人

「小弟弟」長水泡,反覆發作真惱人#疱疹

疱疹可以分為原發性感染(也就是第一次感染),以及復發性感染。大多數的原發性感染症狀和復發性感染類似,少數原發性感染會有較明顯的發燒、倦怠等全身性症狀。在原發性感染後,疱疹病毒會躲到感覺神經的背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大量繁殖而在同樣的部位再復發出來。通常在復發前的1~2天患部會有刺痛、灼熱、搔癢、麻木等前驅症狀,之後患部出現群聚的小水泡,水泡底部的皮膚呈現紅色,水泡通常在8~10天癒合。陰部疱疹屬於性病的一種,傳染方式為直接接觸傳染,當皮膚有傷口時特別容易遭到感染,這也就是性行為很容易傳染的原因。通常在發疹前一天,以及發疹的四天內都具有傳染力;水泡以及糜爛的病灶傳染性最強,病灶結痂乾掉後通常就不會傳染了。兒童的陰部疱疹,還需要考慮是否為性侵害所導致。治療方面,使用抗病毒藥膏每天塗抹五次,可以加速患部痊癒的速度。水泡破掉後可以塗抹抗生素藥膏,以預防細菌感染。對於較嚴重或是免疫力較低的患者,可以使用口服的抗病毒特效藥治療。預防方面,當疱疹發作時最好不要進行性行為,如果ㄧ定要性行為最好戴保險套。避免用手接觸患部,以免疱疹傳染到手部,或是藉由手傳染到身上其他部位或是他人。疱疹最惱人的是會反覆的發作,通常第二型病毒引起的陰部疱疹復發機率最高,而第二型病毒所引起的唇部疱疹復發機率最低。對於一年發作6~10次以上的患者,可以考慮每天服用抗病毒特效藥,持續服用一年,如此可以大幅的減少復發的機率。注意事項方面,熬夜、晚睡,生理以及心理的壓力,過度陽光曝曬,容易導致疱疹發作,所以要盡量避免。另外要避免搔抓,否則可能續發細菌感染,導致疤痕的形成。

春暖花開,小心水痘悄悄找上孩子

春暖花開,小心水痘悄悄找上孩子#疱疹

春暖花開的時節,也是水痘流行季節,在皮膚科的門診中可以發現不少水痘的病患,沒想到自己就讀大班的女兒也趕上流行,在家治療及休養了五天之後,她身上的疹子都已經結痂,且不具傳染力了,但重返幼稚園上課時,竟然連續兩天她都被隔離在教師的辦公室,老師們看到她臉上的痂皮,因為害怕她仍會傳染給其他小朋友,所以將她隔離。皮膚科診所院長彭賢禮表示,身為皮膚科醫師也是家長的我而言,雖然贊同校方保護其他小朋友的立場,卻也深深覺得水痘雖然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是一般民眾對其仍是不甚了解。彭賢禮院長指出,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傳染途徑是飛沫感染,潛伏期約為二週(九~二十一天),好發於冬天及早春,病患以小孩居多,但是近年來成人患者似乎有逐漸增多的現象,水痘症狀的嚴重程度常和年紀有關,通常小孩子的感染症狀較輕微,青少年或成人的感染則有較明顯的症狀,也容易有併發症。一般而言,水痘在發疹前的二到三天,可能有發燒、發冷、頭痛、喉嚨痛、咳嗽等前驅症狀,很多人會以為是感冒了而未加注意,小朋友通常沒有前驅症狀,或是僅有輕度發燒、頭痛等症狀,前驅期之後會有皮疹出現,疹子通常先出現在軀幹,再逐漸向頸部、臉上及四肢擴散、疹子最早為紅丘疹,並且很快的變成小水泡,而水泡的周圍併有紅暈,猶如玫瑰花瓣上的露珠一般,水泡可在十二小時內變成膿皰及乾掉結痂,約經過兩週後痊癒。水痘通常是一種會自行痊癒的疾病,所以在治療上主要常使用止癢退燒的藥物來解除症狀,當有細菌感染徵兆時,可給予抗生素治療,但是成人得水痘,併發水痘性肺炎的機率較兒童高出甚多,死亡率也高出十倍以上,加上成人患者通常發燒等全身症狀較嚴重,疹子也較多,容易留下凹洞或是突起的疤痕,對於罹患癌症或是長期使用類固醇造成免疫力低下的高危險群患者,可以考慮自費使用抗病毒的特效藥,特效藥的使用可以縮短病程,減輕症狀及減少留疤的機率。▲注意事項:1.不要太勞累晚睡,有適當的休息可以強化免疫力而加速癒合。2.洗澡以採淋浴為佳,避免泡澡或泡溫泉以防細菌感染,因為水痘非常的癢,必須按時服用止癢藥物。3.常擦止癢藥水,指甲剪短,以避免搔抓導致細菌感染及留疤。4.注意不要接近孕婦;孕婦在懷孕前五月得水痘,約有百分之二的機率會產下畸形兒,孕婦在產前五天及產後兩天內得水痘,嬰兒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發生嚴重的水痘,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二十。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水痘疫苗上市,雖然臨床上碰到少數打過疫苗後再發作水痘的病患,但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打一針即可有預防的效果,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因為病灶的演變極快,再加上最初的幾天會不斷的有好幾波新的疹子出現,所以在水痘患者的身上常可以看到紅斑、丘疹、水泡、膿皰、痂皮等不同時期的病灶,嚴重的水痘可能侵犯肺部、肝臟及腦部,甚至引起死亡,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見(據美國的統計死亡率僅為十萬分之二),常發生在免疫不全的患者身上。水痘的傳染期通常為發疹前兩天至發疹後五天,當水泡都結痂後即沒有傳染力了,水痘一般是終身免疫的,但是臨床上也碰過少數發兩次以上水痘的病例。

