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藥師說醫師居然開『美國仙丹』類固醇給我媽媽吃耶?聽說,吃類固醇會讓免疫下降,會水牛肩......所以媽媽不敢吃那個藥了,以後再也不要去看內分泌科醫師了!」說這些話的陳小姐有些激動,為何她會對類固醇這麼無法接受?體內幾乎測不到類固醇荷爾蒙 必須補充類固醇新光醫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暨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看了一下患者的病歷,其實,是內分泌科醫師發現老太太體內幾乎測不到類固醇荷爾蒙,在此情況下,若不補充類固醇,老太太可能會休克,目前正在追查原因中,需要一邊調查一邊治療,所以才會開類固醇藥物,先幫老太太補充。相信你我都有類似經驗,拿著醫師的處方箋到藥局領藥,藥師一一點名藥物對不對?事實上,有時候病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病,便會跟著擔心:「我好像不是這種病,醫師是不是開錯藥?」對於藥師的疑問也開始對醫師產生懷疑:如果藥師對醫師的處方有疑問時,到底該怎麼辦?雖然洪惠風跟病人家屬解釋,其實是他們誤解內分泌科師了,但她依然說,媽媽不想再去看那位醫師,如果這個藥是必須的,希望洪醫師能幫忙開藥。洪惠風看內分泌科醫師已經查出病患缺乏固醇類荷爾蒙,並非惡性疾病的問題,但必須持續用類固醇,如果不服用類固醇,老太太可能會有休克的危險!所以答應幫老太太開相同的藥。很多藥物常是多種用途 領藥時民眾心懷疑慮不過他很感慨,原本醫藥分業,是希望兩個專業共同為病患健康把關,現在卻常出現藥師給藥後,病患常搞不清楚醫師說自己有什麼問題,也誤以為醫師亂開藥,導致懷疑醫師的專業性。洪惠風說,他尊重醫藥分業,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為了病患的隱私權,釋出的處方箋不能寫病患罹患什麼疾病,所以藥師只能從藥物猜出病患有什麼病,然後根據不同的藥物提醒病患哪些藥有什麼副作用。但是很多藥物常是多種用途;例如心臟科有一些治療心衰竭的藥也能治療高血壓。藥師問:「你有高血壓嗎?醫師怎麼開降血壓的藥給你?」然後病患就生氣跑來:「我沒有高血壓你開降壓藥給我,是不是開錯藥?」另外還有抗癲癇的藥可以治療嚴重神經痛,如果光從藥物來解釋,也會造成病患不敢吃藥、誤解醫師。洪惠風在他的臉書寫出這段,引起許多臉友共鳴,說拿處方箋去藥局領藥,有時候會被藥師推薦不要吃藥,改吃健康食品比較健康;或是推薦其他自費藥物,但也有藥師臉友不高興,認為這樣會讓民眾誤解藥師。用藥有疑問 應主動打電話問醫師洪惠風說,其實大部份的藥師都很盡責,藥師做這些提醒,也是關心病患,但是他建議如果藥師對藥物有疑問,當個吹哨者,應該要向醫師吹哨,主動打電話問醫師,而不是直接跟病患說可能讓他們誤解的話,其實醫師都願意接藥師的詢問電話,但因為多數病人都是依自己的力便性,會下班後才去取藥。此時醫師不在院內可能找不到醫師,他建議藥師可以請病患留下電話,等藥師對他有疑問的開藥問出答案,再請病患來拿藥,或是先讓病患拿藥回去,問出答案了再打電話跟病解釋,這樣才真的讓病患有雙重保護。醫師、藥師皆可查看雲端藥歷 避免疑問所幸未來醫師、藥師除了可以從「雲端藥歷」中,得知病患過去、現在所使用的藥物,未來也會有「雲端病歷」可供醫師和藥師查閱,以後藥局的藥師也可以透過雲端病歷查到病患的病情診斷,可以大大降低藥師只能瞎子摸象,猜謎式地探知病患的疾病和藥物的關聯的障礙。洪惠風說,在不知道病患的狀況時進行衛教,是很可怕的事。疾病分碼增多 可能造成病歷上疾病描述不完備不過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是目前健保署把疾病分類,從以前的九千多種,一下變成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ICD-10),有十五萬種疾病分碼。例如123456的每個數字可能代表不同的疾病,要找出正確編碼可能要花不少的時間,像是當醫師懷疑病患是腎動脈狹窄,或是妊娠性高血壓時,可能會因為很難一下找出各自的正確編碼,所以可能只打了高血壓的編碼,導致在病歷上很難完整呈現病人疾病的真貌,這也是以後可能會面臨的難題。(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