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手臂

臺大醫院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 暨5,000例機器手臂手術成果發表

臺大醫院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 暨5,000例機器手臂手術成果發表#機器手臂

 臺大醫院今宣布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及5,000例機器手臂手術成果發表,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與直覺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副總裁暨總經理楊繼盛簽訂合作備忘錄 (MOU) ,雙方共同合作開拓機器人手術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的新標竿,培育台灣及全球的外科醫師人才,造福更多病患。  臺大醫院為台灣國家級教學醫院,肩負著教學、研究、服務三大任務。臺大醫院於2011年裝設第1台「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系統,目前除了臺大醫院總院,臺大癌醫中心以及新竹臺大分院也都設有「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系統。截至目前為止,臺大醫療體系已經完成超過5,000例機器手臂輔助手術。臺大醫療團隊不僅各個次專科領域全面發展機器手臂微創手術,更持續不斷創新醫療技術,已開發多項創新機器手臂微創手術,成果也居世界領先地位,例如機器手臂活體肝臟捐贈微創手術、機器手臂微創心臟手術、機器手臂頭頸部無痕手術等,不僅為台灣醫療界寫下了新的一頁,也讓更多病患因此受惠,會場也邀請受惠病人現身說法。臺大醫院機器手臂手術團隊的優異成就,除了深獲民眾的信心與推薦之外,更早在2014年即榮獲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的肯定。  微創是外科手術的趨勢,機器手臂輔助手術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機器手臂輔助手術的創新設計徹底改革了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外科醫師現在能夠以更精準且更靈活的方式進行複雜的手術,進而突破傳統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時所遭遇到的困難;不論是腫瘤太大或沾黏嚴重等因素,不適合腹腔鏡手術的病人透過3D立體高解析度的視覺影像、仿人類手腕關節設計的手術器械、以及精密準確具有直覺反應的操作系統,都能大幅提升醫師手術的掌控度,提高手術品質及更好的預後效果,使患者更快恢復正常生活。  運用機器手臂輔助手術可減少手術失血量、降低術後併發症、縮短住院時間等、使患者術後恢復速度較快,達到相同或更好的預後效果。直覺台灣分公司副總裁暨總經理楊繼盛表示「病人優先(patient first)是我們直覺公司的重要使命,這也是我們不斷進步的原動力。基於對台灣的病人、外科醫師、醫院和醫療體系的承諾和投資,直覺公司於2019年在台灣成立分公司。我們深信科技可以為醫療帶來正向的改變。臺大醫院擁有優良傳統、是深受國人信賴的醫學中心,直覺公司很榮幸有機會與臺大醫院合作,感謝臺大醫院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讓台灣的外科醫師不須出國即可接受專業的手術訓練,更期待COVID-19疫情緩解時能培育國際醫療人才,讓台灣出眾的醫療技術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造福病患。」  臺大醫院機器人手術應用在泌尿科、婦科、肝膽外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大腸直腸科、耳鼻喉頭頸外科等科等七大領域,臺大醫院外科系各科別運用組織緊密的小組,搭配完整的訓練過程,使得臺大醫院成就多專科並行發展的先進趨勢,為台灣機器手臂手術全方面發展的重要引領者。雖然國內外新冠病毒疫情起伏,面對醫療培育及研究的諸多挑戰,臺大醫院仍持續穩健進行各項臨床研究以及培育計畫。臺大醫院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的設立,將結合台灣高階臨床醫療技術、傳承成功經驗、以及創新醫材設備的發展目標,為嘉惠更多病患而努力。