秋冬常見皮膚病

秋冬常見皮膚病#疱疹

時序進入秋冬,隨著冷氣團一波一波的來,溼熱的氣候也逐漸轉為乾冷。到底哪些病是秋冬的流行皮膚病呢? 【冬季溼疹】發病的時間會在秋冬的早期開始,大部份的病人都是年長者,女性會比男性多,這主要是因為皮膚的皮脂分泌過了25歲後會隨著年齡逐漸減少,而女性又較男性減少的快。皮脂一旦減少到一個程度,對皮膚的保護就會不夠,於是乾、癢、抓、發炎的四部曲逐一上演,冬季溼疹就這麼出來啦。而好發的位置則以四肢為主,尤其是小腿前面的部位。《預防的方法》洗澡時水不要太熱,因為過熱的水更易將皮膚的油脂及水分洗掉。洗完澡後身體不用擦太乾,趁皮膚還有油脂的時候擦上保濕用品。但是如果一旦皮膚已出現溼疹變化,那就需要看皮膚科醫師,塗抹適當的藥並配合保濕工作才能徹底痊癒。【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楊宏基醫師指出主要是因為之前得過水痘,痊癒後水痘病毒潛伏在某個神經節內,一旦遇到宿主抵抗力減弱的時候,就會趁機發難,出來為非作歹一番。由於病毒是沿著神經的途徑出來,所以會循著神經的分布出現劇痛群聚狀的水泡,而且由於神經痛會比皮膚變化先出現,所以很多病人一開始都會被診斷為頭痛、胃痛、甚至腎結石等,一直到水泡出現後才恍然大悟。《預防的方法》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規律生活作息、睡眠充足、營養均衡、適當的休閒、補充足夠的維他命及鋅等。在氣候變化時則應注意保暖。至於沒有得過水痘的小朋友,如果能藉著預防接踵來預防水痘病毒感染,自然能避免帶狀皰疹的發生。 【乾癬】原因至今不明,但目前的證據顯示是由於皮膚免疫調控不當造成表皮細胞增生及分化的異常,於是會在皮膚出現大大小小、不規則形狀、界線分明的紅疹,其上並覆有銀白色的厚屑。患者一年四季都會發病,但由於陽光中的紫外線對乾癬病灶有治療的效果,而到了乾冷的秋冬季節,大部份人減少肌膚與日照接觸的時間,因此全身性乾癬的症狀容易復發。 【脂漏性皮膚炎】一般認為和遺傳體質有關,也有人認為和皮膚上的皮屑芽孢菌過度增生有關,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此病會在壓力大時或季節變換時發作或惡化,秋冬也是容易惡化的時期。在預防上應重視壓力的控制、作息正常不熬夜、飲食清淡不刺激等。治療可以使用含焦油或抗黴菌劑的洗髮精、外用類固醇或抗黴菌藥膏等。【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會因發生的時間、年齡而有所不同。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的皮膚原本就較乾,所以在乾冷的秋冬季節,若不注意保濕,很容易就會因乾、癢、抓、發炎的四部曲變化而惡化。除了秋冬惡化外,夏季則因潮濕、悶熱、感染而惡化。平常保養中保濕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此外,保持溫溼度適宜的環境、避免毛料衣物、避免刺激性或檢性的肥皂等也都是必須注意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