新型開刀機器手臂 讓脊椎手術更精準

新型開刀機器手臂 讓脊椎手術更精準#機器手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脊椎手術的精準定位是手術中最大的成敗關鍵,但也因此項技術的困難,常使得病患害怕猶豫,進而錯失了黃金治療時期。臨床上,脊椎手術被視為最精細的手術之一,醫師需在錯綜複雜的神經血管中間舞刀弄劍,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許多後遺症。然而隨著「雷納生機械手臂」的問世,藉由3D電腦導航定位,使骨釘置入變得更加精確,過去無解的難題得以突破,為脊椎手術開啟嶄新的篇章,包含脊椎畸形矯正、退化性脊椎手術、脊椎爆裂型粉碎骨折、脊椎滑脫手術、脊椎腫瘤手術、脊椎感染手術等。雷納生機械手臂搭配3D電腦導航定位 減少誤植與降低輻射暴露臺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李政鴻主任表示,傳統的脊椎手術是由醫生徒手將骨釘打入,憑據的是個人臨床經驗及術中反覆的X光照相,但即便如此,骨釘誤植之情形仍無法完全避免。尤其遇到大角度的脊椎側彎及嚴重的脊椎變形等困難案例,傷害到神經血管的風險可能更高。此外,傳統手術需藉由術中X光照相來定位,使得輻射暴露機會增加,對病人及醫療人員都是種傷害。然而,託先進醫療之福,雷納生機械手臂藉由3D電腦導航定位,不僅使骨釘誤植機率降到1%以下,也使輻射暴露降低至傳統手術之50%以下,讓病患的併發症及住院時間都大幅減少,針對那些困難疾病的患者更是一大福音。13歲就讀國中的少年,自9歲起被診斷為「原發性脊椎側彎」,經過幾年的保守治療及背架矯正,其側彎角度依然持續惡化至48度,背痛等不適症狀愈發嚴重,甚至開始出現呼吸不順等問題,除了生理上的病痛,身形外觀的扭曲不對稱也讓少年在學校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自信。經接受脊椎矯正手術,術後將原本的側彎矯正至17度,一夕之間長高了,原先背痛等不適症也獲得改善,少年再次重拾笑容與自信回到校園生活。雷納生機械手臂其詳盡的術前3D規劃及術中精準的定位,大幅降低了傷害神經血管等併發症,也減少了輻射暴露機會,為脊椎手術開創新紀元。脊椎神經血管分布全身、錯綜複雜,相關手術一定有其風險,全球脊椎手術技術朝向以更精準、安全、傷口小恢復快的方向發展。因為脊椎手術比較複雜,所以必須由專業的醫療中心提供評估以及醫療服務,手術成功率及風險則因病患嚴重程度及手術醫師的經驗而異,故是否適合接受雷納生機械手臂手術,仍須由骨科專科醫師與病患充份溝通後決定。

機器手臂 助攝護腺癌保性功能

機器手臂 助攝護腺癌保性功能#機器手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大約新增5000名攝護腺癌病例;在攝護腺癌的治療上,除了傳統手術之外,已進展到達文西機器手臂,而由於此方法可以更精準的進行手術,致使攸關性功能勃起的神經得以保留,進而能使男性仍然具有性功能。 男人只要活得夠老,攝護腺通常都會有問題,不是攝護腺肥大,就是攝護腺癌!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指出,達文西機器手臂治療攝護腺癌已有十年之久,而且已進展到第三代,今年年底,又會有第四代達文西機器手臂會進來。 降尿失禁、性功能障礙機率陳煜主任表示,攝護腺癌的位置很深,以前以手術開刀進去時,要縫比較難縫;由於攝護腺是在膀胱出口與尿道之間,要切除攝護腺癌之後,重新把尿道接回膀胱接口縫合,甚至以腹腔鏡也不好縫,而達文西機器手臂可以360度旋轉進行,比較好縫,因此可以減低尿失禁與性功能障礙的機率。 手術會造成30-80%不舉對於攝護腺癌的手術,根據統計,大約有30-80%會造成不舉!陳煜醫師指出,治療攝護腺癌若是不致影響勃起,首先病人本身的性功能必須是正常;另外,就是勃起神經在攝護腺旁邊,手術時就不能傷到勃起神經,而由於達文西機器手臂可以有放大功能,因此可以更清楚與準確的來做治療,不過也得要看攝護腺癌的大小及位置。如果攝護腺癌位置離勃起神經比較遠,就有機會可以保留勃起神經,但是如果癌細胞靠近勃起功能的神經,也必須要清除乾淨。 高膽固醇飲食 易罹攝護腺癌陳煜醫師進一步指出,只要活得夠久就比較容易好發攝護腺癌,致使高齡化社會,也就造成攝護腺癌逐年攀升;此外,攝護腺癌也與基因與飲食習慣有關,西方人比較多攝護腺癌,而國人則是和飲食西化有關,高膽固醇飲食也是造成攝護腺癌增加的重要因素,所以想要預防攝護腺癌,飲食上也應特別注意,不要攝取過多高膽固醇食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機器手臂靈巧 他疝氣、攝護腺癌一次解決

機器手臂靈巧 他疝氣、攝護腺癌一次解決#機器手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一名57歲方姓男子,因公司例行健康檢查,抽血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偏高,至童綜合醫院泌尿科求診,進行攝護腺切片檢查後,確認罹患攝護腺癌。男子攝護腺癌、疝氣 全都惹上身之後男子接受進一步的影像檢查,所幸癌症還沒有轉移到其他部位,屬於早期癌症,可使用手術切除腫瘤,因此決定接受最新的達文西機器手臂來手術,以利保留神經,另他求診的同時,醫師進行泌尿系統檢查,發現方姓病患同時合併有腹股溝疝氣,但卻不自知。泌尿科醫師翁瑋駿指出,因為攝護腺腫瘤及腹股溝疝氣,同樣位於下腹部,因此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可以同時進行手術,而且是同一傷口即可完成,讓他不用再挨兩次刀,而男子術後恢復良好,隔天即可進食、下床走動,術後四天後即出院返家。機器手臂開刀 傷口小、復原快翁瑋駿醫師說明,患者進行傳統手術,因為傷口大,比較擔心出現傷口疼痛、復原慢、感染等問題;並且不同的手術,常需要不同的切口,同時完成切除腫瘤,以及修補治療腹股溝疝氣。但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只需要在腹部開幾個小洞就能同時完成兩個手術。相較傳統手術,達文西因為是3D放大高倍數的視野,可以避免傷害重要的神經血管,且出血量較少,大大降低輸血機會。達文西手術後傷口小、復原較快,病患可以更快的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翁瑋駿醫師呼籲,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泌尿系統是排行第一名的癌症,早期治療是可以根治的癌症,建議50歲以上男性就應該接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及肛門指診檢查;如果是高風險族群(如父親和兄弟有多位攝護腺癌),則應該提早至40歲就接受檢查。

機器手臂切除 攝護腺癌術後恢復佳

機器手臂切除 攝護腺癌術後恢復佳#機器手臂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61歲的朱先生是一位知名企業高級工程師,今年健康檢查發現攝護腺指數異常,因此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接受進一步診斷,經肛門攝護腺超音波穿刺切片之後,病理報告發現是早期攝護腺癌,需要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朱先生有點擔心術後可能會尿失禁,但是在家人和醫師的鼓勵後,朱先生接受機械手臂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一周拔除尿管後,朱先生回復正常生活,走路或活動都沒有問題。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是時代新趨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台灣早期進入使用機器手臂手術的醫院之一,自民國96年起至今,已為約兩百位癌症病患施行手術。現在攝護腺癌根治術手術時間不到三小時,患者都不需要輸血,住院約5~7天,恢復相當快,術後追蹤一年,不失禁的比率達到8成以上,且能保有性功能,患者滿意度高。他指出,攝護腺位於相當深而且小的骨盆腔裡,這個區域非常狹窄,而且被影響控制排尿和性功能的神經包圍,手術需要精細的神經剝離和膀胱頸尿道縫合,以避免術後的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礙。攝護腺切除手術的基本目的是要根除癌症,另一個目的是希望保留患者排尿和勃起功能。可縮短住院天數、減少感染率及術後疼痛、傷口小恢復時間也快。達文西機器手臂可以大膽的直接進入有大量神經的部位動手術,可以更清楚看到這個關鍵解剖體的細節,解決了傳統手術所可能涉及的一些風險,例如尿失禁和性無能。機械的精準性能讓醫生更好地保留尿道長度,更緊密縫合,從而減低失禁的可能性,放大後的視覺影像也讓醫生進行更準確地進行切割,更能好好保護神經群,讓男病人保留性功能。

微創手術再進化 機器手臂來幫忙

微創手術再進化 機器手臂來幫忙#機器手臂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醫療科技的發展大幅減少病人對於手術治療的憂慮,尤其外科手術常常伴隨著大範圍的手術傷口,造成病人對於手術的猶豫,因此外科手術從傳統的開腹手術,逐步發展到腹腔鏡微創,再進化到近年的機器手臂手術,引導外科手術從「智慧與勞力密集」產業,轉型成「高科技」輔助產業,在這場運用先進科技與客製化的新局中,台大醫院從最困難的腫瘤、急症到一般手術都可以施行微創手術,在多個領域都有開創性的進展。機器手臂手術就是用機器手臂取代外科醫師的手,在外科醫師操控下進行手術,機器手臂從病人腹部0.8cm至1.2cm的傷口進入腹腔內,有別於腹腔鏡只有2D視野,機器手臂的3D視野使得原本手術中一些困難角度都更容易進行,且機器手腕可以進行540度旋轉,有利於術中血管傷口的縫合;術後傷口小、復原快,但目前健保不給付。以國人常見的肝臟疾病為例,肝臟切除手術的困難度在於肝臟血管分佈很多,加上東方人的肝臟腫瘤常合併有肝硬化的問題,手術中的止血很重要,所需要的技術層面較高,因此以微創方式進行肝臟切除手術的發展也較慢,台大醫院從2007年開始建立微創肝臟切除手術技術迄今已完成近百例的案例,包括70例的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以及今年新發展的29例機器手臂輔助腹腔鏡微創肝臟切除手術,如果腫瘤在5公分以下且位置較邊緣的話,即可考量以機器手臂輔助微創肝切除手術,目前台大醫院適用微創肝切除手術的病患已由20%提升至40% 。機器手臂輔助手術是目前最新的手術方式,傷口小,恢復快,而機器手臂穩定性高、不會疲乏,且可做到較傳統腹腔鏡手術更精細的分離、切割及縫合,還可以緩解目前外科醫師不足的問題,希望能更加順利使用機器手臂來進行手術,發揮如虎添翼的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